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家庭法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婚姻家庭

婚姻家庭的概念

1、婚姻的定义: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依法自愿缔结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两性结合。

应把握四个层次:婚姻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必须是社会规范所认可的结合;必须是男女两性合法结合;必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结合。

2、家庭的定义: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所产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由一定范围的亲属所组成的共同体,家庭关系则是由法律所规范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特征:a由一定范围的亲属组成,至少有两人。以一定的亲属关系为前提条件,有固定身份称谓,家庭成员只能限制在亲属的一定范围内,家庭成员一定是亲属,亲属不一定是家庭成员。

b 组成家庭的亲属一般有三个来源:婚姻,血缘,法律拟制。

c 被法律确认和调整的家庭,以权利义务为实体内容,即作为家庭成员的亲属之间在法律上存在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备的婚姻家庭立法既要注意调整家庭关系,还要注意调整家庭外的亲属关系)

d 家庭作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既是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又是以一定的物为基础的财产集合体。婚姻家庭法一方面应规范亲属身份关系,另一方面还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家庭财产制度。

4、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在本质上,婚姻和家庭都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中,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家庭是婚姻成立的结果,也是婚姻的结构载体;在微观和现实表现上,婚姻当事人双方组成里最初的家庭,然后才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家庭关系。一般来说,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则包括夫妻的权利义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个体化的婚姻是造就家庭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婚姻是否稳定,影响到家庭是否稳定,婚姻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家庭的命运。

婚姻家庭的结构与职能

5、婚姻的结构:历史上经历了群婚结构、偶婚结构和个体婚结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是个体婚的变种。一夫一妻是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婚姻结构。

6、婚姻的职能:性爱职能、生育职能、扶助职能。

7、家庭的结构:

(一)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1)配偶家庭:只有一对夫妇而没有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未育配偶家庭:尚未生育子女或根本不准备生育子女的一对夫妇所组成的家

空巢家庭:子女均已成年并单独成家生活或子女不幸死亡,只剩下夫妇两人的老年型家庭。

2)单亲家庭:由于死亡或离婚而只剩下夫妇中一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包括父单亲家庭和母单亲家庭,属于缺损家庭之一。

(二)扩大家庭,与核心家庭相对应,扩大家庭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类:

1)主干家庭,又叫直系家庭,或异代扩大家庭: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夫

1/45页

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异代、纵向扩大的结果。

一对夫妇与男方或女方父母以及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占多数)

一对夫妇与男方或女方父母、未婚子女、未婚弟妹或兄姐所组成的家庭。

特殊或不完整形式: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均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青少年的配偶主干家庭;夫妇或父母缺损一方的单亲主干家庭。

2)联合家庭,又叫复合家庭:由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是核心家庭同代、横向扩大的结果。

异代联合家庭: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与父母所组成的家庭。 同代联合家庭:两对或两对以上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三)断代家庭:只有一袋未婚青少年或者一代未婚青少年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组成的家庭,是缺损家庭的一种。

8、核心家庭、空巢家庭不断增长的原因:1)实行计划生育之前多子女家庭较多,这些子女婚后一般只有一个已婚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或全部分开。2)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行,经济上父母对子女的依赖性减弱。3)现代劳动就业的流动性、跨地域性和自由行日益增强。4)现代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差异较大,为预防和缓解代际矛盾,父母与已婚子女分开生活。

9、家庭的职能:性爱职能、人口再生产职能、经济职能、教育职能、保障职能、精神情感职能。

婚姻家庭的性质

婚姻家庭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带有双重特征,但是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

第二节 婚姻家庭制度

婚姻家庭制度的社会地位

10、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婚姻家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下的婚姻家庭形态,即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通过各种社会规范所确认的特定的婚姻家庭模式。其本质特征集中于四个方面:

1)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制度的共性。是由特定社会所缺里的有关婚姻家庭社会关系规范和婚姻家庭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系统,在一定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统一性、稳定性。基本功能有三:给个人和社会明确的导向;协调婚姻家庭中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保证双重利益的调适和实现;确立和维护一定的婚姻家庭秩序。

2)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各该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表现,具有上层建筑的共性,受到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规律的作用。

3)作为上层建筑的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的集中体现。

4)是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结合。

11、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包括婚姻家庭制度在内的全部上层建筑的性质。

2)婚姻家庭制度产生、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是经济基础。婚姻家庭制度既因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历史性、可变性;又因经济基础的历史延续特点和婚姻家庭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具有稳定性和社会性。只

2/45页

有生产力发展导致经济基础变革,才能引起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变革。

3)婚姻家庭制度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落后、衰败的婚姻家庭制度是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进步、文明的婚姻家庭制度是推动和巩固新的经济基础,推进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12、婚姻家庭制度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并不直接作用于婚姻家庭制度,而是通过上层建筑各个部门的媒介作用反映出来的。一方面,调整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规范,寓于上层建筑的各个部门之中,它们直接确定了婚姻家庭制度的各项内容,使婚姻家庭制度有一个明确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婚姻家庭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必须借助上层建筑各个部门的功能、手段才能运作。只有正确认识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作用,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经济基础相同的的民族和国家在婚姻家庭制度上竟会表现出明显差异。

13、婚姻家庭制度与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处于首要地位。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制度最直接的反映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对婚姻家庭制度影响十分明显。

统治阶级总是极力采用政治手段对婚姻家庭制度提出要求,把符合其解及利

益的婚姻家庭形态上升到主导地位,使之有利于当时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而婚姻家庭制度又总是为一定的政治制度服务。

(新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是确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依据和重要保证。)

14、婚姻家庭制度与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调整婚姻家庭的重要手段。 婚姻家庭法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直接表现。

一切统治阶级无不利用法律形式把有利于本阶级的婚姻家庭形态固定下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借以维护阶级统治利益和社会秩序。

婚姻家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之后,则更加系统化、稳定化、强制化,对社会的作用力度增强了。

所以,在阶级社会,婚姻家庭制度主要表现为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典型形式,有关婚姻家庭的立法,在古今中外各国的法律体系中都有重要地位。

15、婚姻家庭制度与道德

道德是以善恶、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通过自我评价和公共评价起到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统治阶级无不通过舆论宣传等各种形式,把有利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灌输到人们的价值取向中,使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道德,并直接或间接的转化到社会制度之中。

于法律相比,道德对婚姻家庭行为的要求更高,约束范围更广,影响时间更久远,它能使人们在婚姻家庭中的行为更加自觉的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所以,统治阶级总是不断的将符合本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婚姻家庭到的上升为法律,成为法律的渊源。

因此,在特定的社会里,统治阶级的婚姻家庭道德与婚姻家庭立法相辅相成、

3/45页

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婚姻家庭制度的主要内容;婚姻家庭制度不仅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而且具有一定得到的形式;符合法律的行为,必然符合道德的要求,但违背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反法律。

16、婚姻家庭制度与宗教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以神的崇拜和神的意旨为核心的信仰与行为准则的总合,渊源于人们对于超乎个人的自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崇拜。比较完备的宗教一般包括礼仪、戒条和教义,其中包含大量有关婚姻家庭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用宗教力量非法干涉婚姻家庭是被禁止的,但少数民族在这方面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传统则应根据有关法律和有关宗教政策受到应有的尊重。

17、婚姻家庭制度与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简称习俗,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也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世代沿袭与继承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模式,带有民族性、地域性、稳定性、文化传统性等特点。

法律和道德所认可的某些习惯本身就是婚姻家庭制度的组成部分

有些风俗习惯为上升到法律和道德层面,但在社会底层仍对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起着调节和制约的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婚姻家庭生活总结的,科学文明的风俗习惯应予保持和发扬;旧社会遗留下

来的、愚昧落后的、阻碍婚姻家庭制度变革和发展的风俗习惯应予以否定和根除。 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18、群婚制,又叫集团婚制,是原始社会中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形式。分为血缘群婚制和亚血缘群婚制两个阶段:

1)血缘群婚制,又称血婚制或血缘家庭。

是指在原始社会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在同一原始群体内,同一行辈或同一年龄阶段的男女既是兄弟姐妹又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姻形式。

它是群婚制的低级形式,也是人类两性关系史上产生的一个禁忌规则。

这一规则派出了纵向的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直系血亲的两性行为;两性行为只能在同一行辈的男女之间进行。

特征概括为:在同一原始群体内部,根据人们出生先后的辈分或者年龄划分允许通婚的集团,纵向的不同辈分的集团之间不允许存在两性关系,横向的相同辈分的统一集团内部既是兄弟姐妹,又是夫妻。

2)亚血缘群婚制,又叫伙婚制,亚血缘家庭或普纳路亚家庭。

是群婚制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群婚制的高级形式,从两性关系中进一步排除了兄弟姐妹,起初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后来又逐步排除了血缘较远的兄弟姐妹间的通婚。

实质特点:一群姐妹有着她们的共同之夫,但她们的兄弟除外;一群兄弟有着他们的共同之妻,但他们的姐妹除外。

氏族外婚制,部落内婚制。

19、对偶婚制,或称对偶家庭。

是指一男一女在长或短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生活的婚姻形式。

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变的过渡形态,产生后与原始社会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的交替阶段,盛行于野蛮时代,即原始社会晚期。

4/45页

走婚、望门居、不落夫家等习俗,反映了对偶婚制的历史遗风。

20、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制度的产生

随着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私有财产,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

随着私有制发展而形成的以男权为中心,以一定的私有制财产为经济根源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社会功利色彩,有两个基本特征:

婚姻稳固,不允许随意离异,婚姻关系的解除由统治阶级根据其利益需要来严加限制。 性别差异,具有男女不平等的片面性:一方面男子在家庭中掌握私有财产权,集夫权、父权、家长权于一身,妇女毫无权利,成为家庭的奴隶;另一方面婚姻稳固只是针对妇女,对男子并不严格限制。

阶级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制度确立之后,又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奴隶制的婚姻家庭制度、封建制的婚姻家庭制度、资本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

21、奴隶制的婚姻家庭制度

其生产关系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奴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婚姻家庭制度有五个特点:

习惯、道德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婚礼、家礼实际上起着法的作用。

婚姻家庭制度服务于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带有野蛮残暴的性质。对奴隶来说,不可能也无条件通过婚姻建立起自己的家庭。

婚姻缔结带有原始习俗的遗迹,包办强迫婚,掠夺婚盛行于早期,后由公开的包办买卖婚逐步取代——聘娶婚,确立了严格的六礼操作程序。

家庭关系中,风行严格的父系家长制。妇女、子女、家属在家庭中没有财产权利和人身自由;男尊女卑,长幼有序,恪守孝道和主从关系。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组成等级森严的宗法家族的社会统治结构;夫权、父权、家长权三位一体,共同维护宗法统治利益。

公开的、等级化的一夫多妻是奴隶主乃至自由民(不包括奴隶)的普片婚姻形式,并坚持妻妾有序、嫡庶有别的多妻制规则。

奴隶主的妻子来源主要有四:将控制的女奴直接转化;购买女奴或贫民之女;抢夺民女;媵嫁制:女子出嫁时,其妹妹及侄女要随同出嫁,一男娶妻,实得一妻二妾。上层奴隶主要娶一国之女,则同姓两国要以三女从媵,故有诸侯一娶九女之说。

22、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和农民),在此基础上,残暴程度有所缓和,但基本上一脉相承;奴隶社会中父权家长制的内容和特点原则上被保留了下来,并通过封建的法律、宗教、道德、习惯等形式更加系统化、合法化、习惯化。

特点集中表现为:

婚姻不自由、奉行强迫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的主要形式,门当户对、聘财买卖时婚姻的实际内容

一夫多妻、专权离婚、妻子没有离婚权是婚姻的基本要求

家长制家庭是封建社会中的基本经济单位和细胞组织

家长专制、男尊女卑、漠视子女礼仪,维护以男性统治者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

5/45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建档对社会的作用-前言
婚姻家庭制度历史与发展
婚姻中,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简单来说是什么意思?
以前的父母,其实是家里的帝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