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面试孩子坠亡:中国人的四大执著,正在威胁着每个人的幸福

心悦君:

原来,“只有你”的人生这么可怕。

1

中国现在正在流行的四大神话

最近受罪的孩子特别多。

首先是9月1日,一个老年妇女抱着孩子和警察怼上了,被警察一个标准的摔跤动作扔在地上,怀里的孩子也被摔在了地上,吓得哇哇大哭。

然后是新闻爆出,前一阵有一家三口去美国洛杉矶度假,11岁的熊孩子不断骚扰旁边座位的一个小哥,小哥跟家长反映无用,忍受了3个小时的人肉沙包待遇后,爆发,大骂了熊孩子的家长,这对父母大怒,抓住小哥的脖子扭打起来。

这在中国就是一场寻常的熊孩子父母行凶事件而已,没想到到了机场,有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迎接他们:FBI,机场安保,边防安全人员一行20多人,这个阵容迎接一名国际通缉犯都绰绰有余,他们的罪名是“威胁全机乘客生命安全”,最后熊孩子一家被遣返中国。

最近还有一个都可以拍电影的恐怖案件:上海一个男人,三十多岁了,除了长得帅之外,天天只会吃喝嫖赌,一个不顺心,下狠手掐死了妻子,在家冰柜里藏尸三个多月,还用妻子的微信和丈母娘家联系,每天晚上和各种女人醉生梦死,将妻子的钱挥霍一空后,才去自首。

图注:该男子和妻子生前的照片

这男人的母亲出来辩白:“我儿子很乖的,还是个小孩。”

第四个新闻是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孩子找工作,面试时,孩子坠亡,网上议论纷纷,有人痛骂当妈的不够用心。

这四个新闻都有一个关键词:孩子。

而在所有的评论里,有一种论调可谓当下中国的主旋律:小孩多可怜,孩子是脆弱的,要被保护的。

这是不是真理?是的。

但是所有的真理往前再走一步,就是谬误。

之所以被这些新闻刷屏,就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敏感的神经。

我们指责带着孩子冲击警察的老年妇女,指责带着孩子去找工作的单身妈妈,指责让熊孩子大闹美国的家长们,指责把三十岁的男人还说成孩子的母亲。

因为惨祸发生了。

惨祸为什么会发生?

因为在这个时代,孩子被过度“神化”了。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你欺负我可以,但你不能欺负我的孩子。

这句话的逻辑就是孩子高于一切。

中国有四大高于一切:

1.男人说:我的事业高于一切;

2.妈宝男说:我妈高于一切;

3.女人说:你是不是背叛我,是不是对我说谎,高于一切;

4.孩子迷妈妈说:我的孩子高于一切。

一旦陷入“高于一切”的执著,一切恶行都可以原谅。

因为你骂我们家狗是畜生,我可以一怒之下把你捅了。

因为你不尊重我妈,我可以一怒之下和你离婚。

因为你笑话我的事业失败,我可以一怒之下把自己摔死。

因为你怼我们家孩子,我可以和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哪怕是交警说你违章了,很多女人都可以脱衣服撒泼,无所不用其极地跟你死磕到底。

甚至因为打个篮球,健个身,也可以和全社会过不去,把人暴打一顿。

哪怕你没得罪我,我看你不顺眼,我也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让你吃屎——参见各种学校的霸凌事件。

2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活得像个烈士?

看看这些年的热搜榜,几乎天天都有各种愤怒的青年、中年、老年、男人、妇女、甚至孩子。

忽然之间,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愤怒的年代,人人都可以冲冠一怒,就是因为一两句话,我们就可以以命相搏。

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个烈士,都要为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而战。

这个信仰就是我们的执著。

什么叫做执著呢?

举个例子。

前一段时间,那个曾经在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的林妙可考电影学院落榜的新闻,引发热议。很多人看了她的采访,如此评价:“18岁了,怎么还像一个小孩子。”“动作神态跟她八九岁时没什么差别。”

为何她的精神发育停止了呢?

我们来看看林妙可有怎样一位妈妈。

林妈妈无比自豪地说:“起码到现在都是这样,妙可手机密码我有,她的微信我可以看,就是所有的事情,她跟我都没有秘密……”

林妙可的生活完全被妈妈安排了。林妈妈说:“妙可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过的。”

这样“为你好”的结果是:“妙可上初三时才学会自己过马路。”

林妙可艺考为何连续落榜?现在你明白了吧。

图注:林妙可和妈妈

那么林妙可妈妈为什么要和林妙可如此共生呢?

因为每个人一生都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融合共生,一种排斥独立。

我们需要融合一体的亲密感和链接感,也需要排斥独立而产生的自我感和价值感。

如果你发现你的人生只有一种追求,那么你一定在早年发育这两部分功能的时候,遇到了压制和伤害,以至于你没法产生出相对平衡的两种需要。

举个例子。

心理学家把摄像机放在一个社会性的临时托儿所,对准了一个叫做小约翰的2岁孩子。他妈妈因病住院,爸爸忙于工作无力抚养,就把他送到临时托儿所照管。

在整整一个月的拍摄时间里,我看到小约翰遭遇了人生中怎样的巨大打击。

他主要只有一个痛苦: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依恋对象。

一开始他的目标是托儿所的阿姨,但一个阿姨要应对十几个小孩,小约翰没法得到稳定的照顾,而且阿姨每天都会换班,刚刚熟悉一个阿姨,就要应对另一个。

唯一可靠的,就是一个大的抱抱熊,但就是这么一个玩具还经常被其他小孩拿走,这个孩子只能面壁发呆。爸爸有时候会过来看小约翰,但每次的离开也让他很痛苦:因为每次重逢之后又要分离。

所以到最后当爸爸再来时,他就无动于衷了。

最后妈妈终于病好了,来接孩子,发现孩子用非常陌生的眼神看着自己:他不再哭泣,也不再欢笑——只是和这个痛苦的世界隔离了。

如果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只要小约翰的父母有足够耐心陪伴,小约翰还是能恢复他正常的依恋能力,但如果他所处的环境经常如此,他就不能有足够的能力发展出正常面对分离和依恋的能力。

如果分离的时候,发现自己无法应对世界,融合的时候,发现自己消失不见,那么我们就会困惑于人和人之间的远近,无法真正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有足够的安全感。

3

这个世界没有傻子,只有没有疗愈的孩子

前一阵有一个热文叫《世界上这么多傻姑娘,渣男都不够用了》。

但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傻子。

为什么明明是渣男还是无法分开?

为什么明明知道天天腻着孩子,会对孩子有伤害,还是无法有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明明创业一再失败,还是要奋不顾身地投入一场接着一场的赌局?

如果你嘲笑这样的人傻,那么你一定没有经历小约翰式的痛苦。

聪明是一种福利,这个福利就是有人可以拥抱,有人可以理解,有人可以指导,有人可以鼓励,这样的人,才能优雅,从容地过一生。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福利,甚至这往往只是一种幻想,所以我们几乎所有人都要有执著。

这个执著背后就是小约翰式的痛苦。

很多来访者都告诉我他们的一个意象:悬在半空中,没有任何可以借力之处,在一个黑洞里,不知道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有边是什么,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在一个“无物之阵”,彻底的“三无”(无助感,无望感,无力感)之中。

就是这种悬空感,才让他们如溺水者,试图拼命抓住什么。

男人往往抓的是事业,女人往往先抓老公,抓不住老公,再抓孩子。

孩子呢?往往也开始抓父母。

一个男孩,18岁了,高考失利,家里呆着。我问他为什么辍学,他说我要看着父母,如果我到外面求学,那么他们一定会离婚。

离婚了关你什么事儿呢?

如果我妈离婚了,肯定活不下去,我爸也会后悔一生,多亏我,他们才能维持婚姻,每次他们吵架,都是我耐心说和,我就是家里的粘合剂。

他父母跟我说的是另一套说辞:他们关系很好,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他们就可以周游世界去了,可是孩子不省心,他们害怕孩子从此就废了,哪怕自己折损寿命也要让孩子继续他学霸的生涯。

我说,如果孩子就这样一生废了会怎样呢?

夫妻俩面面相觑:那我们就活不了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人生,只有他是我们的希望。

你们自己呢,你们的婚姻呢?

夫妻俩陷入了沉默。

原来,丈夫一生不得志,妻子一生都没有人爱,除了孩子,他们的人生连吵架都没意思了。

我问孩子:你说了那么半天父母,你自己想要什么?

孩子张口结舌:我不知道,我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我说如果你顺应了你父母的愿望,继续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呢?”

他摇摇头:我已经过了18年这样的生活了。

什么样的生活?

他说:狗一样的生活。叫你跑就跑,叫你倒就倒,叫你吃饭就吃饭,叫你睡觉就睡觉,叫你闭嘴,你他妈的就得闭嘴。

说到这里,他的眼泪下来了。

歌曲里无数次唱:我的人生只有你。

原来,“只有你”的人生这么可怕。

我问过一个天天恨不得24小时工作的男人:如果把你流放到孤岛上,过鲁滨逊一样的生活,你会怎样?

他说:那比死还可怕。我必须要工作,没有工作,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老婆孩子呢?

他说:谁会爱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男人呢?

为什么他这么焦虑,为什么他这么疯狂地工作,原来他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感情二字。

他必须不断成功,不断进取,这样他才能确保没有人会离开他,嫌弃他,抛弃他,鄙视他。

他就是一个生活在漏斗中的男人,他必须不断填满永远填不满的漏斗,因为一旦他停下来,一切都是一场空。

那对父母必须抓着孩子,否则丈夫要面对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妻子要面对一生都没有男人爱;孩子必须要过这样的loser生活,因为一旦他功成名就,他就彻底成了父母的附庸,一个机器人,虽然loser的生活让他痛苦,但起码他还有一个自我。

那个男人呢?他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男人的身份,因为一旦失去了这个身份,他就是一个乞丐,无人搭理,或者人人喊打的老鼠。

有一个人告诉我,卢老师你让真诚的面对自己,可是你根本不知道,面对自己有多可怕;你让我放下一切,就像是在十万米高空,把我扔出飞机,还要告诉我有降落伞,可是我明明是赤身裸体地从空中坠落啊!

一个被家庭暴力多年的女人,在我面前痛哭:你一定很瞧不起我。

我说:为什么?

她说:因为所有人都会说,你是个受虐狂!他都快把你打死了,为什么不离开他!你活该。

我说:我知道,你离不开有你的理由。

她说:是的,我害怕,我不是害怕离开他,而是害怕一个人,没有了关系,你不会明白,这有多可怕,多孤独。

那些拿着孩子当人质冲向警察的女人;

那些把熊孩子当成上帝神圣不可侵犯,对飞机上的乘客饱以老拳的父母;

那些对带着孩子去面试,导致孩子坠亡的妈妈横加指责的人们。

那个只看到孩子,看不到孩子手上有他人鲜血的母亲,他们都是执著的。

他们没法不执著,他们必须一叶障目,否则,一叶之后的世界,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图注:我终于结束了这充满争议,且不满痛楚的短暂人生

我看过一个电影《斯图尔特:倒带人生》: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忽然发疯,非要父母把他送到孤儿院,父母被他折磨得不行了,只好送他到孤儿院。

多年以后,一个记者无意中和已经是流浪汉的他成为朋友,才真正明白当年他这么做的缘故:

原来,这个男孩小时候经常受他的哥哥性虐,他无数次向父母求助,父母都充耳不闻,最后他只能申请到孤儿院去,但没想到才出狼群又入虎穴,孤儿院的老师是恋童癖……

他一直都是处于醉醺醺的状态,直到他感受到了人生第一个朋友的温暖,并为流浪汉机构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但最后他决定去死。

当他真正体验到人的尊严以后,就无法继续能遮掩住过去的伤痛了,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麻醉时候摔的跟头,而是清醒的时候面对的自己。

所以佛说放下,没有人可以放下,没有拿起,哪里有放下。

没有足够好的处理情结的空间,我们就只有紧紧抓住工作,抓住婚姻,抓住孩子,为这些东西拼命,或者让这些东西为自己拼命,但最后都是活成一个烈士,把自己骗到底,直到骗无可骗。

所以一份爱要有多大的胸怀和耐心,才能让一颗伤痕累累的心痊愈,就算是有如此的胸怀,也要有足够的机会。

这就是我为什么从事这个职业的原因:为这个世界上溺水的人提供一双援助之手,就像是《敦刻尔克》里无数驶向战火的平民小船一样,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一个可以像人一样活下去的机会。

希望我们彼此不要错过,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让我们不要为执著而奋斗,让我们为温暖而奋斗吧。

-作者-

卢悦,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情感咨询专家,作家。人生总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双手。著有《爱到绝处便逢生》、《爱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 @卢悦卢悦。微信公号id:xinzhizhunvx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脾气倔、不达目的不罢休?恭喜你啊
简爱||【书评】《摆渡人》里那个缺爱的女孩
动物界父母对孩子的爱,感动瞬间,太有爱了!
“小学生巨额打赏主播”事件频发,财商教育刻不容缓(内附书单)
熊孩子让父母抓狂的瞬间,简直令人生无可恋!这活脱脱就是二哈!
是一个妈妈也是一个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