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量论04

3.1.2现量

  以上是第一点,下面这些丙条的内容我就不讲了,这个比较专门,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看一下,下面我们讲第二小节现量。

  量论是研究有几种量,以及这几种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二三四节就是指出量有几种,第一种量就是现量,第二小节现量,第三小节比量,第四小节圣言量。什么是现量?我在讲时不自觉的就会把西学的名词用出来,因为我觉得如果不用西学的名词的话对你们来说实在是太隔膜了。所以先说一个西学的相当的名词,就是感性认识。感觉,只能是比附的相当,不完全一样,或者说细分起来还有很大的差别。最确切的来一个词就是纯粹感觉,就是在心理学当中所说的不杂有知觉的纯粹的感觉。

甲、说现量相

我请一个同学来念下这段。

  陈那菩萨《集量论卷一》云:现量离分别,名种等合者。

  此总说若识离诸分别,是为现量。现量虽皆是离分别,但有无分别心非现量者,如由膜翳见二月之眼识,是无分别之似现量。所离分别为指何等?曰:谓离名种等结合之分别。如随欲声,安运名称,如天授、祠授等,诠说于义。诸种类声,如说牛、羊等,诠说种类义。诸功德声,如说青、白等,诠功德义。诸作用声,如说供施等,诠作用义。诸实物声,如说有杖、有角等,诠有实义。总之,缘此等声所起之心皆属分别,皆非现量。要离彼等分别,乃是现量。

  我一点一点给大家讲啊,现量离分别,名种等合者,这个名种等就是用来解释分别的。现量要离的分别是什么呢?就是名词种类这些东西,等合者也就是说混入了,混入到哪了?这是从反面来说,没有从正确说。离开了这些分别,被混入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西学当中的纯粹感觉。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比附了,或者说是现量当中的一类,这种纯粹的感觉混入了名种之后,就已经不能叫做现量了。我们平常人只有感觉,没有纯粹的感觉,这个纯粹的感觉是西学的一种假设,或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比如说我经常会想到的,我在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刚睡醒的那次,就是在极特殊情况下,偶然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类似于纯粹感觉的经验。那次我睡醒了以后一睁眼,发现眼前一片白,就贴着,或者说根本没有距离,一片白茫茫的,没多久,这片白离我远去,一下出现了有形状的天花板,当时那种没有距离,只是一片白,那时候也还没有名词,那片白茫茫的就类似于纯粹感觉,后来它离我而去了,我知道它是天花板了以后,那时候也有了距离了也有了形状了也有了名词了,那就已经进入了这种混入了名种的普通感觉。佛法要求的现量,就是前面这种,当然这是最初步的,更高级的还有很多种。

  下面这些随欲之声,这就是特殊名词,下面就是各种词的类别,种类声,这就是种类名词,功德声,清白等形容词,作用声,动词。实物声,好像在西学的语法中没有应用,是一种所有格式的,名词的所有格形式,被所有格,西学的语法当中没这种东西。你看这些都是词。现量要离的主要就是这些,语言,所以现量要离的这些名种,在佛学与西学这门课中诠释为语言,这就很确切了。名词种类都算作语言的范围,跟语言是重合的,所以现量要离开的分别就是语言以及能运用语言的分别意识,离开这个分别以后确切来说就是分别意识。现量要离开分别意识,从所知上来说就是要离开语言。所知上来说是性境离开语言,从能知上来说就是那些现量的识要离开这个分别意识。能知所知就是一个我们佛法经常要用到的概念。能知的是识,所知的是境,包括语言,这都是所知。

  然后我们再补充曰离名前边的一句话,就是说现量离分别,就是一种还是不够的,光离分别还是不行,这里就说到了有无分别心非现量者,就是这种离开了语言分别的感觉有时候还不是现量,比如说如有膜翳见二岳之眼识,这个是无分别的似现量,这种离开了语言分别的这种感觉还不是现量,它是似现量。除了离开语言之外还要加上一条,就是离开无分别的似现量,因为佛法这个量是无欺的智慧,这种有膜翳的眼神虽然是无分别的,可是它不如实了,它把一个境看错了。我有深刻的体会,就我这个眼睛就是似现量,我这个眼是无分别的,但我这个眼是做过好几回手术的,我这个视网膜是不规则的,有一块是缺的,还有一些是不规则的,我看东西是弯的还有黑乎乎的,所以我会把直的看成弯的,所以这显然就是似现量。所以这种有病的眼耳这种感官所得到的是无分别的似现量,还不是现量。所以正常的感官在无分别的时候它就是现量。

乙、现量差别

  刚才是总着讲现量的定义,下面说现量分成几种。这第一种分法就是陈纳的三分说,要详细介绍起来要很大篇幅,我写得太简单了,陈纳三分说分成了这四种现量,另一种分法是护法四分说,就是我纸上所列的这个详细的。两种分法中的下一种把上一种都包括进去了。这五识就是根现量,根现量就在五识的下面了,意现量和瑜珈现量在六识的下面,自证现量在这儿了。所以第一种分法中的四种都被下一种分法包括进去了,所以下一种分法更加全面。

 


3-1 现量三分及四分图

 

  所谓四分,就是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和相分。简单介绍一下四分的关系,佛法那是太严密,也不是编出来的严密,而是这个世界本来就这么严密,有着严整的缘起秩序,丝毫不紊。



3-2 四分关系图

  这就是四分之间的关系,这叫四分成量。所以由四分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框架,不需要再假设证自证分之后的分了。证自证分这种认识能力就没有了,有这四分的辗转循环就可以保证这四个东西都有能认识它的那分。比如说,相分由见分所知,见分被自证分所认知,自证分被证自证分所认识,证自证分被自证分所认识,由自证分和证自证分相互认识,秒成立了一个认识的循环圈,就不要再假设证自证之后的那些分了,所以佛法的这种完全彻底的经验论在这个四分成量里有根本性的保证,我们佛法所说的一切都是能认识到的,都有我们所说的这个东西的能知的那种能力,没有一个东西,我们所说的没有那种能知的能力认识到的,就是说在认识能力之外的那种东西我们不说,我们不假设它们的存在。这就是佛法彻底的实现主义的认识路线。至于这些分具体是怎么回事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这些分都既是能知又是所知所以它才能被说到,假如它只是能知的话它就被说不到了,只是能知就没人认识它了。相分是唯是所知,后三分既是能知又是所知。所以这里面的现量就特别多,多数属于现量,只有在括号里这些属于比量,还有的是似现量,比量唯在第六识的分别意识上。六识就分成了三种,这上面列的只是两种。五俱意识和定中意识,还包括分别意识。这第六识的分别意识不是现量,是比量,就我们现在最熟悉的这个东西它叫分别意识,相当于西学当中的理性,理性的认识能力,这属于分别意识,就是运用语言的这种意识,这种认识功能不是现量,是比量,或者是似比量,当这种运用语言的分别意识,推测正确的时候就叫做比量,当它推测差谬的时候就叫作似比量,这个会在第三节当中讲比量的时候讲。这里面还有个第七识,这种讲的是清净第七识。染污的第七识就不属于现量,属于似现量,所以这些识的见分大部分都是现量的,比如说五识的全部,第八识的全部不管是清静的还是染的,所谓清静就是无执,染的就是有执,有法执,五八不管是染还是清静,都是现量。六七呢,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五俱意识还有定中意识,不管是染净它都是现量,第六识当中的分别意识它不管是染净它都是比量,第七识以染和净来区别,清净的第七识就是现量,染污的第七识就不是现量,它是似现量,这就是我们对现量详细的列出。证自证分一定是现量,自证分一定是现量,所谓证自证分还有自证分,就是八识各有它的自证分和证自证分,我们特别需要指出的就是说,这些非现量的识的自证分和证自证分它还是现量,比如说,属于比量的第六的分别意识,只是在它的见分上是比量,它的自证分和自证自分还是现量,所有的自证分和证自证分都是现量。第七识的见分是似现量,它那个自证分和证自证分还是现量。听明白吗?不明白一会再说。

丙、似现量差别

  下面就说似现量了,详细地说似现量的差别、种类。分成了两大类,一共五种。

                                     



                            

3-3 似现量种类结构图

  两大类的似现量,有分别的,无分别的,当现量混入分别的时候,就成了似现量了。有分别世俗心,见瓶衣等物以为有瓶衣等实物之心,这类心基本上构成了我们凡夫正常的经验的世界,我们凡夫所看到俗谛的世界就是由第一种心主要构成的,就是有分别的世俗心,世间的人所认识到的世界主要由这第一种心所构成的。见瓶衣等物认为有瓶衣等实体之心,就是看到这个杯子就生起这个杯子的名称,把它结合成一个实体,认为有这么一个东西。所以我们这个凡夫的世界是由名词所构成的世界,这些名词所指的那个事物和名词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凡夫世界里面的实体的那部分。然后这些是实体的属性,这是那些实体的动作。然后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实、德、能,也就是实体,属性和动作构成的,呈现一个运动的相貌。这个有分别的世俗心就构成了实的那部分。实体是怎么构成的呢?就是一个名词混入了那些感觉。比如说这个杯子,这个杯子是由几种感觉构成的呢?五种,敲一敲有声音,尝一尝有味道,摸一摸有触觉,能看见色彩,舔一舔,闻一闻,色声香味触,由这些感觉合起来再加上一个杯子的名词,就构成了一个杯子的东西,这个实就是这么构成的。能认识这个识的就叫有分别世俗心,有分别世俗心是能知,认识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有名字的实体,这就是我们凡夫的世界构成的主要内容了。

  然后是有分别的迷乱心。这就是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看错了,把这些实体看错了,把有分别世俗心的对境看错了。比如说把人,这个人本来是个有分别世俗心所对的境,是一个实体,看错了,看成什么了呢,看成虎了,看成另外一个实体了。像梁红玉在做京口娼的时候,她三更入贺朔的府去伺候贺朔,然后在廊下猛然看到一只虎,把她吓一跳,然后就喊,人来了,她再仔细一看,是一个小兵,鼾声如雷,然后就和那个小兵约为婚姻,觉得是有虎神保佑或是虎神转世之类的,将来会有成就的。这个小兵就是韩世忠。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梁红玉被封为梁国夫人。就这么来的。把韩世忠看成虎了,这就叫做有分别的迷乱心。那个虎是个主观升起的影像,完全主观的幻觉,覆盖在了实体的人上面,盖在了似现量上面,就构成了有分别迷乱心的对境。

  有分别的迷乱心还包括最后一种,就是观想专注,酿成色成初步,稍起物质作用的意识。比如说有些修念写术的人,就是用意念来写字,修这种法术的,用他的意念作用在一片涂了药液的纸上,他就能够写出字来,微现其字形,不是很清楚。这个时候,他这种观想的字意识,我这里还没有给它定出名字来,总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属于有分别的似现量,因为它已经能起一些物质作用了,但是还没有脱离意识的分别,还在想,还在使劲地想。

  下面两种就是无分别的似现量,第一种见空华、毛轮、二月等有膜翳之眼识。这种已经讲过了,就是有病的感官,属于无分别的似现量。第二种第七识见分见第八识见分为我相。就是上面这种染第七识见分是似现量。它属于错误的认识,可是它没有分别,其实这个染第七识见分把第八识见分看成我也是由于它有病,它认识得不是很清楚,给看错了。把一个动的点给看成是一个轮了,这个第八识见分在每刹那只有一个点,可是这个第七识在每次每个点都没看清楚,都给延续到下面去了,给看成了一个旋火轮,本来是一个火一个火,转着就成了一个轮了,这种第七识看成我、发现我的染第七识见分,就属于这种似现量。它没有分别,在第七识里面没有语言,可是它有错误,对性境的认识出现了错误,第八识的见分是性境,它却用自己幻出来的那个圈把点给盖上了。所以就有两种东西,一种是错误的幻影,一种是真实的性境,加起来就是由似现量认识到的有真有假的混合体,就叫作带质境。似现量所对的都是带质境。似现量所对的都是带质境。

丁、与西学经验一词的汇通

下面我们讲丁条,与西学经验一词之汇通。

 

经验一词可以作能知说,也可以作所知说。

大致而言,西学经验一词略说可以佛学中的有分别世俗心及所对之带质境相当。

详说则:

经验包括

彻底经验派:现量、性境;

温和经验派:有分别世俗心(似现量)、瓶衣等带质境;

神秘派:观想专注稍起物质作用之意识、酝酿色尘之带质境。

错误经验即有分别迷乱心,扰乱色尘之带质境,经验似经验所对皆带质境,多数(除神秘派之经验外)皆有性境为其骨子。

  从这里面可以看到,我们要用经验一词来会通佛学现量的话,还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西学当中所说的经验好多都不是现量,只有特别少数的才相当于佛法的现量。比如说彻底经验派,也就是休谟所说的那种印象,能认识印象的,能把瓶衣这个实体破掉的印象,才属于现量。当然他还不是完全的,只是能够认识到,他在不自觉时可能还会升起瓶衣的语言。只是他有这种见地了,所以我们严格来说,把印象叫作准现量更加确切,但是如果要是为了表彰他,我们也可以把他大略上说,也可以看作是现量。休谟的这种彻底经验派,能够有现量可言。

  还有就是东正教,当然东正教不属于西学了。东正教经过这种严格修炼,他们的静坐派经过严格修炼后,所能认识到的上帝之光,灵魂以及世界的运转情况。因为他首先一步就是要脱离语言,所以人家已经进入到无分别的境界了,所以他认识到的那些都属于现量。这个可以肯定。所以我们要大大的表彰东正教,其次我们要表彰休谟,休谟就是西学当中最合正理的那一派。

  温和经验派就是科学。科学所说的经验,都是带有实体谬执的情况。科学不能把实体破掉,科学认为有瓶子,有衣服,有原子电子之类的,这类实体破不掉。有实体的谬执,所以属于似现量。

  神秘派,属于观想专注、稍起物质作用的意识。为什么把神秘派叫作似现量呢?就是他是有分别的,他有的时候甚至能起很强的物质作用。比如说在西学神秘派中有一种五伤现象。第一个产生五伤的就是圣方济各,创方济会的那位大师,十三世纪的大师。他生了五个伤,跟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伤情一样,天天流血,由此而死。这就是很强的物质作用,这都由于他观想所造成的,天天想耶稣,效仿耶稣,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是他效仿的榜样,天天这样想最后就产生物质作用了,两只脚都有伤,而且有钉子,伤处的肉长成钉子那样。他很谦逊,不显露给人看的,负责给他擦身子的那位兄弟才能看到,少数另外几位兄弟偶然看到了,这事确实不刚一个人看到了。这就属于起物质作用的意识了,可是他还没有离开分别的,因为他没有修正无分别的这种行法。不像东正教,上来就修离开意识的耶稣祈祷,他是天天观想耶稣,而且效仿耶稣,想耶稣的苦难,他天天在用意识的语言,语言的意识,天天在用,不但要用还要增强它,他在加强运用语言的意识,所以他没有离开分别。

  我们说神秘派分成两类:一个是东方的神秘派,就是正教的神秘派,就是现量的修正;一个是西方的神秘派,是情绪化的修证,所以西方的神秘派是重情的,叫作爱的神秘主义。所谓现量的修证就是一开始就要离开语言、分别意识,而主情的西方神秘主义他要加强语言和分别意识的功能,情绪化很严重。语言的运作很强烈,所以说没有离开语言,所以只能叫作似现量。即使像产生五伤现象的这种意识,也只能算似现量。因为没有能离开语言和分别意识的运作,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加强了。

  所以这个经验似经验,有分别的迷乱心扰乱了色尘的带质境,这都属于带质境,都有性境作为它的骨子它的基础,是有性境作为它组成的成分的。这种神秘派的经验一般来说没有性境作为它的成分,多数是属于处在还在酝酿色尘的阶段,还没有成为性境。但是少数的情况,像五伤也是有性境了,所以神秘派的经验多数情况下没有性境作为它的骨子。可是少数的情况,在特别有成就的大师那也有性境作为它的成分,这个特别少了。所以,西学的经验就这么复杂。

戊、论凡夫根本无现量可言

A.凡夫之世界皆为分别意识相分所笼罩,故能见唯是有分别世俗心之似现量。所见唯带质境,故于现量性境皆无也。

B.初证五俱意识现量,即如梦如幻境界,实体运动皆破,物不迁中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即此境也。

C.故佛法之现量性境皆极严格,为凡夫所无,不可将西学中种种似现量,带质境(乃至独影)混充现量性境也。

  分别意识的相分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指的语言、空间、时间所带出的这种远近的、大小的、前后的幻觉。凡夫的世界都被语言和时空的幻觉所笼罩,所以能见唯是有分别世俗心之似现量,能见就是我们的前五识,加上意识。我们在凡夫位就只有六识,包括意识和前五。这意识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别意识,一种是五俱意识,这就是我们凡夫当下能够运用的认识工具,显现在我们的显意识当中的就这三种:有分别意识,有五俱意识,有前五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能力,后两者都是现量;分别意识必与这些同时地运作,比这些运作时段还长,这些当对境不起时就不运作了,可是分别意识不管有对境没有对境一直在运作,我们自己闭着眼睛在打坐也是在运作,做梦的时候睡着了还是在运作,一直在运作,所以说凡夫的世界皆为分别意识的相分所笼罩。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当这些现量的识运作的时候,这个分别意识的相分就把这些性境覆盖起来了,就成为带质境。所以在凡夫的世界里没有现量和性境可言,因为都被分别意识的相分所覆盖起来了。

  我们指出一个性境的现量的情况,就是初证五俱意识现量的时候,就是破掉分别意识的时候。我们证现量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这个泯掉,证到这些我们现有的现量的识,我们先不用说开发七八两识,我们第一步就是把分别意识泯掉,显现现有的现量的识。所以一泯语言的功能,时空的功能,就显现如梦如幻的境界,实体运动都没有了,僧肇大师的《物不迁论》里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就是初证五俱意识现量的境界,那是现量的描述而不是语言上的诡辩,是对初证现量的一种描述。所以芝诺那些悖论,也可以从这里面得到解释,那个不是诡辩。运动本来就是一种幻觉,证了现量以后,这个实体和运动都是被分别意识的相分所幻化出来的不真实的相貌,当把分别意识及其相分破掉后,这种幻化的相貌就没有了,所以也没有实体了也没有运动了,就剩下一片一片的不再接起来了,这一刹那的世界和下一刹那的世界就像电影胶片上所放出来的两个图像一样,没有连起来了,这时候当然就没有实体了,没有实体了当然也就没有运动了。我们说一个实体,我们说运动的时候,是说我这个人,从这个点运动到这个点,这有个前提是:这一刹那的人和下一刹那的人是一个东西。当你把这两个断开以后,这一刹那是一个像,下一刹那是另一个像,把人这个东西破掉以后,破成两片幻象以后,那就没有运动了,只是说两个幻相相继的位置不同而已。

  现量的定义在佛法是特别严格的,是凡夫当下所没有的,所以不可将西学中的种种似现量,带质境乃至独影境混充现量性境。不是那种泛泛的经验、感性、感觉所能比附得到的,只能是一种比附。要把它加以分殊才能够与佛法的现量和性境相当,也就是把种种的似现量和带质境排除出去,剩下的一点点,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经验派这么一点点,或者再加上正教的那么一点点,这才是性境和现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东西两种类型之形上学
修证初果直播课的补充
《梦游集》实修摘语浅译
微头条
苦短人生正修行
诸法无行经(纲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