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商”比智商更能决定孩子成就


        现实中很多人的失败,并非是他们做事的失败,而是他们做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一切工作、事业上的成就,归根结底都源于他们做人的成功,就是“重德”,德商高。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家庭教育的特点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所以对其品行的教育尤为重要。对于一时不能明白的道理,他们在实践中逐渐都会接触到,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走正。为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女,其实不管给其多少财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教其重德向善,才是为其长远和未来考虑,才能使其真正受益。

“德商”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俗话说:“小胜在智,大胜在德。”真正的成功者:他们的道德修养一般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现实中很多人的失败,并非是他们做事的失败,而是他们做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一切工作、事业上的成就,归根结底都源于他们做人的成功,就是“重德”,德商高。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先贤圣哲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教子经验。今天我给您讲三个古人教子重德的故事。




一、诸葛亮教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修道修德,志向高洁。“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诸葛亮未出山时在隆中草庐中门上的对联,揭示了他的理想追求和高尚德操。

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告诫子女想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静心静思,不断修身和自省;要自我约束,不放纵自己,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做到淡泊功名就不能有明确坚定的志向;不做到清心寡欲和心灵的洁净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只有静心、刻苦才能学到真知,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

诸葛亮对子女寄予着厚望,他的子女后来都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这正是“宁静”、“致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寇母教子“修身为万民”

北宋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达家乡,而此时,寇准的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家人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寿筵。此后洁身爱民,秉公无私,成为宋朝有名的贤相。




三、徐勉誓将清白留子孙

梁朝时中书令徐勉,一生身居高位,他严于律己,行事公正而谨慎,节俭不贪,不营置家产。平时所得的俸禄,大都分给了亲朋中的穷困者和贫苦百姓,因此家里没任何积蓄。他的门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劝他为后代置点产业,他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财产,我给子孙留下清白。子孙如有德能,他们自会创家业;如果他们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财产也没用。”

徐勉经常教导子女要重品行操守,他曾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我们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过的清苦。至于置办产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提及过,不仅仅是不经营而已。古人说:‘把整筐的黄金留给子孙,不如教他们攻读一门经书’。仔细研究这些言论,的确不是空话。我虽然没什么才能,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这个教训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废。自从我身居高位以来,将近三十年,一些门人和老朋友都极力劝我趁有职有权时见机行事,购置田园留给你们,我都拒绝未采纳。因为我认为只有将宝贵的清白遗给后代,才能让后人享用无穷。”徐勉的子女后来都成为远近闻名的贤士。

除了以上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之外呢,还有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这些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德者本也,才者末也”,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儒家文化是使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方法。几千年来,这些传统文化的道德礼仪的承传使我们的社会延续至今。

从这里呢,我们看到了古人家教的智慧。如果只是把子孙教成“希图前程,指望富贵”的人呢,结果当了官贪赃枉法,弄到家破身亡,遗累父祖,这可出了不肖子孙的罪过,可都得怪父母当初教养不对了。

在今天的社会中,特别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大人教育孩子呢,大都希望孩子能够有好的前程,富贵,不要在社会上吃亏。可是,如此以来,很多的孩子都是只重视学业成绩,只知道如何在社会中钻营却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了。

本文谈到了古人家教 “重视德商”的教育,这是构建成功教育大厦的基石,在当今的社会中,回味古人的智慧当真是让人受益匪浅了。



      腾讯儒学佚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教子的故事 -
古人教子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一)
重德崇善
读名句 做真人(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