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赐予萧何三项特权,自此之后,相权不输皇权

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开始,相权地位就不输皇权,如果碰到皇帝昏庸无能,丞相甚至可以谋夺国器,直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相权被弱化,皇权得已加强。


秦汉时期,丞相有封驳谏争之权,皇帝拟定的政令、圣旨都需要丞相审批,如果丞相觉得不合适,会备注原因及意见,然后打回去,皇帝只有按照备注的要求才能行事,当然碰到秦皇汉武这类霸主皇帝除外。刘邦建汉朝后,将最重要的丞相之位留给了功劳最大的萧何,还赐予了三项特权,刘邦没想到给后世皇权带来了那么多隐患。


1.特权之一见君不趋

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敬重,臣子见到皇帝坐在那,都会小跑过来,但是萧何就可以慢腾腾的走过去。


2.特权之二称臣不称名

在古代,不论两人是上下级关系,还是同事关系,或是有间隙,都不会直呼其名,而是叫其字,因为那是羞辱的意思。比如曹操直呼刘备为玄德,周瑜再怎么怨恨诸葛亮,还是一口一个孔明。但是,皇帝可以直呼臣子其名,臣子拜见皇帝时,也要自报其名。萧何得到这个特权后,就可以直接说臣见驾。


3.特权之三剑履上殿

秦汉时期还没有凳子,大家都是席地而坐,所以臣子进殿需要脱鞋。得到此特权,萧何不仅不需要脱鞋上殿,还可以携带佩剑。

刘邦赐予的三项特权,本意只是褒奖萧何,提高他的地位,却不想成为后世丞相的专有权利,所以在东汉时期、南北朝时期,经常可以看到皇帝弱而丞相强的画面,直到三省六部制后,皇权才得到加强。


我是趣味的历史,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细究大臣从带剑坐谈到跪地称奴的演变
“萧规曹随”的背后没那么简单
中国古代相权与君权的博弈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丞相与宰相是一回事吗?两者区别很大,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陈狶、韩信之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