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石审美欣赏的概念

      一、作为一种情感体验

  赏石审美欣赏是赏石审美经验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赏石审美主体对赏石审美客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静默观察、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即赏石审美主体感知和把握对象,理解对象所包含的意蕴,感受和体验对象激发的情感,从而获得赏石审美享受的过程。

  (一)双重的情感体验

  赏石审美欣赏不是对赏石审美客体的简单复写与观照,而是赏石审美主体对赏石审美客体的主动选择的关照,包括对赏石审美经验对象的加工制作,直至新的意象和意境的创造。这种新的赏石审美意象与意境,才是赏石审美欣赏的真正对象。或者说,赏石审美欣赏就是赏石审美主体借助于想象和情感,对这种赏石新意象和意境的内在感受和体验。因此,实际上赏石审美欣赏既是对作为赏石审美对象的新意象和意境的直接感受,也是赏石审美主体自身的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换句话说,赏石审美欣赏既是对赏石审美对象的情感体验, 又是对赏石主体自身审美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双重的赏石审美情感体验。赏石审美欣赏是联系和沟通赏石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中介,意味着赏石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赏石主体审美需要的满足。


  赏石审美欣赏既然是赏石审美主体的一种情感体验,因而也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这当然不是说赏石审美欣赏没有客观的社会审美标准,只是说作为情感体验,赏石审美欣赏必然是主观的。在这里,赏石审美情感体验可能与客观的审美标准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因为赏石审美的欣赏不同于非审美的认知。假如一位医生在观看著名的戈壁沙漠漆《羊》时声称,该石的“羊” 的瞳孔放大,恐怕患有肠虫病,这就不是审美欣赏,而是认知。如果观照该石的形式(形象、情节),并体味形式中之意蕴,从而体验到愉悦,这才是赏石审美欣赏。

  (二)新意象的情感体验

  赏石审美欣赏是对新意象的情感体验,就是说,赏石主体在对赏石客体感知观照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以形成意象和意境,进而获得对意象与意境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达到情感的愉悦与升华。赏石审美欣赏的意义,主要不在于赏石主体从赏石客体身上被动地接受或认知了什么,而在于赏石主体从赏石客体身上发现和感受到了某种使自身愉悦的东西。在这里,赏石审美客体,如自然画面石上的景物或整体具象的天然石艺术品等,对赏石审美主体来说,只是可能性的或潜在之对象,而不是现实的审美对象。观赏石要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就必须进入赏石审美欣赏过程, 使赏石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同赏石主体的审美经验相结合。因而,真正现实的审美对象实际上只是赏石审美主体心目中的意象和意境。人们欣赏沙漠漆观赏石《羊》中羊的形象时的真正的审美对象,既不是给定的那块天然石,也不是天然石形成的羊的形象,更不是一个真实的羊,即“似是而非”的身躯(如真是这样则只能让人感到恐惧),而是通过对这一造型形式的直观观照,在赏石审美主体心目中形成的“羊神”之意象。这个意象乃是赏石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和赏石主体审美期待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通过赏石欣赏主体的关照、感受、体验等心理活动而再创造出的为自己欣赏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赏石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关照、想象、情感与领悟的作用,完全忘却“羊”这个造型石“似是而非”的肢体。赏石主体所欣赏到的,是一只完美无缺的“羊神”,甚至反而因“似是而非”不曾出现在赏石主体的视野感受里而使“羊神”之审美意象更富于无穷之韵味。


  赏石审美欣赏中的所谓观照,是对赏石对象形式的直观感知,诱发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之渗入,从而形成新意象之过程。所谓感受,是对赏石客体,更是对新意象之观照而产生的感性、情感的反应。所谓体验,是对赏石新意象的关照而引起的深沉持久的情感反应状态的经验。

  二、赏石审美欣赏的心理特点

  赏石审美欣赏作为一种赏石经验活动,同样是多种心理机能的综合活动, 包括欲望、兴趣、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因素参与其中,不过总的看则是感性或情感因素占据明显优势,而理性因素则渗入或沉积于情感之中。


  (一)以需要为动力

  赏石审美欣赏不是消极被动地参与,它首先是一种以内在的审美需要为动力的活动。审美欲望就是审美需要的直接心理表现,由欲望而引发赏石主体带有个人选择性的审美兴趣,然后才能通过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进入情感体验状态。弗洛伊德把审美和艺术视为人的生命欲望或性欲的实现,马尔库塞把审美看作是人的爱欲本能从压抑性生存环境下的超越和解放。虽然他们的观点笔者不赞同,但他们都或多或少看到了包括赏石审美欣赏在内的所有审美活动同人的自然欲望的密切联系, 看到了这种欲望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心理动因,应当说还是有一定合理因素的。一般地说,赏石审美欲望愈强烈, 在赏石欣赏活动中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愈丰富。由赏石审美欲望引发审美兴趣,是对赏石对象的一种主动的发现与选择。就是说,并非任何赏石客体都可以成为赏石主体的审美对象,而只有当赏石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表现出同赏石主体的审美需要和欲望相一致的趋向, 才可能引起赏石主体的注意和兴趣,才可能进入赏石主体审美欣赏之视野,成为现实的赏石欣赏对象或审美对象。

  (二)以情感体验为核心

  情感在赏石审美欣赏中处于核心地位,贯彻赏石审美欣赏全过程,特别是赏石审美欣赏过程的终结,有时还要延续,留有特殊余地。就这个意义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赏石审美欣赏,这是赏石审美欣赏的最基本的心理特点。当然,赏石审美欣赏中的情感,是与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相交融的自由情感,并非日常生活情感。这种自由情感,即审美情感,是赏石审美欣赏实现的主要标志,没有自由愉悦之体验, 很难说进入了赏石审美欣赏过程。并且,赏石审美情感体验,还是赏石审美批评或鉴赏之依据,有时也成为赏石审美创造之基础和动力。

  (三)以感知理解为前提

  赏石审美欣赏的情感体验,是对赏石审美对象,也就是对赏石审美意象之情感体验,而对赏石审美意象之创造与把握,是凭借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机能共同完成的。而就赏石审美欣赏来说,感知、领悟更突出。通过感知的直接观照对象形式,通过领悟或理解在把握形式中之意蕴,而想象又突破形式之限制,“超越象外”,引导理解把握、品味“象外之旨”,使赏石审美情感体验更深沉更持久,更意味无穷。

  赏石审美欣赏是一种价值性欣赏, 是赏石审美主体按照自己的审美欲望和兴趣去发现和观照对象,构造赏石新意象的心理过程。而感知、想象和理解就是赏石审美欣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机能,由这些心理机能构成的赏石新意象,才为主体提供了真正的赏石审美欣赏对象。感知是赏石审美欣赏之第一步或出发点。感官既是一种“感知”器官,又是一种“享受”器官,具有认知和欲求双重功能。感知在赏石审美欣赏过程中,直接为赏石主体提供观照形式。想象是赏石审美欣赏中新意象的建构者,它比感知更自由、更富于创造性,突破赏石对象形式的时空限制, 能给赏石审美主体以广阔的心理活动天地。理解在赏石审美欣赏中表现为对赏石对象形式意蕴之领悟,激发情感进入更深沉之体验状态。

  三、赏石审美客体的制约性

  赏石审美客体的多样性,制约和决定赏石审美欣赏活动中各种心理机能的组合配置方式。一般说,社会赏石审美客体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实现了的目的性,其社会功利因素较突出,因而赏石审美欣赏比较突出理解这一心理因素,想象的因素相对较弱。自然赏石审美客体更多地突出其合目的的规律性形式,它主要以自身之感性形式吸引赏石审美主体,因而赏石审美欣赏又比较突出感性因素,可以有较自由和活跃的想象,而理性则相对不明显。艺术审美客体是艺术家创造出的有意味的形式,赏石审美欣赏要靠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合作协调。其中如观赏石中“瘦、皱、漏、透”等特征是空间静态的视觉艺术,赏石审美欣赏主要凭视觉的直接观照去把握包含情感意蕴的形式与造型。有些画面石如雨花石上的具象造型,是动态的表现情感的视觉艺术,赏石审美欣赏也更突出情感的把握功能,以情感为主导去感受生命情感的律动形式。有的如在石面上雕刻出的各种岩画造型符号形象和意境的想象艺术,这种审美欣赏必须要经过具象符号这一媒介,并进而凭借想象和理解去领悟那想象世界的形式意味。还有的如“石磬音乐”艺术就是综合性的视听艺术,赏石审美欣赏要凭借视听感官,调动想象和理解等多种心理机能的综合活动, 以领悟那动态意象所体现的情感意味。


  赏石审美客体的不同形态,也制约着赏石审美欣赏。如对一般赏石优美画面对象的欣赏,感知的因素就较为突出,情感和想象的技能则较为自由平缓,理解渗入其中,表现为一种和谐的审美愉悦。对赏石崇高对象的欣赏,理解和想象则较为突出,是由感知、想象唤起情感与理解,表现为一种由对不和谐惊惧到对合目的性的必然的理解、震颤与兴奋。对赏石悲调色彩的欣赏是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在激荡交错中的统一,是一种悲观与领悟后心灵净化了的快感。对赏石的喜悦欣赏则是多种心理机能的综合活动,是一种感知与领悟后的轻松欢快的感受。

  总之,不同领域和不同形态的赏石审美客体,必然制约着赏石主体在赏石审美欣赏过程中不同心理机能的组合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却又总是表现为一种包含着情感的心理体验、一种赏石审美欣赏的愉悦。

  四、赏石审美价值属性的关注

  赏石审美欣赏是赏石审美经验活动的一种普遍欣赏。它可以是对赏石艺术对象的欣赏,也可以是对非赏石艺术审美对象的欣赏。现实生活和赏石领域中的客体对象,一般都会有多重价值属性,可概括为审美的与非审美的两种价值属性。赏石审美欣赏所关注的主要是赏石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是对这种赏石审美价值属性的感受、领悟和评价。

  以赏石艺术客体或赏石艺术品而言,赏石审美欣赏主要关注的是赏石艺术的审美形式,或者说赏石艺术首先应该为赏石审美而存在。面对赏石艺术品或投入赏石艺术环境,赏石审美主体一般都能同日常生活的世界“拉开距离”,为了赏石审美而同赏石艺术形成对象关系。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不可能纯粹以赏石审美的态度对待赏石艺术品,而还要关注其非审美的方面。马克思曾从审美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古希腊的史诗与雕塑,他认为“困难不在于理解古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1(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4页。) 马克思还在许多著作中, 特别是在后期的人类学笔记中,又把古希腊史诗作为人类学的珍贵原始资料加以运用。许多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家和商人,未必都会对那些古代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感兴趣,而是更重其实用功利价值。所以对赏石艺术品的欣赏,可以是审美欣赏,也可以是非审美的认知或获取。赏石审美欣赏所关注的,自然还是赏石艺术客体的审美价值属性。

  对赏石艺术品的审美欣赏,是赏石审美欣赏的高级形式。大量优秀的赏石艺术品,都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赏石艺术审美欣赏中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一般也比非赏石艺术审美欣赏要更深沉更持久。它是赏石审美主体全部心理机能的总体投入,是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多种心理因素的和谐活动,即情与理交融统一的活动。赏石艺术品是供人们进行审美欣赏的精神产品,赏石艺术审美欣赏比非赏石艺术审美欣赏更能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更能体现赏石审美欣赏的实质。

  赏石审美欣赏是赏石主体对赏石客体审美价值属性的实现与肯定,赏石审美主体的条件不同,情感体验的方式、深度与效应也会不同。

中国盆景与雅石文化传播

最受欢迎的公众平台

盆  景   雅  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10月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冬之季读书过眼录
美学资料收集
审美
​散文写作中的情感梳理和熔铸
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特点及其培育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