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圣解(九十九)

道德经圣解(九十九)----萧天石

(2012-11-12 13:12:54)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门语要
                                   历代老子评述杂记(一)

    嵩山景迂生鼌说之曰:伏羲文王周公赞《易》之后,唯老氏得《易》之变通屈伸;知柔而贵虚,务应而不得;殷勤以立言,幸乎此书 之存也。又曰:王弼注老子《道德经》二篇,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 各得其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又曰: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 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辨之尔。
     邵伯温曰:康节先生以老子为知《易》之体,以孟子为知《易》之用,论文中子谓佛为西方之圣人,不以为过。
     叶梦得曰:删《书》断自尧舜,而《易》独及伏羲神农黄帝;然后知尧而上盖有其人。六经存而不论,尝试会之以心。则其说曰:易,无 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然后知伏羲神农黄帝至于尧舜,世而相传者,皆不出乎 《易》。退而质诸老氏,则与《易》异者无几。又曰:《论语》记窃比于我老彭。后孔子者孟子,孟子之于儒,盖秋毫不以少乱也。其拒杨 墨,排仪秦,过于桀纣,终不及老氏。乃其言尽心知性以至于命,则老氏之所深致意也。然后知老氏之书,孔孟所未尝废。又曰:老氏 之书,其与孔子异者,皆矫世之辞,而所同者皆合于《易》。后老氏数百年,复有佛氏者出,其辞益荒远深妙;而要其周至,与老氏殆相为 表里。
     高叔嗣序薛蕙君采之《老子集解·序》有曰:大道之归,一致而百虑;圣人之旨,同情而异言。昔仲尼之门,罕言天道;是以后世无 得闻焉。然《周易》乾爻,配象六龙,始于勿用,终于穷亢,不以吉凶告人。用九,见群龙无首则吉。而仲尼赞之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 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盖刚而能柔,天之道也。此与老子何异? 故称“吾见老子,其犹龙乎”!夫学者,独患不知天人之一,不知天人 之一,则其议圣人者陋矣。自古言仁义礼乐,有过于老子者乎?然而非不知天也。言阴阳刚柔,有过于孔子者乎?然而非不知人也。 顾圣人示人有不同,其所言者,学者之所信也;所不言者,学者之所疑也。故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夫知人而不知天者,近乎愚;知天而不知人者,近乎诬;奈何以此议圣人也? 


     西塘郑侠曰:侠闻之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知进退存 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然则进退存亡得丧之理,其不一致乎?何其知退知亡知足知止之难,而圣人丁宁赞叹之深乎?曰:是 皆一也。进退有道,则进不易而退不难;存亡有道,则存不喜而亡不忧;进退存亡一归于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孰不一致哉?又曰:上 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又曰:唯道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肖也者,以所 养者小故也。俗之所养无非小,是以大者为不肖,是皆未足与语夫道。又曰:道大而物小,人之营营而卒乎小者,累于物也。元者善之 长,而至于大之谓也。至而不知其为大,则同于道,而与世俗不相似,放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盖众方察察,发较而锥竞;我独闷 闷,以天下为不足为者;宜乎其不相似,故能成其大。大而有之,其去世俗不能以寸矣。故卒之不肖,下士闻之笑,而后庶几夫道,不笑 则不足以为道也。又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然则汩之随变,则臭腐浊秽,不可以濯足,亦其自取,不几于恶 乎?思复性者,以是为鉴。知夫清且明者,自我性;而浊且乱者,亦自我之有以来之也。去其汩且惑者.而清明在躬;然后扬波淈泥与 之偕,而莫吾能化也。以其果吾能化,彼将浸浸以明洁,而莫之知予力焉。又曰:水之性清,以其出于土也,而土汩之,是以如是其浊也。 徐而清之,可以鉴毛发,人之识明.以其出于物也.而物惑之,是以如是其乱也。徐而明之,可以烛日月。夫曏也清,汩之则浊,浊而徐之 复清。曏也明,惑之则乱,乱而徐之复明也。是浊且乱者,常自外加我,而清且明者在我而已。经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 自均。夫雨露之在天地,细故也;而犹平均如是,况于人之灵识乎。又曰:三代而上,无有孔孟老庄释氏之教,遇帝而帝,遇王而王,而衰周以降,乃有三氏之教。其实忧世之溺,而致所以济之者云耳。 


     董思靖云:老子之道,以清净无为自然为宗,以虚明应物不滞为用,以慈俭谦下不争为行,以无欲无事不先天以开人为治。其于治 身治人也至矣!如用之则太古之治可复也。以其所值之时,俗尚文胜,淳朴之风无复存者。而老子抱纯素之道,与时偕极,必待感而后 应,故不得位以推是于天下。盖知夫时数之有所忤也!然终不能恝然道之无传,是以有教无类,而且睠睠于四方之异俗,则其悯当时虑 后世之心何如哉?犹幸斯文不坠,故西关伺驾,东鲁见龙,而书与言之尚存也。河上丈人、黄石公、乐臣公、盖公之徒,盖能究其旨而体 之,敛厥用于一身,则在我之天下已羲皇矣,及其道之有所授,则孝文以之为君,子房以之佐汉,曹参以之相齐,果能通一脉于苛秦之 后。吁!亦一验也。然使又有进于是,如其人,羲皇之,则羲皇矣。或者见是书词意,含弘宽大,而不知致察于虚极静笃之时,存乎体之 至严至密者,以为庶政庶事之本;乃徒务为闷闷若昏之量,而习弊反堕于优游姑息,遂有清虚不及用之讥,故不予轻而视之。呜呼惜哉! 或谓微言隐诀,多寓其间,以故首章有无,在二丹神气水火也;虚心实腹,则炼铅之旨;用兵善战,则采铅之方;冲字从水从中,乃喻气中 真一之水;三十辐共一毂,为取五藏各有六气之象;及准一月火符之数,如斯等义,今皆略之。何则?性由自悟,术假师传。使其果寓微 旨,亦必已成之士。口授纤悉,然后无惑,区区纸上,乌足明哉?况是经标道德之宗,畅无为之旨,高超象外,妙入环中;遽容以他说小 数杂之乎?白乐天云:元元皇帝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亦确论也!
欧阳文忠公修曰:前后之相随,长短之相形,推而广之,万物之 理皆然也。然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又曰: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
     东坡苏文忠公轼曰: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易何思何虑,《论 语》仁者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太上天真木公金母之号,天皇太乙紫微北极之祀,下 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 


     苏子由自题老子解后云:予年四十有二,谪居筠州。筠虽小州,而多古禅刹,四方游僧聚焉。有道全者,住黄蘖山,南公之孙也,行 高而心通,喜从子游。尝与予谈道.予告之曰:子所谈者,予于儒书已得之矣。全曰:此佛法也,儒者何自得之?予曰:不然予忝闻道, 儒者之所无,何苦强以诬之,顾诚有之,而世莫知耳。儒佛之不相通,如胡汉之不相谙也;子亦何由而知之?全曰:试为我言其略。予 曰:孔子之孙子思,子思之书曰《中庸》。《中庸》之言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安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非佛法而何?顾所从言之异耳。全曰:何以言之?予曰:六祖有言:不思善,不思恶,方是 时也,孰是汝本来面目?自六祖以来,人以此言悟入者大半矣。所谓不思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发也。盖中者,佛性之异名;而和 者,六变万行之总自也。致中极和,而天地万物生于其间,此非佛法何以当之?全惊喜曰:吾初不知也,今而后始知儒佛一法也。予笑 曰:不然!天下固无二道,而所以治人则异。君臣父子之间,非礼法则乱,知礼法而不知道,则世之俗儒不足贵也。居山林木食涧饮,而 心存至道,虽为人天师可也,而以之治世则乱。古之圣人,中心行道,而不毁法而后可耳。全作礼曰:此至论也。是时予方解老子,每 出一章,辄以示全。全辄叹曰:皆佛说也。予居筠五年而北归,全不久亦化去,逮今二十余年也。凡老子解亦时有所刊定,未有不与佛 去合者。时人无可与语,思复见全而示之,故书之老子之末,大观二年十二月十日子由题。
     又曰:予昔南迂海康,与子瞻兄邂逅于藤州,相从十余日,语及平生旧学,子瞻谓予,子所作诗传春秋传古史三书,皆古人所未至,。 唯解老子差若不及。予至海康,闲居无事,凡所为书,多所更定,乃再录老子书以寄子瞻。自是蒙恩归北,子瞻至毗陵得疾不起,逮今 十余年,竟不知此书于子瞻为f可否也。政和元年冬,得侄迈等所编先公手泽,其一曰: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读之不尽卷,废卷而叹:使 战国有此书,则无商鞅韩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不意老年见此奇特!然后知此书当子瞻意。 然予自居颖川十年之间,于此书复多所删改,以为圣人之言,非一读所能了,故每有所得,不敢以前说为定。今日以益老,自以为为足矣。 欲复质之子瞻而不可得!言及于此,涕泗而已。十二月十一子由再题。
     眉山苏籕,颖滨文定公之孙也。记遗言曰:公为籕讲老子数篇曰:高于孟子二三等矣。又曰: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又曰:公老年 作诗云:近存八十一章注,从道老聃门下人。盖老而所造益妙,碌碌者莫测矣
                                    点此历代老子评述杂记(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南王书
静逸先生之《老子道德经》题解及读法
文子通玄经(下)
经典《老子》原文及百字解读——为野云《诗说道德经》作
老子名言名句语录大全
帛书《老子》通释之“天下皆谓我大不肖”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