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宋代,喝茶是门艺术活!喜茶者必读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精于茶事,撰有《大观茶论》。宫中举行茶宴时,他常常亲手点茶赏赐群臣。此画是精于茶道的宋徽宗对于宋代龙凤团茶点法和品饮环境的生动写照,细致的笔法刻画出园林里点茶品茗的盛况。


《梦粱录》中说,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所以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巧妙地在生活方式中通过色,香,味,触来表达人们心中对美的追求。

不得不提“一笔一画足以抵江山恨”的赵佶宋徽宗,以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与极高的艺术造诣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点茶之道


宋徽宗曾经夸口说:“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宋徽宗精于茶艺,曾多次为臣下点茶。他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至今为茶人们津津乐道。

这是一个文人雅士的时代,人们通过对茶的一系列繁琐而又有趣的过程,来探求对人生与美的理想。

▲南宋·刘松年 绘《撵茶图》绢本 淡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工笔白描的手法,细致描绘了宋代磨茶、点茶、书法、赏画的文人雅士茶会场景,从中可以看到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


▲南宋·刘松年 绘《十八学士图》绢本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园林中的方桌旁,围站着几位学士,形色各异,但目光都齐集于中间这位文士手上。只见他左手扶盏,右手执一长条形物件,在盏中搅动。



斗茶之趣


斗茶,或称“茗战“,先是从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开始的,而后发展为的游戏,茶味、茶香是斗茶的基础,由此而生的茶汤艺术化视觉美感,设定了斗茶的游戏规则。

斗茶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茶艺是宋人的分茶中去演绎碗里茶汤的图像变幻,更成为表演观赏的杂技,因点茶而衍生出的博弈——斗茶,宋朝从市井百姓再到士大夫都喜好在闲暇之时斗茶为乐。

中国的茶道就在当时呈现出一派繁盛景象。

▲南宋·刘松年 《斗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茶”的整个流程


宋时为蒸青绿茶:蒸过后的茶叶要榨去茶膏,再加水研磨,后填入模具中压制成饼状,再烘干即可。

那么,是不是很好奇点茶究竟如何点?

小编特地找到了福建武夷山的茶艺家章志峰进行的点茶演示。



点茶程序

炙茶

首先要炙茶,用开水浸渍茶饼,刮去其上的膏油,用箝子夹住茶饼在微火上烤炙干爽。


碾茶


接着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把敲碎的茶块放入碾槽中,快速有力地将其碾成粉末。


罗茶

磨好的茶粉,还要过罗细筛几遍,按照《茶录》中的要求,茶罗罗底要“绝细”,这样点茶才能“入汤轻泛,粥面光凝,尽茶色”。


候汤

宋人点茶讲究水质,以清洁流动的活水为佳,烧水至第二沸水即可,蔡襄认为:“候汤最难,未熟则末浮,过熟则茶沉。”


温盏

用开水冲涤茶盏。能使点茶时浮沫多而稳定。


置入茶粉

趁着茶盏还有温度,拨入茶粉。


调膏


注入少量的水,先将茶粉调成均匀的茶膏。


击拂


然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即可。

击拂,是点茶的关键,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认为要注汤击拂七次,每一次需要使用的力度和方式都不一样,直至浓度适中、乳花汹涌则止。


一碗宋代茶汤就完成了。

版权声明:本公众平台所发的图文及视频信息,如果有部份图片和文字来自于网络或者和哪位朋友的奇思构想雷同,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无意的侵犯,请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道与建盏,宋朝开始就是一对好CP
宋朝穿越指南 | 宋代点茶法和现代泡茶有多大不同?
宋朝人喜欢喝抹茶,擅长点茶与拉花手艺,皇帝官员与百姓比赛斗茶
苦练点茶技艺、撰写茶类专著、给茶宴当画师……快醒醒啊徽宗!你不是茶学家,你是个大宋皇帝啊!
从宋茶-当代茶道
茶文化下宋代士大夫的审美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