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变换取势?——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21集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二十一集|變換取勢


之二



书法入门(ID:shufarumen)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筆記|


L3-21 變換取勢 2


接续第20集课程,继续讲取势实例。(之前疏漏此集,书友们明察秋毫,故此及时补上。)


聽見過“起伏”這個詞嗎?“起伏”在書法古籍中經常出現。它形容線條就是有高有低,用於手腕就是“起倒”。當你搖腕的時候,筆心一起一倒,寫出來的線條就有起伏。


《玉堂禁經》兩次講到“起伏”,一次是:“又有用筆腕下起伏之法,用則有勢,字無常形。”這句話是“九用”的綱領,“九用”關鍵就是用腕。“用則有勢,字無常形”,是說用腕就有勢,寫出來的字形就有變化。


《玉堂禁經》最後總結時又講到“起伏”:“起伏失勢,豈止於散水烈火?其要在權變。”為什么懂得用散水、烈火這些筆勢,還被批評為“起伏失勢”?因為 “其要在權變”,不懂得變換只是死套筆勢,成了僵化的公式,千人一面,當然不好。


所以這兩句話的要點,就是這八個字, “字無常形”,“要在權變”。


對於取勢來說,現在又上了一步了,或者說更難一點了。



本來以為書法就是寫字,依照筆順就可以,學過二級課程,以為套筆勢就是高手,現在才知道,用筆勢還要會變化。你想如果所有的人、所有的作品,取勢都是一樣的,那不又等于於一種印刷體,打印出來就是書法作品了。但套筆勢比較容易,要有變化就難多了。


2.3 起


上次講“聞雞起舞”取勢,第三個字是“起”。



“起”字左邊是“走”,右旁是“巳”。這個字對於聽過二級課程的人來說,套用筆勢應該沒有問題。“走”第一勢“土”,奮筆勢,也有人先寫豎的,那就是豎筆勢。下面是三牽綰。“巳”由奮筆勢和鳥雛勢所組成。


現在的問題是請你取勢變個樣,字無常形,有沒有第二種、甚至第三種樣子,這事馬上就犯難了。我來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


我上次說過,欲求大圈的變化,可以看看篆隸的寫法。這是青銅器銘文中的“走”字,上面不是“土”,而是一個奔跑的人。


你看這個人正在努力揮動兩個手臂,就是運動員那個姿勢。秦始皇時整理小篆,變成這樣,注意上面那個腦袋,寫得很歪。後世隸書、真書,就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



“走”字上面奔跑的人,大致變形為三種:一是變成了“大”字,戈法化勢。二是捨不得運動員的頭,所以寫成“夭”或“犬”,這還是戈法化勢。三是把線條全部拉直,“大”字就變成了“土”字。兩個腳現在變成了一直線,這是一字馬功夫,完全沒有奔跑的形象,其實跟泥土一點關係都沒有。


“走”字下面的三牽綰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止”字的變形,本來是人腳的象形。人腳有五個腳趾,在古文中通常用“三”表示多。所以簡化一下,就是這個字,腳趾只畫三個就夠了。再往後又簡化了,金文、小篆中變成了這樣,很顯然,這是書寫草率所形成的,取其簡便。



隸書中就出現了三種情況:單獨寫就是“止”。作為偏旁,會變出三牽綰這個筆勢。再要快點,把豎橫都縮短為點,變成兩點一捺。


至於“走”字右旁的“巳”的取勢,剛才講過,是奮筆勢和鳥雛勢,如果帶趯就是蠆毒勢,但寫“起”字通常無須寫一趯。



鳥雛勢本身是豎橫用圓弧連接,如果拆開,不連接,那就是豎橫兩筆,豎筆勢。還有人寫成豎加點,便成倚人勢。


前面我們把“起”字分為四個筆勢,這是最基本的分法。



現在我們的選擇多了,其中三個筆勢有多種變化。如果你數學好,你可以算算有多少種搭配。其中有一些搭配在古代書法作品中是常見的。



如柳公權《神策軍碑》中的“走”字,上面寫了個“大”,戈法化勢,下面是三牽綰。他的另一個作品《玄秘塔》,“起”字的“走”也是這樣寫的。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起”字,“走”字旁先寫了一個“犬”,下面是三牽綰。“犬”也是戈法化勢,或者說是戈法倒筆書,我在二級課程 34 課中講解過。



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起”字,起手有一撇。看上去是個“夭”字,這也是戈法化勢。現在你能理解了吧?他們的寫法都是有根據的。



這是顏真卿《多寶塔碑》,“起”字的“走”有兩種取勢:左邊這一個“走”,上面是“土”,下面是三牽綰。右邊這個三牽綰變成了兩點一捺。


請各位注意,這時候“走”字的取勢分法不同了:上面取十字勢,省出一橫和下面的兩點一捺組成了“之”字形,這就是袞筆勢。



傳為張即之《杜甫詩》,“走”的取勢也是這樣。袞筆勢中間兩點,現在看的很清楚。



這是王羲之《金剛經》“趣”字,可以清晰地看到筆勢的分法。“走”上面是十字勢,下面類似於走之旁,這是袞筆勢。



這種兩點一捺的取勢,在書法作品中相當普遍,我這裡可以舉出一連串的例子,從王羲之、智永、虞世南、歐陽詢,一直到我們熟悉的《陰符經》,“走”都是分為十字勢和袞筆勢。


袞筆勢中間兩點,可以分寫,也可以連寫。王羲之《黃庭經》、歐陽詢《九成宮》是分寫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和《陰符經》是連寫的。



這是“越”字,也有“走”字旁,取勢和剛才的“起”字一樣。



“起”字右旁的“巳”,《陰符經》的寫法,應該是先寫一豎,然後移位寫三橫,也就是豎筆勢三開,移位一次。



“巳“也可以取奮筆勢加倚人勢。


如王羲之《黃庭經》中的“起”字,右旁的“巳”,就是這樣取勢的。歐陽詢《張翰帖》中有一個“起”字,看起來有點怪。其實右旁的“巳”,跟王羲之取勢一樣,只不過拉長了一點而已。歐陽詢這個“起”的四個筆勢,十字勢、袞筆勢、奮筆勢和倚人勢,還是非常清楚的。


2.4 舞


“聞雞起舞”最後一個字,“舞”。



“舞”字 有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無”的簡省,省去了四個點,下面是“舛”。


“舞”字最早和“無”是同一個字,這個字中間是“人”,左右手各提著一樣東西,這東西究竟是什麼,至今未能確定。後來兩個字分開,分別表示一個意思:“無”字下面加了兩個腳,表示跳舞的“舞”。沒有兩個腳的,就是有無的“無”。



我們現在寫的“舞”字,下面的“舛”,其實就是兩個“止”字,舞者的左腳和右腳。


先來看看“無”的取勢。



第一勢撇橫,瞑人勢。剩下這一堆橫豎筆畫怎麼辦?不用依照著筆順去寫,應該分成兩個筆勢,兩個橫筆組成奮筆勢,四個豎筆組成豎筆勢。


漢代蔡邕講過一句話:“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有勢不要停下來,勢完了不可阻止。在書寫時,順勢而行是一個基本原則。



如“無”字的取勢,瞑人勢是第二筆是橫勢,所以接下來寫橫勢比較好,這就是順勢而行。如果接下來先寫豎筆勢,就不如橫勢那樣順。除非只剩下一個豎筆勢,那沒辦法,只好改變行勢的方向。



王羲之《蘭亭序》中的“無”字,這是行書,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取勢。第一勢沒用瞑人勢,而是一個三開豎筆勢。然後四個豎筆組成第二個豎筆勢,三開半。下面加一個連波勢,整個字就完成了。這個寫法完全可以搬到真書中的。


現在我們取勢變化比較多了,“舞”字上半可以參考“無”。



你看這三個“無”字,都是真書,但第一勢都不相同。也就是說,這樣已經可以寫出三種字形。


順便提醒一下,這三個“無”下面四點的取勢也是不一樣的,臨帖時看筆勢,要練習一眼就看出來,這樣下筆才有把握。



至於“舞”字下面的“舛”,左邊是飛帶勢,很明顯。顏真卿把飛帶勢的一點寫得有點長,學篆書。右邊橫豎橫豎,可認為是一個奮筆勢。



要注意,這第一豎是可以省略的,如《陰符經》兩個“既”字,一個有這一小豎,另一個就沒有。



也就是說,奮筆勢兩開可以寫成多種形狀。一種是把豎筆移位,好像這一個。另一種只寫橫橫豎,也是可以的,其實是把中間的豎筆當做飛度的虛筆處理了。



唐《兖公頌》“舞”字,就有這種取勢。



故宮博物院藏張即之真書《雙松圖歌》的“舞”字,最後一勢也只有兩橫一豎。



蘇東坡寫“舞”,經常最後加上一點,既是補空,又是補筆。書法中經常用搬移點畫位置的手法,草書尤為常見。


簡言之:

取勢變化,往往和篆隸結構有關。

懂得文字演變,可以幫助理解筆勢變化。


書法字典提供了很多變換筆勢的實例。篆隸本身不講使轉,但真行草書的使轉不是憑空而來的,現在讀過中小學的人,只是認識了一批字。而這些字怎麼來的,本義是什麼,如何演變,都很茫然,創作時就缺乏變換的知識。好在近代出版了很多書法字典,網上也有,查閱起來非常快捷方便。普通字典是解釋字義的,書法字典是提供字形的。


但你使用的時候要注意,晉唐以前的作品比較嚴謹可靠,越到後來字形變化越大,有些人是亂寫,毫無根據,只求痛快,你使用時要小心。謝謝。


本節要點:

字無常形,要在權變。

“起”字取勢的變化。

“舞”字取勢的變化。


複習思考:


運用這兩堂課所講的變換取勢知識,把“聞雞起舞”這四個字寫出三種不同的字形。(提示:未必每個字都有三種,只要其中幾個字有變化就可以。)


“春暖花開”這句話,你能寫出兩種不同取勢的字形嗎?


书友们可以将自己写的这四个字,发给我们,然后我们集中分享出来。



书法入门(ID:shufarumen)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黃簡講書法」

三級課程|裹束

(点击标题即可观看视频内容)


01、什麼是裹束?

02、裹束得到什麼?

03、筋的作用

04、取勢

05、如何結字(1)

06、如何結字(2)

07、節的作用(1)

08、節的作用(2)

09、節節加勁

10、讀懂小圈

11、骨的作用

12、肉的作用

13、骨肉技法要點

14、皮的作用

15、的作用(1)

16、血的作用(2)

17、血的作用(3)

18、讀懂墨色

19、浓墨与淡墨


一级课程:用笔(共51集)

二级课程:用笔(共35集)

可在底部菜单中随时调取阅读


編輯/老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黄简讲书法:七级课程草书篇45-草书笔法02
黄简讲书法L2-39:智永《真草千字文》笔势分析,十字势和拨灯法
甘中流談章草的歷史流變及創作體驗
书法:二级课程 (16-20)
練習鋼筆字要注意的問題:初學者怎麼選擇字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