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越调皮长大越有钱?一项持续了40年的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


成功的定义很多,有钱也并不意味着成功,所以这篇文章跟成功无关。


但是,这篇文章却解答了“什么样的孩子未来最能赚钱?”……以及告诉你一个超实用的心理学激励大法。


这也是一个持续研究了40年的最新研究成果,非常有意思。



不听话的孩子成了富翁,好学生却一般般


有句玩笑话:“小心,学心理的人会惦记你一辈子!”说的就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追踪研究。特别是对儿童的追踪研究,经常会长达几十年,得出的结论也常常出人意料。


最近,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发展杂志《发展心理学》上,发表了一个持续40年的研究成果。


40年前(1968年),这项研究开始追踪一群12岁孩子的成长,发现从“有钱没钱”的角度来看,有一类孩子最成功:


不是学霸、不是听话的学生 ,而是最叛逆、不服管教的孩子


这让我想起一个流传很广的长微博,讲述了“我”和“张二狗”的故事:


“我”从小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永远排第一,最终考入大学。“张二狗”则打架惹事,挂科留级,是不折不扣的捣蛋鬼。


“张二狗”初中毕业从包工头干起,最终做大做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多年后,“我”处处碰壁、生活拮据,“张二狗”却风生水起,成为“一代富豪”。


“张二狗”们到底是怎样实现人生逆袭的?是因为天才不需要努力?还是本身富二代起点高?


研究中,科学家把智商和家庭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排除后依然发现,破坏规则的性格特质,依然是预测40年后收入的最优指标。


也就是说,生命早期的个性特质和行为可以预测人到中年时的经济水平。


另一项著名的长期跟踪研究,也就是持续10年的“伊利诺伊毕业致辞研究”发现:


和同龄人相比,那些在高中毕业时担任学生代表致辞的人,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反而低。简单地说,好学生很难成为百万富翁。虽然这些好学生在大学里成绩很好,毕业后也能获得体面工作,但他们不会是班里收入最高的。


为什么最不听话的孩子最后会是赚钱最多的人呢?


天生的性格有关系


2012年,发表在世界顶级心理学期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报告了这样的研究结果:


宜人性最高(心理学中描述一个人个性的大五人格因素之一),也就是比较容易和别人和谐相处的那些人,成年后的收入比性格更不好相处的人要低



究其原因,科学家认为,不听话的人更不怕要求职位晋升和加薪;叛逆的人更喜欢竞争,不怕得罪人,更看重个人利益得失而非人际关系。



《纽约客》杂志知名撰稿人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乔布斯、英格瓦·坎普拉德(宜家创始人)等企业家成功的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性格中的宜人性低,这让他们行事愿冒风险,并敢于拒绝对自己不利的条件。


《乔布斯传》里,他的妻子 Laurene 这样评价他:“跟很多有非凡天分的人一样,他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同样优秀。他没有社交风度,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但是他高度关注如何发挥人性的作用为人类造福,如何使人类进步,并给人类创造正确的工具去追求进步)。”



内在动机“我要做”更关键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特别冥顽不灵的孩子内在动机都比较强,他们心里有根指南针,这让他们容易成为领导者,更不易受到他人压力的影响。


知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瑞恩·理查德,创立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是众多心理学理论中对内在动机阐释最深刻的一个。


爱德华·德西(右)和瑞恩·理查德(左)


自我决定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如果得到满足,内在动机就提高了。


归属感,是让孩子感受到安全、爱、尊重和接纳。这是一个很重的词,重到会影响孩子,包括成人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进度。


家暴、家庭不和、缺乏父母陪伴、家长偏心等都可能摧毁孩子在家中的归属感。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幕是松子的父亲带了礼物回家,当时7岁的松子满怀期望地伸手去接,父亲却只将皮包扔给她,拿着礼物上楼了。


松子就那样看着父亲上楼的背影,看着他把礼物送给了卧病在床的妹妹,从一件件小事中逐渐失去自己的归属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自主感,是让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心理学家刘建鸿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口玩耍,喧闹声很大。老人决心使个小计策,让熊孩子自己主动离开。


他先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谢谢你们让我家变得热闹,我很喜欢。这点钱表示感谢。”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玩了。这回,老人给了每人5美分。孩子们心想,虽然钱少了一半,但5美分也还可以接受。


第三天,老人只给每个人2美分,孩子嫌钱少了:“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一气之下,再也不到他家门口玩了。


老人的计策妙在哪里?


最初,孩子们在为自己玩,这是一个充满自主感的行为。接受了老人每人10美分的奖励之后,就变成为了拿报酬(这一外在动机)而玩了。


自主感减少,玩起来自然就容易感到累,而老人给的报酬也在持续减少,孩子们感到付出太多回报太少,难怪生气离开了。



胜任感,就是让孩子感到自己可以hold住,“我棒棒的!”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写作业时遇到困难,发现不会做,或是做得特别慢,又或是做完后得到的反馈只有“你哪里哪里做错了”,都会削弱TA的胜任感。


我表姐,对女儿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做完作业是必须的,而且字也要写得工整好看。她要求孩子,一个字写不好,轻则擦掉重写,重则整页撕掉重写。


所以,孩子完成作业花的时间特别长,有时候还会一气之下把作业本揉成一团,干脆不写了(当然,最后还得写完)。

于是,每次写作业,都是对孩子胜任感的一次打击。



当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促进孩子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 。


用通俗的话说,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爱、被尊重、不孤独,拥有做决定的自主权、还有满满的自信,他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我想做”、“我要做”的内在动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和督促,自己就会主动行动起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所以,为什么不听话的孩子反而更可能成功?


不是因为他们性格不宜人、令人讨厌,所以成功。


而是他们更能坚持自我,拒绝被别人操纵、不随波逐流;

他们更加“一意孤行”,拒绝别人的“忠言”,什么“不现实”、“不可能”、“你不行”;

他们更加“处心积虑”,为了达到目的;

......


而这样的行为往往看起来不那么讨人喜欢。


明白这些,就更能理解Intel前CEO安迪·格鲁夫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不是“熊孩子”更容易成功,而是内在动机被激发、更主动、更坚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考了好成绩,究竟要不要用物质奖励?
绩效管理应该如何激发员工的内驱力
学校遇麻烦,我给女儿连出妙招,结果……
微头条
别被“奖励”坑了
孩子大发脾气不听话,其实是想对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