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伏,和面条一起吹吹风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通常为每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10天或20天,'三伏'共30天或40天。(好久啊TT)


今年的中伏有20天,从7月22日开始,同时这一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中伏天直到8月10日才结束。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北方还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有一则笑话,说晋朝有位皇帝,生了个儿子,很是高兴,于是赐群臣汤饼宴。大家“呼噜呼噜”吃得正香,有个爱说漂亮话的哥们儿站起来说:“恭贺陛下后继有人,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我们吃香喝辣却啥也没干,惭愧啊惭愧。” 皇帝正色答道:“这是说的啥话?此事岂可使卿等有功?” 意思是我生孩子,不劳您驾,吃你的汤饼吧。


汤饼,就是面片汤,后来演变成了面条。生儿子请客吃面条,现在还是一些地区的风俗。中国人爱吃面,无论苍蝇馆子还是大酒店,你进去问吧,准少不了那一碗。各地的面又各不相同,上海葱油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拉面,武汉热干面,重庆豌杂面,成都担担面,东北酸汤子,西安biangbiang面,汉中蘸水面,厦门沙茶面,广州云吞面,还有老坛......那啥面(最适合夜里吃的那个,你懂的~),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没有不吃的。


面条可做一日三餐,早中晚饭,只要你爱这口儿,顿顿都可以吃。曾在武汉小住过半年,当地过早(就是吃早饭),热干面永远都是首选。早起你就看吧,穿校服的妹子、上班族的白领、水产市场里的小贩,人手一碗,边吃边走,吃完抹嘴儿一扔,帅极了。就是满地的一次性纸碗,一阵风吹过来,骨碌骨碌能滚出好远。后来全国卫生城市评选,一夜之间就都不见了。这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能看出武汉人对热干面那份发自肺腑的爱。


/


北方人更是无面不欢。有几年爱去山西看壁画,每次去就是各种面,剔尖儿,拨鱼儿,揪片儿,猫耳朵,天天吃都吃不腻,回来一准儿胖三斤,太好吃了。北京就是炸酱面。梁实秋先生在北平,有一段儿时间曾经和警察做邻居,说中午吃饭时就听着隔墙那院儿里“呼噜呼噜”、“咔嚓咔嚓”——那是一群老爷们儿就着大蒜吃炸酱面呢~ 那时都兴抻面,现在图省事儿,基本都是切面了,不过也还算筋道。夏天吃,一般都是过了凉水的,叫过水面,老人怕凉,不过水,直接从锅里捞的,就叫锅里挑,北方都这么吃吧?



另起一锅做浇头儿,就是卤子,多是用肉丁和黄酱(或是甜面酱)炒的炸酱卤,茄子肉丁的茄汆儿卤,还有西红柿鸡蛋卤。但凡吃面,还得整点儿菜码儿,一般是芹菜丁,豆嘴儿,黄瓜丝,谁家懒得做,讲究的老北京就叫它“光屁股面”,听着就是一股子的不屑。你要是不嫌费事儿,再切点儿心儿里美,焯点儿绿豆芽,齐活。然后捞上几筷子面,浇满卤子,夹上点儿菜码儿,拌匀咯,就着瓣儿大蒜,张大嘴,吸溜吸溜儿,咔嚓咔嚓,几口就能吃完,伏天吃这个,甭提多爽了!西北人管卤子叫臊子,用羊肉和土豆丁儿做的臊子,带汤,浇上几勺现炸的辣椒油,也是喷喷儿的香。


/


再有就是过生日一定要吃的长寿面。粗长的一根儿面条,不能断,盘在碗里,上面再卧个荷包蛋,衬着几片绿叶菜,清清爽爽的,绝对是一副锦上添花而又不喧宾夺主的做派。北方还有很多民俗和面有关,像“出门儿饺子,进门儿面”,“头伏饺子,二伏面的,都是。此外就是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家家户户都得吃碗龙须面,吃出了好彩头儿,一年都会顺顺利利的。


之所以有这么多吃面的讲究,大概是因为以前日子苦,吃顿面就算好的,这才把面条儿抬得这么高。哪儿像现在的烧烤、串儿啤、小龙虾满天飞,想吃啥都有。古人吃顿面条很拽的,你看皇帝生儿子还请群臣吃面条呢。西晋时有一位文学家,叫束皙,就煞有介事地写了一篇《饼赋》,把面条这一顿夸: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


用白话说就是,这寒冬腊月的天气是多么的冷啊!清晨去朋友家串门儿,鼻涕冻在鼻孔里,哈气成霜,浑身直打冷战,这时要是能来碗热汤面,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这一碗热汤面看来也不是谁都可以吃的,他又接着写道:


行人垂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


意思是说,汤面的香味随风飘散,路人闻后流口水,童仆们斜着眼偷瞄,不住咬牙空嚼,端饭的仆人则不停舔着嘴唇,而站在主人身后的侍者更是直咽唾沫,干着急。区区一碗面条,能把人馋成这样,看来确实是不得常吃。



/


甭说古人了,即使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白面还得用粮票换,那可是细粮,家家都有定额供应的,吃点儿面条真算是顿好饭了。不过也有不用白面做的面条,比如东北的酸汤子,别样的好吃。做酸汤子得用磨好并稍微发酵后的湿玉米粉,捏成一团一团的,先用热水烫一下,再用饸饹压子(压制饸饹的一种筒状器具)压成粗面条状,放进开水锅里煮熟后带汤吃,就着点儿韭菜鸡蛋酱,perfect!我一哥们儿,辽宁铁岭郊区莲花乡池水沟子人氏(和小沈阳他们是老乡),特别会做饭,一年中总得给我们做几次尝尝。酸汤子味香,微酸,顺滑,爽口,夏天吃起来特别开胃。


说了半天的面条儿,皆因入伏之后的天气,最是溽热难消。这时候做顿饭,甭管是炒菜还是炖汤,都得一身臭汗,真不如煮锅面条,炸上一碗卤子,清爽又好吃。话说回来,这大江南北走了不少地方,大碗小碗的面条,也吃过无数,可最好吃的,还是妈做的那碗,家常的卤子,普通的菜码儿,简简单单的,就是人间至美的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伏饺子二伏面!今日入中伏,你吃面了吗?
2017年头伏是几月几号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中伏
二伏面应该怎么吃?你造吗?
常识:入伏(数伏)怎么算? 吃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