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可以通过跑步锻炼吗?

欢迎关注我刊,中老年保健杂志2017-11-24头条文章,作者是中日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邹海波。文章对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如何正规治疗,进行了全面、科学、严谨的解答。

撰文 中日医院脊柱外科 邹海波

编辑 保健君

“小”孔镜解决“大”烦恼——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这段时间,常年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的高奶奶烦恼不已,原来腰腿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但是这次的腰腿痛与以往不同,以前休息一下也许就好了,而这次左腿一直在疼痛,且无法缓解。作为以前经常登台唱歌的一名老歌唱家,这下可惨了,不能活动怎么还有生活质量啊!高奶奶辗转了北京几家医院,最终的诊断是“腰椎管狭窄症”,并被告知,如果想解决腿痛的问题,就只有手术了。对于一名已经87岁高龄的老人,能否耐受得了手术呢?这使得高奶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手术无法缓解腿痛的症状,而手术的话,就要承担脊柱手术所带来的风险。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症呢?

人体的脊柱是由椎间盘连接椎体,外面辅以强大的肌肉和韧带作为支撑而形成的坚强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所有器官都在“老化”或“退变”,如果这些肌肉和韧带松弛、拉长,进而引起腰部肌肉的疲劳而产生疼痛,久之就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的蜕变,进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的狭窄,如果再进一步发展,压迫了神经,就会出现腰腿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个时候就会对您的生活造成影响了。

该病症以50岁以上的人群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怎样预防腰椎管狭窄症

如何预防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呢?理论上讲该病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人体逐渐走向衰老的过程。

那么,我们有无方法来延缓它的发生呢?以下的一些建议值得中老年朋友们借鉴:

1、养成正确的弯腰习惯,要逐渐适应下蹲拾物,避免腰部的劳动强度过大;

2、避免久坐或久站,尽量避免因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所带来的软组织疲劳;

3、床垫要软硬适中,让腰部在睡眠的过程中能有充分的休息;

4、注意保持腰的运动,要刻意进行增强腰肌及腹肌练习,从而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延缓腰椎退变的发生。

哪些方法可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保守治疗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是为了缓解症状。由于该病症进展缓慢,一般不会危及患者生命,而且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可以不再进展甚至会有所改善,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椎管狭窄的程度较轻、对日常的工作生活影响不严重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其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症状及恢复功能。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牵引、按摩、理疗、针灸、腰背肌肉功能锻炼等。

经过上述一种或多种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在短期内可以缓解或不再进展。

2.手术治疗

而对于腰椎管狭窄严重,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且经上述的保守治疗3~6个月无明显缓解者,应该行手术治疗。

目前认为,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有椎板开窗术、椎板切除术、椎间孔切开术、椎管扩大成形术以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上述手术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等,对于高龄的患者,由于大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所以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

而对于高奶奶这样一位87岁的超高龄老人,显然这些手术方式并不适合。

3.椎间孔镜——小孔镜解决大烦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该手术是经过皮肤8毫米的一个切口,通过植入微创的脊柱内镜而完成神经根的减压及椎间盘的摘除,是目前创伤性最小的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而且,近年来随着设备仪器的改良和光学技术的进步,该技术还逐渐被应用于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外的脊柱外科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

由于该技术大部分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全身麻醉的一些弊病,而且,也为很多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除此之外,该技术还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的稳定性结构破坏小、恢复快等优点。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3~4小时就可以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这样就避免了老年人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并发的褥疮、坠积性肺炎及发生血栓的风险,而且,由于是局麻下手术,不用术前留置尿管,避免了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可能。

邹大夫在手术中

经过与高奶奶充分的沟通后,最终我们为她选择了经皮椎间孔镜的手术方式。术后老人家的下肢疼痛症状即刻就得到缓解,不久就离床正常活动了,老人家又恢复了爽朗的笑声。

高奶奶康复后与邹大夫合影并致信感谢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中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

中老年朋友们需要记住的是,手术后良好的疗效,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恰当的处理方法,也包括术后的注意事项。应用椎间孔镜进行手术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嘱咐,做好术后的一些工作。

1、正常来讲,术后通常4小时候就可以在腰围保护下离床,但是,对于中老年的患者来讲,在术后4周内,还是要尽量卧床,从而使腰部周围的组织有个恢复的时间。

2、术后4周,可以适当进行腰背肌肉的练习,如练习“燕飞”,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练习方法。

俯卧位

保持髋部紧贴床面,用肘部将上身撑起使腰部轻轻后伸。开始要轻轻缓慢进行练习,最初保持后伸的姿势5秒钟,逐渐达到30秒钟,重复10次。

站立位

将双手放在腰部,双膝轻轻屈曲,身体向后方轻轻后仰,这种后伸练习要规律地进行,大概每2小时一次。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前屈的动作,因为会抵消进行后伸练习的作用。

仰卧位

双膝关节屈曲,双手胸前交叉,上身轻轻抬离床面。坚持2~4秒钟,然后轻轻放平到开始的姿势,重复10次。此法用于上腹部肌肉的练习。

仰卧位

保持腰部与床面紧贴,将一侧下肢伸直,缓慢抬起到20~30厘米,保持下肢抬高的姿势约10秒钟,然后再缓慢放下,重复10次。此法用于下腹部肌肉的练习。经过上述循序渐进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延缓腰椎疾病发生的进程。

中老年朋友们,出现了腰腿痛的问题不要紧张,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医生告诉您是腰椎管狭窄症,您可以考虑进行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的神经松解术,“小”孔镜能解决您的“大”烦恼。

读了文章您一定还想认识作者?我们的专家在这里:

邹海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显微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副主任委员等。

任《The Spine Journal 中文版》编委、《颈腰痛杂志》编委,主译《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精要》,副主译《脊柱外科精要》,参编《经皮内镜腰椎手术学》、《老年性疼痛诊断与治疗教程》,获得与脊柱手术相关的发明专利3项。从事骨科专业近20年,对颈椎、胸椎、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可采用多种显微/微创手段治疗颈椎、胸椎、腰椎疾病,如全脊柱内镜下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经椎间孔的侧路镜及经椎板间孔的后路镜);MED(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4-5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18天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实在“扛不住了”?试试微创治疗!
显微MED后路椎间盘镜——脊柱骨科微创的“金标准” (转载)
腰椎微创内镜手术术后注意的事
腰椎间盘突出一定要手术吗?如果要做手术,选哪种?
打个喷嚏都腰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