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合格的好妈妈,做到60分就可以,剩下的40分留给娃

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品学兼优,成为优秀的人,所以,妈妈们什么事情都喜欢帮娃规划好,生怕自己为孩子做的不够多。

但是,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自己做的太多。当下很多家长都存在着一个问题,焦虑。焦虑无法在物质上给予孩子更好的条件;焦虑自己无法像别人一样成为完美的母亲;焦虑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方式

以至于妈妈们在育儿这个领域里,一直在努力学习。又很怕自己无意中的举止言谈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生怕娃会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妈妈们总是患得患失,一边学习育儿知识,一边又在自我否定中度过。妈妈们就这样矛矛盾盾,不知道自己最终应该如何去教育娃。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信息,一位新手妈妈看到自己家的小宝宝趴着睡觉的时候一直在哭。正常来说,应该马上把娃翻过来哄睡。但是她却跑去了付费群里,咨询那些所谓的专家。就这样延误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最终的结果是引发了悲剧。

妈妈们焦虑不止,总是畏首畏尾,很怕自己做错事情,最终的结局还是不完美。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有这么难吗

01、最好的妈妈不是100分,而是60分

英国有个著名的理论,指出:做妈妈,足够好就行了。这个观点,被我国的心理学家曾奇峰翻译成60分妈妈,这个巧妙的翻译非常好。

60分儿妈妈不像100分妈妈那种状态,时时刻刻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但是却让宝宝没有了自主权。

也不像0分母亲那种做法,凡事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从来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从而忽略了宝宝内心的想法。

60分的母亲,在孩子需要家长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出来解围,又能够适度放手,给娃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收放自如,让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掌控权,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

《小舍得》这部剧最近在热播,剧中的妈妈南俪,就是一位合格的60分妈妈。孩子的数学只考了45分。她的心里虽然也很焦虑,但是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用尽方法把娃送进了课外辅导班。她先考虑了补课班的实际强度,不想让孩子太累了。

于是让宝爸给孩子做辅导,后来,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分数确实很差,自己又闹着想去补课班,南俪又努力为孩子争取名额。

她始终用公平的态度和孩子交流,和娃交谈的过程也如同朋友般,一直尊重孩子的想法。在这种引导教育下,欢欢的性格阳光开朗,而且多才多艺。

他们家的亲子关系非常融洽,家庭氛围很好。让孩子有安全感,也让他们体会到危险,家长爱孩子,也给他留下40分的成长空间。做60分的妈妈,很好

02、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

有这样一个观点,想知道自己是几等的父母。就是娃突然看见家长时的第一反应,孩子看到家长时惊喜地跑了过来,那恭喜你就是一等父母了

孩子看到你,并没有奔跑而来,只是微笑着打招呼,那只属于二等父母;如果孩子看出了是自己的父母,连招呼也不想打,只能是三等父母;孩子假装没有看出是自己的父母,扭头而去,属于四等父母。

由此可见,很多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而且把娃的未来都规划的井井有条,还感觉自己是一等父母,其实在孩子的心中只是四等父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故事,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父母替我活了我的人生,我根本都不用活了。

这也是很多家庭的现状,父母都说一切为了孩子好。却没有想过,孩子被父母给予的圆满人生规划,而压的喘不过气来。

有很多家长在等孩子说一句:谢谢。又有很多的娃在等家长对他们说一句:对不起。

孩子终归要长大,家长不可能陪伴他们一生一世。家长应该尊重娃,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让他们去做一些决定。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说过,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时,才是最有力量的。

父母应该把人生的方向盘交还给孩子,妈妈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就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走属于自己的路,在不断探索中努力向前,孩子才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蛮有意思的。

03、适度的不完美,和孩子一起成长

60分的妈妈,可以偶尔发小脾气,也可以适度给自己放个假,家长和孩子都有适度的自由。

不用刻意要求自己去做完美的妈妈,用足够的母爱去照顾孩子就可以了。最好的教育,源于妈妈的信赖和独立

为人父母,只要尽职尽责完成我们的义务,和孩子一起去努力向前奔跑。当家长努力工作时,能够体会到价值感,这也会让孩子得到更好的言传身教

枕边育儿寄语:

做好妈妈,60分就可以。好的妈妈,永远学习,不要停下成长的脚步。时刻记住:妈妈是一个鲜活的人,这比更多的育儿理念更加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俪:女人有一种焦虑,千万要不得
心理学教授:这四类家长,对孩子有着严重的“杀伤力”,影响一生
在校园游荡的二表妹,让妈妈焦虑
《底线》:这三组家庭的对比,揭开了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看到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
别让你的焦虑害了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