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种文人的真理气质


孙犁先生的故乡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故乡有一种特别的挚爱之情,孙犁先生同样如此。


1981年5月28日,孙犁先生给自己家乡的文学刊物写了一封贺信,即《祝衡水〈农民文学〉创刊》。这篇文章,字数不多,也就380多字。在这简短的文字中,既包含了孙犁先生对家乡文学建设的关心,也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人的真理气质,而不像现在的某些同类文章,一味地称颂、赞扬,充满溢美之词,而缺乏应有的真理性。


孙犁先生在文章的开头写到:“衡水地区办的文学刊物,起个名字叫《农民文学》,表明这一刊物,将多发表农村题材的作品,其作者主要是农民、农村干部和知识分子。这种主张很好。”这无疑是作为文学大家的一种肯定。但在这种肯定中,又体现了一种专业的指导,即刊物要坚持“农村题材”,注意扶持“农民”和“农村干部”作者。如果背离了这样的题材与作者,就不能称其为《农民文学》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个地方办的文学刊物,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有把持不住自己的可能,往往会走偏了方向。


接下来,孙犁先生对家乡“农民文学”的创作,给予了“史论结合”的指引:“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和根据地办的刊物,也是这个方向。那时战士也是从农民来,农民也就是战士,无论诗歌、小说,都是农村题材,可以算是纯粹的‘农民文学’。农民读书总有个习惯,有个传统,这就是所谓民间的形式,但也吸收外来的东西,有时吸收得还很快。所以在文艺上,应该以民族传统为主,但也不排斥外来的好东西,至于那些名为‘洋’,而其实似是而非,或者非驴非马的东西,农民接受不了,农民并不喜欢‘假洋鬼子’。”这样的创作指导,是非常真知灼见的:首先是创作方向不能发生错误,必须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方向错了,一个刊物是走不远的。其次是创作形式问题,要符合农民读书的习惯,坚持民族传统与民间形式。如此,才是真正的农民文学,不能是“假洋鬼子”。这就对家乡的农民文学创作给予了辩证的真切指引。


在这篇文章中,最能体现孙犁先生作为一个文人的真理气质的,是最后一段话:“‘农民文学’作为一个刊物的名字,并无不可。但文学不能以社会职业区分。如果那样,文学种类就太多了,比如‘工人文学’‘商人文学’‘学生文学’……这样分,是不科学的。文学不能以作者职业分,也不能以所写题材分。好的文学作品,是谁也爱看的,没有界限的。”这样的真理性指出,既给予了家乡文学创作以科学的概念与理论,又标高了家乡文学创作的水平高点——“好的文学作品,是谁也爱看的,没有界限的。”我们由此不难悟出,所谓挚爱,应该是、也必须是真理层次与意义上的关爱。


读孙犁先生这样一篇“文学理论”的作品,亦如读其小说作品一样,总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淡淡的荷香”。我以为,这就是孙犁先生为人、为文、为事的真善美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建民:孙犁与“偶像”丁玲间的交往
布衣孙犁的办刊之道
我是天生的诗人(施立松)
作为读者、编辑和作者的孙犁
苗雨时:荷花淀派综论①
谢大光 | 耕堂聊天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