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科院硕博连读,却在研究生第3年被劝退,原因让人唏嘘
听我妈说,老家一个远房舅舅家的女儿,待业两年,天天就是在家里,帮着哥嫂带孩子,偶尔参加一下国考、公考之类的。家人多次提起让她上班,但她要么得的城市工资太低,想去大城市;要么就是觉得离开家以后,会想家……总之核心思想传递出来的就是:吃不了生活的
我这个表妹,从小被舅舅宠爱,到现在30多岁的人了,天天还被她爸称为“宝贝”,时不时给点零花钱,就连衣服款式舅舅都会问女儿,然后试探性的问:喜欢吗?爸给你买!
不可否认,在我们看来表妹是幸福的,有一个疼爱她的爸爸,但从小到现在的经历来看,表妹变成现在待业在家的状态,吃不了苦,还玻璃心,与爸爸的宠溺分不开
中外家长对孩子吃苦的态度

很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吃苦培养,比如俄罗斯会将出生不久的婴儿放在户外,体验好冷;比如德国会让幼儿园的孩子进入森林,体验在野外生存,还有日本,也是一个非常崇尚吃苦教育的国家。
在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与老师就会给他们创设很多逆境,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冬天会有许多孩子在户外穿着短衣短裤,这可不是时尚,而是一种锻炼孩子们耐寒的能力。
日本的这种吃苦教育,我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家长们,90%以上的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做法太残忍,孩子那么小,怎么舍得让他们吃那样的苦,受非人的罪?这就是中国家长对于吃苦的态度,与国外家长相比起来,中国的父母“仁慈”的不得了。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是古人对于“吃苦”的描述,也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话。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加上家中大人对孩子宠爱,吃苦”这种事情越来越不被推崇
不让吃苦,最终了孩子

中国的家长有一个通病就是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吃半点。可不让吃苦,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湖南曾经有一个被称为“东方神童”的人,他叫魏永康。能有多神?4岁学完初中课程,8岁进入重点中学,13岁参加高考,以602分的好成绩进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到了17岁的时候又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
中科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国家顶级人才的汇聚地。魏永康考上中科院,可以说未来前途无量。然而,一切并没有如我们所预见的那样,在2003年,读研究生的第三年,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了。
劝退的理由不是他犯了严重的错误,而是生活自理能力
原来为了让蔡永康专心学习,他的母亲包揽一切,什么都不让儿子做,甚至吃饭都喂到高中。就是母亲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导致儿子吃不得一点苦,没有任何自理能力!
家长不想让孩子吃苦,一切都大包大揽,结果就是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即便有好的前途,但吃不了苦,同样是会被社会抛弃
类似于蔡永康的例子并不少,像上了清华不会系鞋带的杜升华,从清华毕业到中科院高等物理研究所工作被辞退的戚柯,后来找很多工作都被辞退,导致患上了抑郁症。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最终因为吃不了苦无法立足社会。如今中国的青少年,存在很多问题,抑郁、孤僻、自私、怯懦,意志力薄弱,这些都是因为吃不了苦,换句话说就是抗挫折能力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人总是想自己可以吃苦,但不愿让孩子吃,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安排好一切。可这样的做法,相当于剥夺了孩子对生活的体验权自由感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到最后吃苦受罪的一定是儿童!
抗挫折教育不能少

年少时也曾抱怨,为什么老爸老妈不能像别的父母那样多宠爱我一点?如今自己成为妈妈以后,才真的感恩父母曾经对我的“冷漠”。在我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没有直接帮忙,而是让我自己去面对,这一点也磨炼我的意志,遇到困难不会先慌,而是去克服。
自身经验分享,就是想告诉家长们,对于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多吃一点苦,抗挫折教育不能少。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家哥哥从1岁多的时候,便让他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有一次他在擦地时(不小心尿到地上),朋友乐乐刚好看到,她大惊小怪的说我是一个“没心肝”的妈妈,对孩子太严厉。事实上,那点小事儿子是可以做到,并且很乐意去做的。
到后来上幼儿园,别的小朋友还需要老师穿衣服,擦屁屁的时候,哥哥完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这是作为老母亲的自豪,多吃一点苦的孩子,通常自理能力不错,而且还很独立自信,因为他们能够从在完成某件事情时,体会到成就感
2、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俗话说“伤在儿身痛在妈心”,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有时候对父母也是一种考验。但是能够让他们经历挫折面对挫折于儿童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积极乐观心态
3、激发潜能

人不被逼急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经历挫折的孩子,他们的潜能被激发,调动起身体各区域的“细胞”,善于从每一次的挫折中总结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老话是前人的经验,也是对我们后背的告诫。无论如今的生活有多好,请不要忘记“吃苦”教育的优良传统。
枕边育儿寄语:

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能够把“自我牺牲”的那种精神调整一下。你以为的自我牺牲,并不是孩子所需要的,你们是两个人生,独立的个体,除了抚养与赡养,也要学会对孩子放手,吃点苦没关系的,真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才神童13岁读大学,4年后上中科院,母亲: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还记得那个12岁考大学,17岁考中科院研究生的天才
事事都“听话”的“乖孩子”,很可能会活成一场悲剧
学会如何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教育 | 405爱在厨房年度小结
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聪明父母需要这样做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这三种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