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启阵:陶渊明为何逃离官场?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丁启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

这首诗,是陶渊明辞官归农时所写,表达逃离官场拘束、回归乡村过自由生活的心情。因此,我们不妨称其为“逃离官场、回归乡村的宣言”。这个宣言古今罕见,因此弥足珍贵。

2

诗中有两个词语,需要说明一下。

三十年,实际上是十年。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那年才四十一岁,不可能有三十年的“误落尘网”生涯。陶渊明先后几次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职,累计时间大概十年左右。把十年说成“三十年”,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夸张说法。《史记·匈奴传》记载,秦国消灭六国之后,秦始皇派遣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而《蒙恬传》中则却说成“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伐戎狄”。南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根据陶渊明太元十八年(393)初次出仕、义熙元年(405)从彭泽县令任上辞官两个时间点,认为陶渊明为官时间是十二年,加上诗作于辞官次年,一共十三年。因此,将“三十年”改为“十三年”。这做法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考虑到陶渊明从太元十八年到义熙元年并非一直在做官,中间是有辞官赋闲时间的;二是将辞官后的一年计入“网络尘网”时间,于情理不合。总之,这是臆改,不足为训。

远人村,一般解读为“远村”,“远处村落(庄)”,但是有人提出一种新说法:“远人”指外国人。历史上,中原政权征服周边异族,为了维护边疆的安定,经常采用迁徙被征服的异族人口到中原、江南等内部腹地定居,让其与华夏民族杂居混居以促使其归化的办法。因此,我国境内有“外国人聚居的村落”,一点儿也不奇怪。把“远人村”理解为“外国人聚居的村落”,也颇有合理之处:虽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可以理解为远景,但是,按照陶渊明家乡九江柴桑一带的情况,相邻村子距离不会太远。事实上,能看得见炊烟(墟里烟)的村庄也只能是近处的。诗人目光不可能越过邻村,看到远处村子。还有,“远人村”中的“人”字,不这样解读,的确有点别扭。

3

逃离官场,回归乡村,是陶渊明一生最重大的转折。为此,陶渊明不止一次对这个转折进行记录,加以阐释。《归园田居其一》之外,《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并诗》、《五柳先生传》等,都有相关的内容。想要准确充分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好是把这些作品相互参照着阅读。

篇幅所限,这里仅摘录《归去来兮辞》序和《五柳先生传》如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辞·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4

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解绶去职时说过一句硬气的话:“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其中的“五斗米”所指为何,有不同说法。一说指少量粮食,即五斗米麦之类;一说指五斗米道,即道家组织天师道,借指王凝之。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因此,陶渊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愿意向信奉五斗米道的王凝之折腰。有个说法,王凝之的祖上大将军王敦曾经排挤迫害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换言之,王陶二家有世仇,陶渊明没有忘记这一段仇怨,不愿意接受王凝之的恩惠。

两种说法,哪一种说法合理些呢?我倾向于前一种,五斗米指少量粮食。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从句法上讲,“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等于“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为五斗米道折腰向乡里小儿”或“为五斗米道向乡里小儿折腰”都不合语法。其二,这句话的上文是关于做县令时官田的粮食出产:“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上下文都没有任何涉及五斗米道的内容和词语。

5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在他生前和死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乏人问津。直到陶渊明死后一百年左右,南朝梁太子萧统才开始搜集陶渊明诗文,将其编辑成书,并且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才广为人知,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和欢迎。

萧统以后,历代文学家和文学史家,几乎没有不对陶渊明其人和诗文推崇备至的。随手举些例子:

钟嵘《诗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白居易《题浔阳楼》: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悬。

苏轼《与苏辙书》: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惠洪引苏轼语: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夜话》)。

有人引杜甫《遣兴》诗“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几句,以为杜甫对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心存微词,评价不高。其实这是误解,杜甫这里说的,是陶渊明的思想未能忘却社会现实,不是说他的诗歌艺术未臻美善境界。《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两句,足以说明杜甫对陶渊明的推崇备至。

还是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萧统对陶渊明的评价吧: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群类,抑扬爽朗……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汙隆,孰能如此乎!(《陶渊明集·序》)

6

自从钟嵘给陶渊明戴上“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桂冠后,人们更多地关注陶渊明静穆平和、飘逸旷达的一面。但是,历来都有人不曾遗忘陶渊明的另一面,关心现实、不满现实的一面。例如:

杜甫《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韩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邪?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朱熹《朱子语类》回答有人韦应物跟陶渊明相比如何: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

顾炎武《日知录》:陶徵士、韦苏州,非直狷介,实有志天下者。(顾炎武举例: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了解陶渊明的这一面,也是读懂《归园田居其一》的先决条件之一。

7

最后,归纳一下陶渊明逃离官场、回归乡村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方面,二是性情方便。环境原因,可以分为政治环境和生存环境。性情原因,包括心地善良、渴望自由、喜爱山水等方面。

东晋时期,司马氏实行恐怖统治,加上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你死我活的矛盾。正如苏轼《读晋史》所言:“沧海横流血作津,犬羊角出竞称真。中原岂是无豪杰,天遣群雄杀晋人。”对陶渊明这样的人而言,不但没有任何实现政治理想的希望,就连生命也随时面临着危险。明哲保身,远之则吉。陶渊明的逃离,主要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失望,绝望。鲁迅所说的“金刚怒目”式的一面,就是失望、绝望之余的愤懑。

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富有仁爱精神,对底层百姓怀有慈悲恻隐之心。作彭泽县令时,为了帮助家里解决生计问题,送一个劳动力给儿子,帮助耕种,写信嘱咐儿子:“此亦人子也,可善待之。”为官,必然要做朝廷的帮凶,为了征收赋税,难免要鞭挞黎民百姓。这是陶渊明无法接受的事情。

陶渊明出来做官,有比一般人优越的条件。曾祖父据说是大司马陶侃,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太守一类的官。不用说,他的亲戚朋友中有不少人都是朝廷官员。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就是一位“家叔”帮忙的结果。陶渊明为官十余年,是迫不得已的,“家贫亲老”,他要养家糊口。按照他的本性,是不愿意做官的。初入仕途担任州祭酒(州立学校校长)时,就曾因为不能忍受职务拘束,没做多久便辞职不干了。州府征召他出任主簿,也被他拒绝了。最后一次辞官的直接原因,《陶渊明传》明白交代出来有两个:一是要“束带”见督邮,二是要向督邮折腰行礼。第二个原因,有清高、傲慢的成分,第一个原因,主要是受不了礼仪的拘束。

陶渊明自称“性本爱丘山”,从他的诗文看,并不准确,他真正爱的是乡村生活,是跟乡村邻里之间无拘无束、平等相处。陶渊明实在不像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诗人,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写日常乡居生活的,几乎不见名山胜水的踪影。文学史家称陶渊明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我认为,去掉“山水”二字,或者将这二字换为“乡村”,倒更准确些。

                                                  2017-12-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渊明辞官
中国国学网-- 简述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四次辞官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1月28日 · 归去来兮辞,田园何日归?
陶渊明:世人都羡我淡泊归田园,哪个真懂我满腹的悲欢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