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力损失,也许是基因捣的鬼

——战支医学中心“全国爱耳日”系列科普(3)

范博雅,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耳鼻喉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爱耳日”。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告,2021年的世界听力日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Hearing Care for All Screen. Rehabilitate. Communicate)。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听力健康。噪声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对听力具有损伤的危害因素,几乎每个人都接触过噪声,但不是人人都会聋,甚至不是人人都聋得很严重,为什么有的人就损失严重,而有的人损失较轻呢?为什么你在抱怨越来越听不清的时候,其他人却满脸不在乎呢?

听力障碍也许是基因捣的鬼!

噪声性听力损失在人类中有明显的遗传成分。来自人类双胞胎研究的估计表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力约为36%。也是不小的比例了。

首先,我们看看噪声造成的听力损失对人体的危害。人们长时间或反复接触噪音后感觉毛细胞可能会死亡,这就有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这在医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永久性阈值偏移”。

过去,人们认为暂时性阈值偏移与听觉系统的永久性损伤无关;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导致暂时性阈值偏移的噪声暴露可能会对耳蜗造成永久性损害,这个问题不容小觑!

基因如何引起听力下降?

人们的DNA或者RNA会导致一些耳蜗内或者脑内的蛋白出现异常,比如Hsp70和Hsp40蛋白,编码他们的基因有了问题,人们身体里保护耳朵不被噪声危害的蛋白也就异常了,这样一来也就更容易出问题。人群里面的多态性位点比起基因突变,出现的频率更高,也容易让人们对噪声的抵御力更差。有的科学家也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找到了实验鼠中的相关基因。

当然,这些主要还是在动物身上做了不少研究,但这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这类似的基因还有很多,日后科学家们可能还会发明出来专门检测人们是不是更容易受到噪声危害的仪器!这样一来,人们也可以去检测是不是更容易受到噪音损伤了。如果是的话,记得像爱护眼睛一样注意着爱护自己的耳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视噪声性听力损害的早期识别
为什么要噪声治理?噪声到底有多大的危害?
当孩子告诉你耳朵里有声音之后~~~
【注意】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耳病?听力损伤如何预防?一起来看→
具有正常听力敏感性但仍有听力困难和/或噪音下言语问题人群的听觉功能考虑(一)
6.1%的人,永久性失去了听力!宝宝的听力损失如何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