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论您喜欢碑还是帖,都能从这里找到源头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一项。在中国书法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由于媒介和喜好的不同,形成了帖派和碑派两支并存的局面。

帖派是指以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书札墨迹为学习对象,尤其是以晋人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一脉为楷模,这一派崇尚流丽潇洒、蕴藉典雅的风格。而碑派则以殷商二周金文、秦汉石刻以及北朝摩崖、碑刻、墓志乃至砖瓦上的文字为研究对象,崇尚古拙质朴、厚重雄浑的风格。

两派随着书法的发展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帖学始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清代则经历了一个先帖,后碑再互补合流的过程。

清初康熙推崇董其昌,乾隆尊赵孟頫,加之科举要求的馆阁体,使帖学延续着前代的繁盛。但随着雍正和乾隆朝时期文字狱的愈发严格,文人们开始三缄其口,恰巧这一阶段金石出土日益增多,大家也就把兴趣都转移到了金石考据上来。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碑学的研究和创作也就进入了鼎盛时期,出现了书学由帖学向碑学的嬗变,形成了帖学与碑学两峰对峙,碑学占优的局面。到了晚清,无论是帖学一派,还是碑学一派,都发现一条腿走路是不符合中国书法传统的,于是碑学和帖学开始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开启了中国书法碑帖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并一直延续至今。

我说的非常简略,实际在发展过程中,有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也许您喜欢碑,也许您喜欢帖,也许您两者都喜欢,但无论您喜欢哪一款,在清代都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如果您有兴趣更进一步去了解清代书法的发展历程,窥探中国书法发展的脉络,学习自己喜欢的书法家的故事和成长轨迹,我给您推荐一本书《清代书法故事》。

这本书以人物为线索,介绍了傅山、郑簠、朱耷、金农,直至翁同龢、吴昌硕,清代14位有代表性书法家的轶事和翰墨赏析,以点带面,较为清晰而又系统地梳理了清代书法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仅可以激发大家学习和练习书法的兴趣,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形成优良的道德情操。

我也同期把整本书录制了下来,很快将上传喜马拉雅FM里我的同名主播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听听。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中国书坛 我们如何评价田蕴章田英章这样的书法家?
跟我学书法(一)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同为新出土汉隶名碑,此书法一派天然,压过景云碑?东汉肥致碑
知名书法家康晓强专访〢古风心迹,浅谈传统文化书法的历程
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昂极品书法,集字智慧楹联,大气磅礴,真法帖也
故去之人的碑石被清人视为艺术奇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