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李牧大败桓齮

第九十四回:桓齮率军袭宜安,李牧大胜于肥下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因为眼下赵国的情况已经坏得不能再坏了。

往几年前看,赵国形势还算不错,既打退了燕军多次的进攻,又充当了一回合纵长,总督五国之师绕道伐秦。虽说那次伐秦没能伐出个好结局,但至少证明了赵国的声望已重新振作了起来。赵国,依稀还是那个拥有强军的北方大国。

也正因此,赵悼襄王被眼前美好的景象冲昏了头脑,犯了和燕王喜一样的错误,冒冒失失地派出了大军前去伐燕。结果伐燕没伐成,赵国的西南端防线倒是被秦军灭了个底朝天:从最西边的阏与开始,武安、轑阳、河间、安阳、邺城、武城等要地相继落入了秦国手中——秦军已经控制了整个漳水流域,数十万大军随时可一举渡河,围攻邯郸。

等到这时,再急匆匆地撤回伐燕大军去救时,为时已晚。前日庞煖去世后,接任大将军一职的乃是其副将:扈辄,也是战场老手。结果,被桓齮轻松一击,赵国十万援军全军覆没不说,扈辄也当场阵亡。

只因一时冲动,大好局面瞬间即失。赵悼襄王受了这番刺激后,不久便过世了。其幼子赵迁继位,是为赵幽缪王。

(有朋友这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之前的燕昭王、赵惠文王,那谥号多提气,到了这时,这个赵幽缪王,明显是一副贬低的意思,更可笑的还有那个燕王喜,明显是敷衍了事随便起了一个就算事儿。为什么?——其实这不难理解,谥号是什么?谥号是前任君主去世后,后人给起的,且大多是由继任君主操办这事。因而,作为儿子的,你总不能随便起个“老赵王”,“笨燕王”来唬弄过世的老爸吧?之所以“燕王喜”,“赵王迁”受胡弄,只因他们都是末代君主,是秦王给起的——给你个谥号就不错了,手下败将,还敢提要求!)

话说赵迁之父赵偃上位时,就存在争议;到了其子赵迁上位时,争议声更大——赵偃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他并非太子,但被确立后,非议声顿消;而赵迁倒是太子了,只可惜出身不好——其母曾为娼妓,声名狼藉,偏偏生的貌美如花,艳如狐媚,深得赵悼襄王宠幸。爱屋及乌之下,赵悼襄王便废去了原太子赵嘉,改立其子赵迁为太子,又让头号宠臣郭开担任太子太傅,生怕自己一朝过世,这位爱子的王位坐不稳。结果,在他过世之后,虽然朝中上下议论纷纷,不服赵迁者甚众,但幸得郭开大权在握,百般维护,顺利扶持赵迁坐稳了王位。

时年赵幽缪王才不满十岁。

郭开能够依靠玩弄权术,控制住群臣,但控制不了步步深陷赵国局势。若再不及时阻止秦军的迅猛攻势,则非但小赵王王位不保,自己也必然成为秦军的俘虏,因而,只得不计前嫌,速召北地大将李牧来救。

李牧得了郭开以大王名义写的急报后,不日便集齐北地守军十万,从北地向邯郸驰援。大军行到半路,到达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一带时,李牧突然下令:全军停止前进,深沟高垒,防止秦军来攻。

部将们不解其意,只得莫名其妙的按照主将的吩咐,于当地深挖战壕,高建营垒,又将强弓硬弩,滚木礌石一一备至妥当。忙完这一切时,军中传来急报:秦军大将桓齮,正率大军十余万向此地开来。

真是料事如神啊!听闻这一消息后,将领们才反应过来,纷纷交口称赞。那么大将军,您是如何得知秦军必来的呢?

“自秦军大举攻赵以来,所下之地,都在距离邯郸不远处,若其主意是围攻邯郸,何须等到今日?之所以未敢急切攻邯郸者,只因惧怕我等这一路兵马趁势袭其身后,才故意分兵多路袭击,意图吸引我军急速南下,现于明处。如此,则秦军再无后顾之忧,邯郸也必定无法幸免。

哦,将领们这下都懂了:秦军之前四处乱敲乱打,原来就是为了将我等吸引过来。那大将军选择在此地驻军,又是何意?

“既然秦军可诱我等前来,我等为何诱不得秦军?”李牧微笑道。

却说那秦将桓齮,自靠“围点打援”一策,杀了扈辄一个片甲不留后,深感此招好用。于是又如法炮制,转过枪头向邯郸以北进军,有意吸引李牧所部来救,以便再建奇功。结果,当他大军刚行进到宜安一带时,前方探子来报:赵国大将李牧,已率十万大军驻扎于此。

桓齮听说了这事,不由吃了一惊。为何?——纵观秦军之前的行动步骤,从战略上来讲,是一个意图将赵国“分而制之”的大规模军事计划。其中,王翦率军镇住邯郸以南,以防韩、魏、楚等国来救;另有一军向北攻打云中、雁门,用来牵制赵国代地的边防军;而桓齮则负责从中央突破,自西向东将赵国一分为二,以塞断邯郸与代地之间的联系。如果这三招具体步骤都能实现,那赵国势必会被秦军拦腰斩断,且求救无门,只能朝夕等死。

眼下,李牧大军往赵国的腰间一站,震慑四方道:不管你秦军有几路,我赵国铁骑,也不是好惹的!

如此,为了整个战略大计的实现,桓齮只得率军主动前来与李牧争夺赵国中段——谁能得胜,谁便能控制赵国。

桓齮势在必得,不惧李牧大破匈奴的威名,一路席卷而来。而李牧也甘愿被人再骂作“怯战之徒”,整日苦苦把守着营垒,始终不肯轻出。双方对峙了数十日,桓齮因赵军把守得严密,无隙可趁,不禁恼火了起来:李牧这是要学廉颇么?

好吧,你学廉颇,我便是白起。他传令下去:“大军绕开宜安,继续东进,转攻肥下!”

肥下(今河北晋州一带)在宜安东部,两地相距不过数十里。因而,桓齮大军在绕开了李牧阵地后,迅速到达了肥下,一顿猛攻,打得守军魂飞魄散。守军见秦军势大,一边苦苦支撑,一边迅速派人去赵王那边告急。

小赵王年幼,诸事不问,急不急不得而知,但郭开等人却急了。这李牧定是因昔日与我有隙,因而不愿率军出战。事到如今,顾不得这许多了,只得放下面子再求他一求,务必要给本相(此时郭开已是赵相国)出战。

李牧接到郭开书信后,看也没看,随手扔在一旁。左右连忙劝谏道:“眼下郭相国权势极大,不依他行事,只怕事后得不了好处。将军的神勇,我等已是见识过了,何须怕那桓齮。”

李牧道:“郭开说可救,你等也说可救,那桓齮岂会不知我等欲救?若果真如此行事,则必会中了他的‘调虎离山’之计,我等距离败亡也不远矣。”

“那大将军的意思是……”

“且容他得意个几日,再作决策。”

不出李牧所料,那桓齮亲率大军尽出,赶至肥下后,立即将十万大军拆作两部:以一万人虚张声势,主动暴露于肥下守军面前,另将九万主力暗藏于必经之路两侧,只等李牧率军来援时,就好趁势一齐杀出。结果过了许多日,李牧所部毫无动静,他正狐疑时,后方急报传到:“将军,大事不好,我方先前立于宜安一带的营寨已被李牧率军尽数夺了。”

桓齮听闻后,大惊道:“若果真如此,则我军进退无路,不日必将弹尽粮绝矣。各部速速撤军,随本将前去争夺大营。”

随着桓齮一声令下,十万秦军放过肥下,折返而回,前去争夺营寨。大军一路疾行,将出肥下地界时,早有万余赵军士兵拦住去路,桓齮顾念大营安危,亲率先锋开路,直直的向西面笔直杀去。一路过去,赵军士兵渐渐拢集,越聚越多,饶是秦军向来英勇无匹,这时也已步履艰难。桓齮心中只牵挂营寨,只得奋力督促左右将士向前猛攻。

此时,李牧正立于一旁的高地,见秦军已渐入重围,一声令下:数万弓弩突然涌上,将如蝗虫般的箭雨射向秦军,秦军顿时大乱。随后,数万骑兵,数千战车趁势杀出,成功截断了秦军后路。桓齮见了这一幕后,肝胆俱裂,隐约间想起李牧军昔日大战匈奴时,只一战,便杀得匈奴大军十几万人全军覆没,此后匈奴一直远遁漠北,十余年间未敢再与之交战。

今日,匈奴的命运降临到秦军头上了。

想到这里,他不敢再战,连忙扔下战场夺路而逃。又不敢回国,只得隐姓埋名,径自躲往燕国去了。

数日后,李牧捷报传至邯郸:臣李牧,率北地军十万与秦军于肥下交战。此役,斩获秦军十万,缴获辎重、良马无数。秦军主将单骑逃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吞并六国全过程叙述!不评价只叙述战争进程
32战国时期之赵秦番吾之战
强大的秦国,竟然也吃过这样的亏!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七次大战,结果互有胜负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李牧面对强秦能不败?说出来别不信
唯一神话,大秦克星,一出手十万秦军全军覆没,与白起相同称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