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清末民初小学教科书,看一个时代大师辈出的真相


清末民初,百花齐放,堪称一个大师云集、伟人辈出的时代。大师实在太多,小编在此不一一例举了。但不得不说,这大师的成长,和当时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其中有门叫“格致”的科学课程,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格致”一词,出于《礼记·大学》。所谓“格”,即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从而获得知识。在清末民初小学堂的科学教科书中,结合中国古代教育方式,将近现代自然科学内容引入教科书体系,为中国科学知识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语言求浅显,并用小圆点符号或空格作为间隔。由于早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教材一律用文言编写,多倒装语法,语意繁琐,没有标点间隔。如此一来,对于初学儿童来说,阅读理解颇有障碍,清末民初课本开始有所改变,如《蒙学格致教科书》中有一课《松》,“松叶如针,枝干高大,其根坚老深入土中”。但可以看出,课文仍以四言韵语居多,简洁形象,其文字表达与日常语言虽有较大差异,但有文学性。

注重日常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延续前期洋务派思想影响,清末民初小学科学教科书在价值取向上进一步关注教育的日常化和生活化,注重从最普通常见的事物出发,以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

清末《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对“格致科”规定:“惟幼龄儿童,宜由近而远,当先以乡土格致。先就教室中器具、学校用品、及庭园中动物植物矿物(金石煤炭等物为矿物),渐次及于附近山林川泽之动物植物矿物,为之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以动其博衷肠识多闻之慕念”。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对“格致科”规定:“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形象质性,并使知物与物之关系,及物与人相对之关系,可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于农业工业所关重要动植矿等物说详为解说,以精密其观物察理之念”。可见,清末小学科学课的宗旨强调“尚实”,其目的是唤起儿童对自然界的兴趣,并“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

清末民初小学课本,注重选择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并力图按照时令顺序编排,以便教学时就地取材而施以直观教学。

如,商务印书馆《最新初等小学格致教科书》写道:“是册所举动植矿物皆日常所习见,且其教授事项皆取其易于观察者。”从其第一册的课文目次也足见其内容选材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与植物有关的课:《松》《梅》《白菜》《桑》《蚕豆》《麦》《南瓜》《稻》等;与动物有关的课:《犬》《鸡》《牛》《鸭》《鲤》《蚕》《蝶》《蜘蛛》等;与人体有关的课:《身》《手》《足》《口》《眼》等。


在选材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清末民初小学课本还注重根据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研究、设计课与课之间的结构及各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注重内容之间的内在衔接,从具体事物出发,由浅及深,层层引入,图文并茂,通过比较或总结,一步一步上升到概念、原理,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教育性。

如,第一课“松”,得出“根、茎、叶”概念;第二课“梅”,得出花“瓣、萼、蕊”概念;第三课“人体”,体现“头、身、肢”概念;第四课“犬”,与人对比在“手、足、尾”形态上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得出“植物——松梅之类”与“动物——人犬之类”的概念;第八课“白菜”,对比白菜与梅在枝、花色和花瓣等形态上的差别,然后得出“草本——白菜”和与“木本——松梅”的概念。凡此种种,直到全书最后一课列表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总结”。全书四十课,除最后的总结课外,每课均配有插图和列表,与文字交融,一课一页。这样的编排方式增强了教材的易读性,使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一览了然,堪称低年级科学教科书的范本。

同时,提倡观察及实验。《格致课本》序中指出:“此书中所载之动植物皆宜实物以示儿童,更宜于课余率令里野外游行以观察自然界之直真相,方可得确实之知识且饶理科之兴味。”

有的教科书还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新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如《高等小学格致教授本》第一册“虫媒花与风媒花之比较”一课强调:“注意授此课后,他日见有植物,当令学生辨别其为虫媒植物,抑为花媒植物”;“蒲公英”一课强调:“此课如蒲公英之乳汁及睡眠运动等非实验不可,宜预日觅得蒲公英之所在,授此课后令学生观察之。”全书如此强调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的地方,不胜枚举。

这种倡导观察和实验科学方法的观点,对于推动国人们认识和理解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在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科学启蒙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六期科学教育的早春
初等小学堂五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4冊.21-40课1909年
儿童的修养——民国两本小学教材中的插图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2
老课本:清末女子德育课本 1907年版《最新女子修身教科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