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的诗是学谁?(文/王路)

老杜说过一句: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话说得好。高手,你看不出来他是何门何派的。

比方说萧峰,打太祖长拳,照样虎虎生风。

因为高手,把学过的东西都消化了,化成自己的了。

好像杨度说过一句,大意是,有两样东西,只要对方水平比你高哪怕一点,你就势必死在他手下,毫无还手之力。

一样是禅宗,一样是围棋。

我早些年学诗,入门就是看《红楼梦》诗词。

对曹雪芹,只有景仰的份。

现在当然也十分仰慕,但仰慕之余,读诗稍多,看出一些端倪来了。

即,大略知道了些芹圃的家法。

其实,雪芹自己,在《红楼梦》里也透露出些消息。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林黛玉对香菱说:

先读王摩诘五律一百首,老杜七律一二百首,李青莲七绝一二百首,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再把陶、应、谢、阮、庾、鲍诸人一看,不出一年,不愁不是诗翁了!

我真心佩服林黛玉。佩服她没有门户之见。

这是正统的教法,即不管学诗的人性情如何,走这个路子,总是不会错的。

这就好比大一大二所学的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这些,只要学得精,往后再学别的课程,不困难。

但是,它们仅仅是基础,要说雪芹自己的家数,不是这些。

大沼枕山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曹雪芹的家数,不在六朝,乃在晚唐。

但他自己是不会说破这些的。

因为读书这事儿,在古人那里,像饮酒,像玩墨,都是越古越好。

有一首楹联:书不读秦汉以下,意常在山水之间。

后来,大概有人觉得太夸张,因为秦汉以上的书一共也没几本,就改为“文章不读魏晋以下”云云。

至于诗词本身的发展,大体上也是愈往后愈工。元明两代不行,元朝是异族统治,明朝士大夫都专注理学去了。到了清朝,诗词都可谓臻于极盛,诗堪比唐,词不逊宋。只有书法稍微差了点劲儿,乃因馆阁体之流行。

我们单说诗。说唐诗,就总体水平来讲,晚唐绝不比盛唐逊色。而盛唐只因一时有李杜两位绝顶天才横空出世,所以一下超越了所有的时代。

如果讲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平,不取其平均水平,取其最高水平。

这就好比《三国演义》里打仗,哪怕两边都是数万人,但输赢取决于头领的交锋,如果我方头领把你方头领砍了,你方饶是人再多,也必溃不成军。

若就综合实力说,晚唐诗人一点也不怂于盛唐。

且看《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回,宝钗取笑史湘云,说她满口都是:

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

其中,杜工部算是盛唐,韦苏州算是中唐,温八叉和李义山,都算是晚唐。

要注意,这四个人,并不是芹圃随意提的,芹圃从不放过任何卖弄自己学问和见地的机会,他提出这四人,实际上是他本人所理解的,能代表唐诗高度的四维。

至于李太白?太白不能算。太白不能属于任何朝代,也无法把太白和韦、温、李三人并列。

韦苏州,是个容易被人看淡的诗人。但他的诗实在有说不出的好处,比如《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篇就是放在李太白的集子里,也能秒杀一大半。

温八叉,名字不太好听。他作诗时喜欢叉手,就好比围棋界的赵治勋,喜欢对局时折火柴和撕纸片。温八叉是,作一句诗,叉一次手。作成一篇律诗,需要叉八次,所以叫:温,八,叉。

李义山,就不说了,大家都很熟了。

雪芹不学李义山,我比较过李义山的集子和《红楼梦》的诗,基本没什么痕迹。也可能因为一直以来,学李义山的人都太多。元好问《论诗绝句》里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初的王渔洋也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也可窥见那个时代李义山诗何等流行。

雪芹自己也透露了这个消息,他借林黛玉的口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为什么不喜欢?我猜测,不是因为李义山诗不好,乃是因为,喜欢李义山的人太多了,黛玉不想跟他们一样。如此而已。

雪芹自曝家数的地方,在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里边贾政说宝玉、贾环二人:“哥哥公然以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曹唐再世了。”

没错,雪芹的家数,正是曹唐、飞卿二人。

我们举些例子吧。

雪芹和温、曹二人,神似的地方非常之多。但是,都没法举。

因为既然是神似,就必须对诗很熟才能看得出来。

我说他神似,你说我瞎说。我也很郁悒。怎么办?

那就只好举形似的。

好在,芹圃虽然已经消化得很干净,但还是偶尔会露些马脚。

既然是形似,那就只举,不解释。

先举曹唐。

曹唐《羽林贾中丞》:日暖旌旗陇草春。

宝玉《姽婳词》: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曹唐《南游》:芦花寂寂月如练,何处笛声江上来。

香菱《咏月》:绿蓑江上秋闻笛。

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騄耳何年别渥洼。

林黛玉《灯谜》:騄駬何劳缚紫绳。

(注:“騄耳”一词在清朝以前的诗作中,我只见过曹唐这一处。)

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失云龙骨瘦牙槎。

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槎枒谁惜诗肩瘦。

曹唐《小游仙诗》:乘风使者降玄都。

湘云《咏白海棠》:神仙昨日降都门。

曹唐《小游仙诗》:三洞真人入奏时。

薛宝琴《淮阴怀古》:三齐位定盖棺时。

(另,温庭筠《和友人题壁》:三台位缺严陵卧。)

以上,大概可以说明问题了。

雪芹的诗,能看出和曹唐形似的部分。至于温八叉,形似的就很少了。因为温八叉名气远比曹唐大,大家对温八叉的作品也很熟悉。芹圃不可能留下明显的温八叉痕迹,给他人嗤点。但还是有一些的,只是不及曹唐那么明显。

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宝玉《冬夜即事》: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另,李商隐《碧城》: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温庭筠《题友人池亭》:鸂鶒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离披。

探春《残菊》: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温庭筠《马嵬驿》: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宝玉《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花若有情还怅望。

黛玉《桃花行》:花解怜人花也愁。

温庭筠《李羽处士故里》:辜负南华第一篇。

林黛玉《戏题》:作践南华庄子因。

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我亦为君长叹息。

宝玉《姽婳词》:我为四娘长太息。

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探春《残菊》: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注:这个应该算神似。)

温庭筠《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自为林泉牵晓梦,不关砧杵报秋声。

湘云《咏白海棠》: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温庭筠《杏花》: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

宝玉《种菊》: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注:这个是赤裸裸的形似,掉底了,宝玉的不好。上句探春的就很好。)

另,要说神似,贾宝玉的《姽婳词》和温庭筠的《湖阴词》、《遐水谣》两诗,神似之处尤其多。但因为是神似,我就不抄在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来看。

此外,我还想说说,林黛玉夺魁的《咏菊》一诗中,“无赖”这个词。

《咏菊》开篇即是: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当时,看到“无赖”一次用在起首,大为惊叹,觉得既有趣,又有味道。

后来稍留意诗中用及“无赖”的句子。

最早是南朝徐陵,杜甫诗中凡两见,之后是晚唐的徐凝、李商隐、段成式。宋以降,用家就多了。

录如下:

南朝 徐陵《乌栖曲》: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唐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唐 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唐 段成式《折杨柳》:长恨早梅无赖极,先将春色出前林。

宋 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意我覊愁正无赖,欲以此事相夸招。

宋 陆游《雨中作》:多情幽草沿墙緑,无赖群蛙绕舍鸣。

宋 辛弃疾《浣溪沙》: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宋 辛弃疾《清平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 金人瑞《塞北今朝》:江南士女却无赖,正对落花春昼长。

清 唐孙华《和友人惜别》:怪底春风正无赖,吹将柳絮落天涯。

中唐之前,“无赖”一词在诗中不大用及。我估摸着,大概因为,中唐以前的诗人,嫌“无赖”一词或会损及诗味,却未发现“无赖”自有它的妙用。 徐陵用“无赖”的时候,“无赖”的意思和老杜大不同,徐陵笔下的无赖,是真的无赖,是可憎的无赖。到了杜陵笔下,无赖就不是无赖,倒有了无比可爱可人的味道。

从此,也可管窥出老杜是何等有创造力的巨擘,这一将无赖作可爱解的用法,经老杜入诗后,到晚唐就渐次流行起来。倘不是芹圃十分熟悉晚唐诗,他在替潇湘妃子写这种夺魁诗时,不会起首就用上“无赖”二字。

前日北京下雨,大概是今春的第二场雨吧。无赖的微雨,中夜时分,悄然潜入帝城,晨起推窗,天地间一片朗润。让我无法不忆及杜陵的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但杜陵的可爱,还不仅可爱在这里,更可爱在之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乃发生”三字,初看是何等的多余,再看何等的稚拙 一个“落”字,要用三个字来写,在惜字如金的五言律里,竟敢如此!亏他是老杜!

但细咂,又是何等奇妙。“乃发生”三字,形容不知从何而来的雨,似乎雨不是从天上落下的,或是从地间升起的?总之,是不明所以地,在天地间出现了,不透露半点消息,令人无从琢磨。而且是“当春”!这个“当”字,用得何其好!竟远胜过柳永《八声甘州》里的“残照当楼”。

之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火独明”三字,真可谓给全诗点了一盏灯,黑夜之中,突然亮起了微光。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收得又是如此妥帖,大方。让我每一次回味,就每一次拜倒在杜陵脚下。杜陵真是诗中哲圣。此处语及,顺带一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身立命之处,恰在满山荞麦花
“良马”温造及其家世隐居地杂俎
【唐代张籍七言八句律诗集】69首
全唐诗卷716—717·曹松诗集
傅山与顾炎武
描写围棋的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