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说·礼仪玉器——琮与圭


所谓的礼仪玉器,即古人在祭祀或朝享、交聘等礼仪上使用的玉器,简称为“礼玉”。古代的礼玉,据《周礼》记载,是专指等六种瑞玉。



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古代人民用于祭祀神邸的一种礼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最早的玉琮始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发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玉琮,后世又称“辋头”。其用途,一向以为就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但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后,这种战国秦汉间经师们的附会就不足为凭了,虽然在《说文》、《周礼》中记载为古代礼仪之器,但从考古出土的情况,关于玉琮的种种用途可能是儒家的设想。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玉琮,就它们在墓中的位置和数量来看,似乎并不是帝王祭天地的礼器。



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出土的玉琮始见于江苏南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到了殷商时期玉琮也常有出现,但器型比较短矮。汉代时期已经不再制造玉琮了,迄今为止仅在汉墓中发现过两件玉琮,而这两件又都是由古玉改制而成,改制后不再作为仪礼用的玉器了,而成为了一种装饰或陈设玉器。汉代以后玉琮不多见。明清两代时有仿古制品,但已脱离了先秦风格。



在玉琮的选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为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青赭色居多。从出土的玉琮来看,除了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于同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泽较均匀,不像玉璧那样存有灿烂多变的块状彩斑。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天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说文》中提到“剡上为圭”,指出了圭是一种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现今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



郑玄说过:“圭锐像春物出生,半圭曰璋。”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所谓“玉圭”都不是真正的圭,而是武器和工具之类的玉器。直到战国时期,玉圭和玉璋才得以兴盛。《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圭,但是都未在出土文物中发现。同时《考工记》所记载玉器名称,大多也含义不清



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多数没有流传下来。今日所见玉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作品。清代伪古玉中有少量圭形作品。



清代收藏家吴大澂在他自己的收藏品中居然发现了六种古圭,实际上都是有锋刃的玉质武器,算不上是圭。其中吴氏定为谷圭的一种,也是后世的制品。关于出土玉圭的形状和玉圭的用途,都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



明清两代的玉圭保留到现在的很多,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明代玉圭同汉代相比较,形状变化不大,结尾尖角顶,但体积要比汉代的大,并有素面、谷纹、海水江崖等不同纹饰。清代玉圭多为仿古之作,样式虽五花八门,却去古甚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汉字中的玉文化
[转载]六器说玉璧
古代礼仪玉器玉琮的具体用途和早期人们对精神信仰的追求
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
珍玉的鉴赏(4)“周代玉器”上
六瑞六器——周礼之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