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手机不发明出来,我还会上学!”是游戏毁掉了孩子吗?

CCTV7聚焦三农栏目的一期报道,在网上被大量转载,内容主题为“莫让手机游戏毁了孩子”。

视频的两位主角,分别是8岁的浩浩(化名),13岁的旭凡(化名)均为留守儿童。采访中,两个孩子都在玩一直火爆的手机游戏,这款游戏刺激的很,成年人都把控不好它的诱惑,更何况抑制力薄弱的孩子。平时由爷爷抚养的浩浩脾气暴躁,在采访的过程中,扔书本砸桌椅,原因竟是为了妈妈的一句:“别玩游戏,把作业写了”!

对于浩浩的过激情绪,妈妈很无奈,爷爷的沉默则显的更为揪心,导致采访不能正常进行。另一位主角旭凡仅仅13岁就辍学在家,唯一的事情就是玩手游,在采访中旭凡对游戏和上学的理解,让人感到惊讶。“学习差的孩子玩游戏很好,而学习好的玩游戏则不擅长。”那么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来了,“毁了孩子是游戏,还是教育呢?”这个黑锅谁来背?难道游戏的诞生,是百害无一利?

“毁了孩子是游戏,还是教育呢?”找到答案,妙用三招凯利·麦格尼格尔在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中讲道: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现在的孩子出生在网络盛行的时代,原住民的身份无可厚非,节目也对多名学生采访咨询,对这款游戏都熟知且深有研究。为什么一款在登录界面明确提醒“适合16岁以上玩家”,并且注册账号需要实名认证的游戏里,有这么多未达标的孩子在玩,难道家长的监管义务真的做到了吗?

1. 兴趣转移戒掉游戏,也是需要时间,立马扼制,往往会背道而驰。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比如绘画,打球,下棋等等,只要你也能参与进来,这也是游戏的一种。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宝爸回忆初中时期沉迷于电脑中,不能自拔,父亲给他报了一个象棋班,每天晚饭后,都要拉我下一盘,周末还会叫上象棋班的同学来我家一起切磋,但是每次都败给父亲,为了挽回在同学前的面子,不断专研,慢慢的对电脑只是偶尔的娱乐而已,后来得知父亲为了切磋,背后饱读各种棋谱。像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培养,还是需要家长付出一点时间的,帮助孩子兴趣多样化,在其中感受到快乐,慢慢孩子会回到正轨的。

2. 优质陪伴节目中问:“最想和谁一起玩?”纯真的他们都说出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自己的父母。许多家长本身就是手机党,或是工作忙,为了不让孩子打扰其时间,直接让孩子去玩手机。上面所说的兴趣转移,就需要你在陪伴中发掘,定时的沟通,多元化的互动亲子游戏,户外运动,都会减少其玩游戏的可能性。家长也放下手机,真正去融入孩子,不要让手机填满了孩子的美好时光。

3. 给予渴望“在没玩游戏之前,村里的男孩子都不喜欢跟他玩。后来在游戏中称霸后,他成了村里孩子群中的孩子王,只要一开黑,男孩子们都抢着跟他打、或者围着他观战。”13岁的旭凡说,被崇拜的感觉让他觉得很爽。在做事方面,孩子内心都渴望肯定与赞赏,就算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们也应该给予接纳,并鼓励其改正,让他时刻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以及对做事的成就感,不必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安慰。

难道游戏的诞生,是百害无一利?游戏的初衷是好的,增加人群对业余生活娱乐性,适度游戏益智,过度沉迷则伤身。众多研究发现,动作类游戏能锻炼人的洞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多方面提升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速度。

研究并不是给沉迷于游戏的孩子找借口,只是更全面客观的角度看待游戏的本质。“适当”的游戏安排,是可以达到娱乐放松,开发智力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适当的引导,而不是放手任其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孩子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通过游戏来寻求自我满足。比如:陪伴的需求、自我认同的需求、共同语言的需求、爱的需求等等……都会造成他沉迷游戏。枕边育儿寄语:毁了孩子这个黑锅,游戏不能背,但是当手机游戏与监管缺失,生活无聊综合在一起时,那么它就会成为孩子教育的最大危害。家长在解决问题时,欲速则不达,需要循序渐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改正,避免节目中的案例发生!【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预防孩子对手机游戏的沉迷?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游戏?因为孩子的这四个需求,你从未满足!|快乐|玩具|孤独|手机游戏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家长必读)
孩子玩个手机都治不了?智慧型爸妈必学
儿子偷偷给手机游戏充钱,该怎么办? | 家长头条82期
手机游戏这么坑人,为什么我却坚持让孩子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