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学习:临汉印,跟赵之谦学点啥?

晚清印坛中,被人当作样本来学习的印人最多的就是赵之谦,一则是因为他确实天分极高,对历代印学理论研究水平精深,见解精到,赵之谦入浙出皖,兼通南北二派,于冲刀切刀刀法应用均皆纯熟,于“印外求印”功夫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站在他的肩膀之上,自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二则是赵之谦印作并不多,可供参考的样本也仅不到400方,赵之谦一生不肯与他人刻印,得到他的印章的人,终赵之谦一生,也不过五、六十人而已,就算赵之谦的印作我们依照样本逐一精研,相对也易入门。

历来篆刻爱好者学印,最佳的入手者就是汉印,但经常会陷入越临越枯燥的境地,最终失去方向。然后或者在斑驳残破之下失去依托,最终进入字法、篆法、刀法混乱的无所适从的境地,或者在元朱文陈巨来一类里追求高难度、高精密度的人工之美,最终丢掉的就是汉印的“气息”。

汉印样本极多,一方一方临下来,临的是什么呢?

(汉印“淮阳王玺”)

(汉印“和福”)

(汉印“护军印章”)

(汉印“虎威将军章”)

临摹汉印需要专心致志地明了这些:

1、印文的字法与篆法。既要明确认记汉缪篆的文字字法书写规律,何字如何写,何字如何省减、增加笔画,又要明确了解汉缪篆在入印时如何进行“印化”,从而掌握相对的“印化”规则,对以后的篆刻创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印章的结构与章法。熟悉汉印的章法结构特征,对于疏密、穿插、避让、方圆、曲直等章法特征都细心领会体察,对于汉印的均分印面布局,对于汉印任疏任密的大方、平正气象,体会汉印中笔势的向背屈伸,俯仰顾盼之情,对于不同时期的汉印样本的章法变化也有所了解并在创作中加以借鉴;

3、汉印典型的刀法特征。汉铸印的凝练沉着,汉凿印的爽快猛利,汉玉印的精细典雅……众多的汉印样本给后世的临习者以各种刀法的参考对象,冲与切,快与慢,深与浅,中锋与侧锋用刀,单刀与双刀,双刀的样式变化,临摹汉印,对于刀法的精确掌握才有可能把汉印的工艺品质体察清楚;

4、汉印的气息。汉印的气息才是临摹汉印最重要的侧重点,对于后世临学者,临得汉印精髓者,其实重点在于这一点,而这一点又恰是上述三点的结合处,我们借助赵之谦对于汉印的理解,给我们临习汉印找一些借鉴。

这些零碎的理解并不系统,比如:

a、赵之谦的“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刻这方印时,赵之谦34岁,他在印款里写道:“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再(载)一人而已。”

(赵之谦刻“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及边款)

赵之谦这方汉白文印格式的多字印,一印九字,每字各占地位,却又各有疏密,安安静静地占着自家的方寸之地,这种息心静气的浑厚之态是赵之谦从汉印里找到的最重要的“气息”因素,这对于后世的临汉印者的借鉴点是,我们在临汉印时,不管是哪一种印式,逐字逐笔,一点点地临,不慌不忙地将纤毫细节都临出来的过程中,以平心静气的临习态度最为关紧。

b、赵之谦的“何传洙印”,刻这方印时,赵之谦29岁,他在边款里写道:“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叔盖以轻行取势,予务为深入法,又微不同,其成则一也。然由是,益不敢为人刻印,以少有合故。”

(赵之谦刻“何传洙印”及边款)

赵之谦有他的叹息,他领悟到了汉铜印的绝妙之处并不在于汉印的斑驳残损,而在于汉印本身的浑厚气息,而想要把浑厚气息刻出来,需要有腕力的支撑,但如果用强力下刀猛刻,又会因为石性本身的崩脆所限,自然剥落,形成古拙的面貌,用力稍有不当,自然就会破坏印面效果。那么,这中间就有个问题,即:如何既保持了汉印的浑厚气息,古拙有致,又适应石性的爽脆特征控制石料崩裂,这是不易做到的,“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赵之谦认为,跟自己一样认识到这一点的,还有杭州的钱叔盖。不过不同的是钱叔盖以轻行取势,入石浅,而赵之谦则是深入石料的中锋刀法,虽然略有区别,但都是领悟到斑驳与浑厚气息的关系。要达到自然古拙的印面特征,并不是后期通过残破,“做印”的方法实现就好的。赵之谦虽然可以做到自然用刀就达成浑厚的气息与古拙的意味,但仍然不敢多为人刻印,因为这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情。初学者在临摹汉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刀与石之间的金属与石料性质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又必须通过多刻石料,多增加量的积累,才能有感于心,这也是我们说要加大汉印临摹量的原因。

c、赵之谦的“钜廘魏氏”的边款里写道:“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

(赵之谦“钜廘魏氏”及边款)

赵之谦特意提出“有笔有墨”,他对汉印的揣摸对于我们今天对于汉印的临摹仍有较大助益,因为汉印虽为工匠所制,但汉印的印稿最初仍是基于有“篆书修养”的文人书写出来的,赵之谦特意提出“有笔有墨”的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的汉印临摹者的帮助在于我们要明白,每一方汉印的后面都有书法的“影子”,把每一方汉印的印稿仔细揣摸,认真思索,思索这些字的书法特征。

综上所述,汉印的“”安静“”浑厚“”有笔有墨”特征,是赵之谦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古印学习的注意事项,也是赵之谦重要的“印论”。这些“印论”对于我们这些篆刻学习者非常重要,要仔细领悟并用来指导篆印实践。

(【老李刻堂】之1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刀法入门:学古人气息,从光洁学起
“印宗秦汉”就是整日不停地临秦汉印吗?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下)
篆刻学习:篆刻名家吴让之留给我们的经验
篆刻入门:临汉印到底临不临它的残破?老李刻堂125
印章小史,古代篆刻欣赏,膜拜吧,让你大开眼见(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