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学家提倡守寡,但宋代妇女普遍改嫁,原因不难理解

宋代流传一则妻子改嫁不守寡,亡夫来索命的迷信故事。

一位叫郑先生的才子娶了美丽的陆小姐,两人如漆似胶,彼此恩爱。一天晚上,郑先生在床上对妻子耳鬓厮磨,说我们两人相爱甚欢,如果我不幸死了,老婆你不要再嫁,如果你先我一步离开世界,我亦当不会择偶再娶!陆小姐应和道:我们将会白首不分离,说啥不详的话呢?

十年后,他们已经生育了两个孩子。好景不长,郑先生染上恶疾,眼看要命赴黄泉了,他舍不得妻子,要陆小姐在公公婆婆面前发誓永不再嫁,但是陆小姐只是流泪哭泣、沉默不语。

郑先生真的死了,陆小姐服丧不久后,又嫁给了曾先生。婚后,陆小姐收到神秘来信,信是前夫写的:

我们是十年的结发夫妻,朝暮同欢。我遇上大幻般的多舛命运而离世,你很快就找人改嫁了,遗弃我家的良田、父母、孩子。义不足以为人妇,慈不足以为人母,我现在到冥府告状了,你就等着阎罗王找你吧!

结果,三天陆小姐真的也跟着去见阎王。

这个故事充满浓浓的封建糟粕,女主角因为改嫁而遭受报应,地府的判官还向着男主。清晰地体现了宋代反对女性改嫁的呼声。

整个宋代前有理学家为守寡舆论造势,后有轰动朝野的李清照改嫁,那么宋代女子在丈夫逝世后改嫁是不是可耻的事呢?

这是云汀想为大家弄清楚的问题。

先秦两汉的寡妇

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 穷民而无告者。”

丧夫的妇人叫寡妇,她们应该接受天下的接济赡养,不可欺凌。

《诗经》里记录了不少民间的寡妇鳏夫。他们都是以弱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受到众人的怜悯。换位思考,即使在今天,一个寡妇独自养活自己,养育孩子也是含辛茹苦的,何况是两千年前。

《小雅·鸿雁》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锄劳于野。爱及矜人,哀此鳏寡。”

周天子千里迢迢派遣使臣,接济安抚鳏寡,诗中表达了对鳏寡的同情,哀苦是他们的内心独白。丧失了伴侣,孤苦伶仃是人生莫大的悲哀,但是生活还要继续。

《诗经》是西周到东周初期,采撷自民间的歌谣合集,305首诗篇吐露了真情实感。而之后儒家的《礼记》,一部有记载西周礼乐的经典,则出现了对寡妇的道德劝诫:

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不过这部经充满着复古的倾向和理想主义情怀,实际上夫死不嫁在先秦根本是非常罕见的。

西汉的刘向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传记体《列女传》,记载了好些贞节妻子的故事,例如卫世子共伯早逝,妻子共姜坚守两人的誓言,坚决不再嫁,受到后人的歌颂。里面用不少格言被后世援引:

“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妇人之义,一往而不改”...

在汉代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皇帝褒奖贞节的事情。 汉宣帝在公元前58年下诏赏赐衣帛给守寡的贞妇.

但无论如何,要求妇女守寡在先秦到残唐五代,在社会上都是逆主流舆论,褒奖守寡只是提倡高尚的美德,但改嫁并不意味着人性的污点。

这一切到宋代发生改变,出现了异样的呼声要挑战主流。

理学家的舆论造势

宋代商品经济增长,导致了娱乐业的发达,士大夫狎妓成风,他们还纷纷把歌舞伎纳妾藏娇。二程目睹世风日下,痛心疾首,他誓要强恢复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儒家道统。

程颢想到夫妇是人伦的起始,是三三纲的基础,他接董仲舒的话继续提倡:

“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

“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此常理也。”

改于男女再娶改嫁的行为,程颢更进一步发挥:

凡人为大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

说出这句话的程颢,我们不能怪他腐朽不堪,毕竟提倡守寡有言在前。但程颢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把男女的守寡提上升之高于生命的程度: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句话给后人抹黑宋明理性提供了话柄,也误了多少女性的荣华。

二程的贞洁观是男女并重的,但是古代社会是男性统治的,男性的社会角色是儿子与臣子,考核一个好男儿的成色是忠孝。在古代纲常属于顺从的地位,她们的主要角色是媳妇、妈妈,她们的主要活动于家庭,责任是相夫教子,所以对于男性的限制必然越来越淡化,对女性是越来越严格,最后变成了“好男不事二君.好女不事二头”

程颐程颢都,生活艰难不应该成为再婚改嫁的借口,事实上,程颢他的程颐之侄媳和甥女也都改嫁,这些教条根本就很少人理会。宋代女性改嫁还是非常普遍,并没有如明清之后严厉。

宋代女性普遍改嫁

反对改嫁,要求守寡在宋代还是停留在嘴边的空谈阔论,实际上宋代的民众乃至官府在行为上是支持妇女改嫁!

我举个例子。

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出生不久就父亲就病逝,母亲携带着他改嫁,范仲淹长大知道了身世,开始远游读书,誓要争口气,给自己的父亲、宗族扬名天下。后来才有了一代名士范仲淹。

范仲淹飞黄腾达后,没有对目前改嫁一事耿耿于怀,相反他还创立了义庄,规定了:再嫁支钱二十贯。妇女再嫁可以获得钱庄二十贯钱的援助。

后来再规定了对改嫁女的援助增加到三十贯。比较对女性改嫁的支持,与对男性再娶的援助,都是女性获得的金钱支持更多,不难看出其实宋代对女性改嫁的态度是非常开明。

宋代还保障女性的财产权,规定女性从娘家带来的嫁妆,是不计入男家的财产,属于妻子个人所有,分家的时候嫁妆不参与瓜分。如果丈夫死后,妻子要改嫁,妻子是可以带走嫁妆

假如说宋代士大夫真的重视妇女守寡,上述的举动是绝对不可能发生。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留意可以发现,宋代的士大夫,他们的女性亲属改嫁的根本一点都不少。前面说了范仲淹的母亲是改嫁的,他的儿子范纯佑早死,媳妇茕茕一人,范仲淹觉得媳妇太惨了,就把她嫁给门生王陶。王安石亦为其儿媳庞氏改嫁操劳,并为了媳妇挑选佳婿再嫁。

为什么要求女性一辈子守寡是很难的事呢?因为古代严重的重男轻女,再加上杀婴的行为,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如果女子要守寡,就意味着相当多的男性都没办法取媳妇,这会引起社会矛盾。也就是说“内多怨女”必然也“外多旷夫”。

与其让一个女的孤苦终老,为什么不给她找一个可靠的归宿呢?即使在礼教最酷烈的明清,妇女也有反抗男家族人而选择再嫁,不然的后,除非丈夫的叔伯兄弟多加照顾,或者儿子长大有为可以安心当一个婆婆,否则一个妇女消磨大好青春年华,一个独守空房,变成两鬓如霜的老人,也实在是太无奈了。

尾声

通过丰富而翔实的史料,我们终于知道理学在宋代对妇女的影响还是微弱的,所以即使李清照改嫁,也没有人会说三道四。程颢程颐的话,在宋代根本就没多少人管。

到了明代,继续二程衣钵的朱熹,他的《性理大全》才颁布天下,《四书章句集注》才成为科举的教科书,我们印象中的那些可歌可泣可悲的烈女故事在明清才屡屡上演。

不过即使宋代对女性守寡要求,还处于造势的阶段,但是不能漠视,枷锁正不知不觉中锻造。在之后的明清两代,这把枷锁将会往女性的颈项套得紧紧的。

拓展阅读:

回顾缠足裹脚的历史,谁是封建社会压迫女性的罪魁祸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守寡
明清之际,女性守寡后不能改嫁,她们如何度过之后的生活?
奇葩:印度本来男多女少,为什么寡妇这么多?
从王安石劝儿媳离婚改嫁,看宋朝“寡妇好嫁”的社会风气
印度女人要给男人嫁妆死了还要陪葬 活在地狱中
除了不上桌吃饭,古代女子还有什么限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