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祚寺下

 

   我喜欢塔,喜欢那种孤立高耸的伟岸,喜欢那种纤巧清瘦的俊秀,喜欢攀登时的急迫期待,喜欢据顶时的空阔豪迈。只是近年来随着身材的横向发展,体重的不断增加,对于可登之塔,我已经不再逢塔必登了。今年端午去南京,灵谷塔前我望而却步,实在是明孝陵石像路一个来回走得够累了;八月去湖州,飞英塔我未能登顶,只因为越往上那楼梯越窄陡;倒是七月在西安,我犹豫再三后,咬牙登上了小雁塔,犹记得最后一级出塔顶的时候,就像从井口中爬出,很是狼狈,但很激动。

   长这么大,塔见了不少,当然比起因爱塔而专门访塔的博友就差得远了。双塔见得不多,以前在苏州专门去看过罗汉院的双塔,年初去泉州看到了开元寺的东西塔,这次在太原永祚寺又见凌霄双塔。

   永祚寺双塔中,坐落在寺院东南的砖塔“文峰塔”落成较早,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文峰塔的建造无关佛教,而是依据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为弥补太原风水缺陷而建。当时人们认为太原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在古籍中被称作“左痹不胜右”“文明不开”“其民挚悍”。为提高太原的文气,兴盛太原的文运,就有了文峰塔。并依塔建寺,这就是永明寺,永祚寺的前身。其实国内叫文峰塔的很多,记得我在南通就见过一座文峰塔,建造这些冠以“文峰”名的塔,应该都是聚文气祈文运之目的。倒是我们常州的文笔塔,虽冠有“文笔”之名,却是佛塔的底子。文笔塔原名“太平讲寺塔”,因北宋大观年间,常州一地中进士53名,占全国二成多,于是皇帝下令改太平讲寺塔为文笔塔。

   文峰塔建成的数年之后,明万历年间,国家繁荣,天下太平,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崇仰佛法,在全国范围大兴修建寺庙佛塔。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时任晋藩第十一代王的晋穆王朱敏淳考虑到原先文峰塔和永明寺过于简陋,决定扩建寺庙,邀请了当时鼎鼎有名的建筑家,五台山显通寺的住持,被万历皇帝封为“妙峰真正佛子”的福登和尚主持工程。因其时建成不久的文峰塔已微微向北倾斜,福登向晋穆王建议在文峰塔的左侧再建一座高塔,估计是为平衡地面沉降吧。于是一塔变双塔,新塔用李太后的尊号“宣文”为名,寺名则更改为永祚寺,沿用至今。

   双塔外形类似,均为十三层八角楼阁结构砖塔。双塔高度相近,文峰塔高54.76米,宣文塔高54.78米。双塔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大同小异。但堪称姊妹塔的双塔在细节上却有许多不同。首先是性质不同,文峰塔是借用佛塔形制的风水塔;而宣文塔又名“舍利塔”,相传建造之初,福登和尚曾募舍利藏于地宫。在塔的第一层撩檐枋下,斗拱与斗拱之间的空处,嵌刻有砖字“阿弥陀佛”。东门内设有佛龛,所以宣文塔是一座地地道道的佛塔。其次是塔身收分不同,文峰塔收分不明显,上下几乎同粗,呈直线状;宣文塔整体造型成流线型,由一至七层塔身直径逐渐缩小,斗拱距离变短,八层至十三层明显内收。最后是装饰程度不同,文峰塔整体简洁、素雅,无太多装饰;宣文塔则较华丽,十三层塔檐都用孔雀蓝色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   

   双塔所在的塔院,位于寺院大雄宝殿东南方,是永祚寺地势最高处,地平面基本与的大雄宝殿一层顶齐平。塔院与碑廊之间有塔廊相连,层层叠叠、雕梁画栋的塔廊很是漂亮。与寺院内建筑的南北走向不同,塔院内的双塔以及过殿、后殿,是东南-西北走向的。导游将我们带到塔下,稍加讲解,就收工离去。宣文塔对游客开放可登塔,文峰塔则关闭。赵老师和秦公子兴致颇高,爬楼去了,我因畏惧塔内楼梯狭窄陡峭,甘于塔下为二人加油。(塔内照片由赵老师拍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太原:永祚寺
太原永祚寺|无梁有殿,尊宿尚留双塔在。
太原凌霄双塔,为何能成为晋阳奇观?
太原双塔的由来及其保护
太原永祚寺|明代寺院建筑的典型范例尖设计师谈未来设计趋势
太原永祚寺双塔寺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