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光日新1735】“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的是什么?
userphoto

2022.12.26 山东

关注

“e启读”书吧

\ | /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话。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够如此盛传?有道理吗?

1964年,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教授本杰明.S.布鲁斯研究了人类从出生到十七八岁间的成长过程,得出结论:

在4岁前都可达到相当于17岁时所测定智力水平的50%;4-8岁间,发展另外30%;最后20%在8-17岁之间完成。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现代教育家、科学家的广泛认可。

这里所说的“智力水平”,并不是指所吸引的知识或智慧,而是指短短三四年间构建的“学习模式”(也有说是心理特点、个性倾向等雏形),以后的成长、学习,都将在这种“模式”为基础,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或延展。

新西兰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也指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

由此可见,我们老祖宗所谓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5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也都知道幼儿出生后的短短三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

现在,

有很多的年轻家长对“三年之爱”却是想想觉得很重要,说说就常常显得不那么重要、而摆在次要位置了,真正到了自己身上,往往能省事就省事,连要也不要了。

费尔.西尔瓦博士研究发现:“一个在这关键的三年里发展缓慢的幼儿进入童年期、青春期时可能会碰到麻烦。如果我们不在早期阶段帮助他们,那么,他们很可能将在整个一生中一直经历那些问题所带来的烦恼。”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

15%-20%的落后青年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是他们在童年早期没有获得必要的健康检查以及利于发展的经验。

这里的“经验”,是指他们自己的经历、体会,而不是“过来人”的说教。所以,布赞认为:“让他犯自己的错,然后从错误与尝试中进行学习。”可见,我们现在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让孩子走弯路,常常告诫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要......”。殊不知,这样的教导对孩子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反而是会助长他们的一些坏习气,使他们养成一些坏习惯,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幼儿借助于活动而学习,他们才是自己最好的教育者,而父母是他们最好的启蒙老师。研究者强调,孩子们的学习需要积极鼓励,所谓启蒙,应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孩子经过深思熟虑、百思不得其解、向家长求助的时候,才可以一点一点地抽丝剥茧式地引导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去发现,而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更不能讥讽他们“这么简单,连这个都不会!”

对每个孩子来说,生长在一个良好的、充实的、能够充分欣赏和鼓励的环境中是很重要的。一些优秀的称职的父母,正是因为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环境才使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在以后的教育中才会省心省力更省钱。

2022年6月拍摄的部分照片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早教】:给孩子一个充实的童年
2_幼儿一班,家庭教育的科学与艺术观后感
做好孩子收视的把关人
2—6岁隔代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创新研究
解读各个国家的早教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