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到了,一篇3000字的文章,来告诉你有关清明节的前世今生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芣苢》

采呀采呀车前子,快点把它采起来。采呀采呀车前子,快点把它摘下来。

采呀采呀车前子,一片一片拾下来。采呀采呀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车前子,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车前子,掖起衣襟兜回来。

清明

这首诗应该发生在清明节左右,此时的芣苢刚刚结上了饱满的籽,无论是用作中药,还是熬汤来喝,都将是不错的选择。

芣苢,俗称车前子,是一种很廉价的植物,类似于今天的荠菜和榆钱。对于那些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贵族们来说,这种东西一文不值。不过,对于当时的贫苦百姓们来说,它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每到清明时节,那些乡村的姑娘们便挎着篮子、穿上宽大的衣襟,漫山遍野的采车前子去。她们三三五五,成群结队的,年龄应该都不大,有着小姑娘的灵动和纯真,她们一边采着,一边还唱起了歌。

对于这样一幅美妙的场景,清代学者方润玉在《诗经原始》里说得好,他说:“读者朋友们请试着平心静气地吟诵这首诗,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一副画面:只见那田家的少女们,三三五五,在平原上,在旷野中,在山岗间,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里,集体唱着歌儿,你一句我一句,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那么开心,又为什么那么心旷神怡。我看这首诗啊不必仔细解读了,只要吟诵几遍就自然可以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那么我们就平心静气,细细咏诵这首诗,不必探究它的句式文法,只需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便可自得其中的妙处了。

——这便是清明时节的魅力。

清明扫墓

清明,最初是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一日前后,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清明二字,来源于《历书》记载,书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意思是说:春分之后再过十五天,北斗星指向丁的方位,这就是清明了。此时,万物都洁净而清明,是因为这时气候清爽,景物明朗,万物都很鲜明,因此得名。

清明节一到,寒气渐渐散尽,气温一天一天升高,是春耕的最好时节。因此,民间又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民俗谚语。

清明从来都是一个节气,但到了春秋时期,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重大的节日,这跟寒食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说到寒食节,就不得不说说晋文公重耳的故事了:

晋国公子重耳因“骊姬之难”流亡在外,逃亡的日子无比艰苦,多亏了他的随从介之推在危难时刻保护他,甚至还不惜割下自己身上的肉让重耳充饥。

重耳当上晋国国君之后,念及介之推当年的恩情,便想要给他加官进爵。然而,介之推却不愿意接受封赏,带着老母亲隐居到了一座山林之中。

晋文公为了请介之推出山接受封赏,听取了谋臣的建议——放火烧山。最终,介之推宁可被大火烧死,也没有下山。

晋文公追悔莫及,痛哭流涕,然而终究是无力回天了。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到了第二年,晋文公率领群臣再次登上那座山,以祭奠介之推,竟发现死去的老柳树竟然又发出了嫩芽。晋文公感到十分惊喜,便赐这颗柳树为“清明柳”,并且昭告天下,将寒食节之后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所以,清明节和寒食节一样,原本都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而后才慢慢演变成为祭祀死去的亲人的节日。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有一首《清明》,说的正是这个: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佳节来临,桃红李白,争相绽放,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荒墓,却让人感到哀愁。一阵春雷响过,惊醒了那些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霏霏,滋润着郊外田野上柔和的草木。古时候,有齐国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品,还向妻妾们炫耀,也有像介子推那样宁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做公侯的。他们到底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说得清楚呢?而今留下来的都只不过是满眼乱蓬的野草罢了。

战国时期,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渐渐兴盛起来。到了秦汉,扫墓的风气更加流行。这一日,人们都会还乡祭祀,祭扫坟墓,以表达对过往死者的悼念之情。

最初,清明节只是寒食节的“附属”,人们只看重寒食节而忽视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再无其他活动。但发展到后来,却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连寒食节原有的吃冷食、蹴鞠、荡秋千等活动,也都成了清明节的风俗活动。

荡秋千

不仅是寒食节,连三月三日上巳节的许多风俗活动,比如踏青、游春、祓禊等,也逐渐被清明节所吸纳。

所以,清明节的习俗不仅包括扫墓祭祖,人们更会乘着这大好春光,与亲朋好友相约一起去郊游踏青,在万物复苏、桃红柳绿的美好山河间荡秋千、放风筝、赏花。

由于清明前后气温回升,雨水充足,阳光暖照,非常适合耕种,因此,清明节也就有了植树和插柳等习俗。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清明夜》一诗中这样写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时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那碧玉做成的栏杆,那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正是刺史大人的宅院。独自走在回旋的走廊中,边走边歇息,远远的听到有弦声响起,我低头默默地看着花。

这是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刺史大人正是他自己。这首诗描写了在清明节的夜晚,他独自一人在庭院中散步,听着远处的弦声,欣赏着眼前的花,好不惬意,表现了他闲适的心情,给人一种寂静而美好的感觉。

歌颂人间好时节的并不只有白居易,还有诗人王建,他在《长安别》一诗中这样写道: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

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长安的清明真是个好时节,只适宜相送,却不适合离别。都不愿看到那床头明亮的铜镜,怕会照见离别人头上的根根白发,这样又会徒增许多烦恼。

类似的还有温庭筠的《清明日》: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日的清晨,彩蛾飞舞,宛如在画扇中一样。春色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绽放,红遍了大地。人们都兴致勃勃地结伴踏青,出门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后,又感受到春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的温柔。骄纵的马匹在帐帏旁边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开始四处觅食。不知是哪个孩子在用弹弓瞄准鸟儿,吓得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婉转啼鸣。

而唐末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一诗中,几乎把清明的所有习俗写了个遍: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突然之间,已经是细雨纷飞的春天了,怎能受得了芳草如此青青动人。内宫之中把清明的新火赏赐给大臣们,大臣们闲来无事,竞相以踢球娱乐。京城郊野的路上,骏马在嘶鸣,绿杨丛中,女子们在荡着秋千。游人们似乎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如今这相似的情景再现,引起了游人心头的隐隐快乐。

《清明》

关于清明节的唐诗,最著名的当属杜牧的这首《清明》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都是落魄失魂的样子。借问当地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举手遥指不远处的杏花村。

根据《江南通志》记载:杜牧在担任池州刺史时,有一天心情非常不爽,想出去喝点小酒,这一天刚好是清明,他就一路骑着马一路找酒喝,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这样被写了出来。

很多时候,除了清净和明朗,清明节也会给人一种如诗中所写的那样:细雨纷纷,空气如人的心情一样,潮湿而清冷,而这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而形成的。

到了宋代,清明节已然取代了寒食节和上巳节,习俗依旧。

面对清明这样的人间好时节,但宋代诗人王禹偁却无花无酒,于是,他在《清明》一诗中这样抱怨道: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我是在无花可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清明的,这样清心寡欲的生活,就像是那荒山野庙中的和尚一般。昨天从邻居家讨来了新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我就在窗前点好灯,坐下来潜心读书了。

每个节日都会有它独特的饮食习惯,清明节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清明前一日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所以清明节这一天,许多地方有吃冷食的习惯。还有一些地方,习惯在扫墓结束之后,全家人将祭祀用的食物分吃掉。上海有一个旧习俗是,清明那天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穿起来,晾干后,立夏那天用油煎熟,据说小孩子吃了可以防治疰夏病。

青团

部分地区还有清明吃“青团”、“青饼”的习俗:就是将绿色的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之后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清明节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清洁明净,虽起源于悼念亡人,但如今已然成为了一个充满着希望与生机的节日。

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是春天是四季中最美妙的季节,那么,清明当是春季里最美妙的时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等。这些美妙的句子,都在向后世的人们讲诉了一个个关于春天的故事,关于阳春三月的绝妙与明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诗话
清明│那些事、那些诗
清明:乍暖还寒之时,凝一杯苦行的酒|上巳节|寒食节|鹌
跟孩子讲讲:何谓清明
清明文化三谈
【推荐】清明节,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