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章、魏明帝的两面人生

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丕,成为山阳公,在远离政治漩涡的浊鹿城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平静的一段时间。234年,在山阳与诸葛亮同年去世,享年54岁。这就是这个大汉天子的一生,充满了无奈、苦难、眼泪和鲜血。他没有做错什么,尽管他善良、聪明和受过良好的教养,但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如果刘协生在太平盛世很可能是一个明君,但最终什么也没有,甚至还不如一个平民百姓虽然清贫但可以心灵平静的过完一生。终于他死了,带着一个时代一同离去,对于他来说这倒真的是一种解脱。

01、末代皇帝汉献帝 

如果说诸葛亮的死,标志一个时代的终结你有异议的话。那么,另外一个似乎南辕北辙的人的死,会让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确实走到了最后。这个人就是刘协,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也在234年这一年走完了他的一生。诸葛亮和刘协的死,暗示着人们,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提醒着人们将跌跌撞撞的闯进另一个陌生时代。 

那个拘谨而又狂放,质朴而又厚重的汉朝结束了。那个千百年以来为后人敬仰、津津乐道的既进取、又质重,既张扬,又含蓄,既简单、又通脱的充满了人类本真的汉文化的时代,甚至后来我们这个民族都以此为名的汉文化的时代,结束了。虽然在此之后,还有很多自称汉朝刘氏后裔的人创立了微不足道的小国苟活于世不久就被时代大潮淹没,但那些都是大浪淘沙中泛起的沉渣。那个确立我们民族精神世界以及三观的伟大帝国,那个我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的时代,结束了。 

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母亲为王美人。在东汉百年的历史中,皇子短命或者甚至是夭折的比例之高,简直成了一种惯例,究其原因,大抵是权力斗争所导致。当时汉灵帝宠幸何皇后,何氏外戚专权于内朝,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害怕被何皇后所害,所以将出生没多久的刘协交给董太后亲自抚养。后来,王美人果然被何皇后在药中下毒害死,刘协尚未成年便失去了母亲。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在董太后的保护下,刘协躲过了外戚党的迫害,总算没有夭折。公元189年,汉灵帝终于没有熬过东汉一朝皇帝短命的诅咒,33岁就撒手西去。在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的授意和安排之下,立何皇后的亲生儿子刘辩为帝,是为汉少帝。

9岁的时候,刘协目睹了东汉王朝最后一次外戚势力和阉党之间的倾轧。先是大将军何进优柔寡断,原本是想谋诛宦官,结果因行事不密,反被抢先动手给杀了,引起都城洛阳一片混乱。接着,袁绍等人打着为何进报仇的借口进入洛阳城,处诛杀宦官。场面混乱之极,一开始还只是杀宦官,后来袁绍纠结的乌合之众基本上是碰见没长胡子的就杀,为了免于被误杀,很多人只有脱下裤子口中大喊着我不是阉党,才幸免于难。在一片混乱之中,刘辩、刘协兄弟逃出人间地狱一般的洛阳城。彼时刘辩12岁,刘协9岁,也就是现在二三年级小学生的年纪。逃出城的两兄弟,直到晚上又饿又渴,只得摸着黑想回到洛阳城,一路之上狼狈之极,后来又被董卓的兵士抓住,松紧城去。

少帝刘辩在与董卓的对谈中吓得大哭不止,说话语无伦次,整个一个六神无主。而刘协却是临危不惧,非常从容的对答如流,董卓立刻就喜欢上这个只有9岁的刘协。而且刘协是由董太后养大的,董卓认为自己与董太后同族,于是董卓把自己当成了当代的周公,当即下令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就这样,刘协在董卓的扶持下当上了皇帝,是为最后一个东汉皇帝汉献帝。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联合吕布除掉了董卓。不料司徒王允竟下令剿灭凉州军阀,原本已经逃散的董卓的部将,又在李傕郭汜的号召下重新集结起来,回身攻打长安。西北军阀的战斗力也是不俗,三国时代第一武将吕布竟然败下阵来,弃城而逃。汉献帝刘协又落入了李傕、郭汜的手中。后来西北军阀内部又发生了内讧,李傕、郭汜之间相互功伐,刘协就像个战利品一样被不同的军事势力抢来抢去,毫无国君的威严可言。

这段日子应该说是刘协少年时期最痛苦的回忆了,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说复兴汉室了。一国之君都是这样,一众大臣就更惨了,自尚书郎以下的官员还要亲自出城去采野谷充饥,有的甚至因没有找到粮食而饿死,可谓处境凄惨。

汉献帝刘协基本上是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度过他的少年时期的,他在等待时机,摆脱目前的困顿的处境。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渴望得到应有的尊严和权利。作为一国之君的汉献帝刘协,一直就生活在这样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中,一个皇帝还要担心下一顿饭的问题。就这样,刘协一直在等待时机,摆脱目前的困顿的处境。

天无绝人之路,后来中原诸侯联合起来对西北军阀展开了绞杀,兵荒马乱之中,汉献帝在董成的保护下逃出了长安。此时袁绍占有青、幽、并、冀四大州,是北方势力最为雄厚的军阀,而且袁家号称四世三公,从政权的合法性方面是最为正统的。从感情上来说,汉献帝是感觉和袁绍最为亲近的,所以拥戴着汉献帝的董成本来一心想投奔袁绍。但结果却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袁绍认为汉献帝是董卓所立的伪皇帝,对其合法性不予认可,对于汉献帝的千里来投不理不睬。作为中原诸侯盟主的袁绍明确表示的对于汉献帝合法性的不认可,刘表、吕布等人也纷纷站队,对汉献帝不予承认,终于逃出狼窝的汉献帝陷入了流离失所的境地。

这就尴尬了,堂堂的东汉皇帝流落在黄河岸边,无处可去。

此时,曹操得知汉献帝离开长安的消息,马上派人的前去袁绍的地盘迎汉献帝来到许昌。

这样的行为,你觉得是曹操在挟持汉献帝么?或者,你觉得曹操在所谓的挟持行为的初衷还是要利用汉献帝达到自己阴暗的目的么?在当时的天下虽大,但是汉献帝却无处可去,诸侯们纷纷把对这位董卓所立的伪皇帝当做烫手的山芋,避之唯恐不及。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曹操心存汉室,把汉献帝当做领导看待,不但派人去接,而且出许昌三十里亲自热情迎接。汉献帝刘协过了这么多年流离失所的日子,现在终于有人把自己当皇帝了,对自己起码有了表面上的尊重。看到来来迎接自己的曹操,像是看到了亲人那样激动。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汉献帝甚至不等进入许昌城,就迫不及待的大笔一挥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候,并同意曹操请求的迁都许昌的建议。曹操作为当时力量只有兖州一部分的小诸侯,终于手握了天命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

令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势力本来相对弱小的曹操在拥立汉献帝建都许昌后,一下子就拥有了作为中央政府号令天下的优势,面对汉献帝的号令,地方军阀哪怕不愿服从,起码也得做做样子。当然,你可以说汉献帝刘协得位不正,但是放眼天下也没有比刘协更具权威性的人了。当时曹操北面有袁绍,南面有刘表、袁术,东面有吕布,都对当时势力还相对弱小的曹操虎视眈眈。汉献帝的到来,使这三方顿感压力倍增,吕布表示拥护中央朝廷,立即解除了和袁术订立好的同盟关系。后来袁术称帝,立即遭到了四方诸侯的声讨,很快在众人的攻伐之下灭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献帝这个唯一的正朔的存在。官渡之战中,刘表本和袁绍是同盟关系,由于汉献帝发诏书,命天下诸侯讨逆,而不敢发兵袭击曹操后方,而是采取中立态度任凭曹操和袁绍斗得你死我活,这解除了曹操与袁绍作战的一个很大隐患。西北拥戴汉献帝的马超也出兵援助曹操。就是因为这些拥戴汉献帝的力量的存在,使得本来一场六比一的群殴,成了袁绍和曹操的单挑。最终,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再也无力回天,曹操也一战成为天下诸侯的翘楚。

当然,你可以同意对于曹操的评价“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但是,你无法否认,在建安年间遇到曹操,是汉献帝刘协这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好的时光。

建安元年,命运多舛的汉献帝遇到了曹操,终于结束了流离失所的日子。这一年,刘协16岁,从他9岁开始做皇帝,基本上度过了整个少年时代,直到现在才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也只有从这时候开始,才算有了皇帝的威严。

前面曾经列举过东汉一朝皇帝尚未成年就夭亡的比例,可以说,除了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外,享年最高的就要算刘协了。对比一下他的那些列祖列宗,你才会知道刘协有多么幸运。正是因为曹氏父子的善待,刘协最终才没有落到曹髦、李煜等人的下场,最后以山阳公的爵位而善终。如果从末代皇帝得到善待或者活得长这个角度来看,刘协的待遇起码能够排进前三名。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汉献帝41岁,这一年征战一生的曹操死去,传位给曹丕。同年,汉献帝看尽一生荣辱,最终选择禅让给曹丕。曹丕接受禅位,自称魏文帝,追封父亲曹操为魏武帝,三百年的大汉王朝自此寿终正寝。魏文帝曹丕选择善待刘协,封刘协为山阳公。

“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后汉书》

接到逐客令后,刘协搬出了那座充斥着血腥,弥漫着权诈,没给他带来多少荣耀却给他带来无尽屈辱的皇宫。山阳公刘协虽然爵位为公爵,但生活自给自足与普通百姓无异,以医为业,造福百姓。刘协做山阳公的事迹,在正史中没有太多的记载,但修武一带却至今流传着他广施仁政、亲民爱民之事。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有一个以山阳为名的行政区域--山阳区,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后人对于这位末代天子的怀念。

据说在现在,在焦作市修武县有一座禅陵,还有世世代代为其守陵的农人。禅陵,据说就是汉献帝刘协的陵冢。几年前,路过焦作市的时候,还曾经专程前去凭吊。虽然没有秦皇汉武帝王陵冢的气势,但郁郁葱葱,安详宁静。

山阳公刘协,在远离政治漩涡的浊鹿城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平静的一段时间。234年,在山阳与诸葛亮同年去世,享年54岁。

这就是这个大汉天子的一生,充满了无奈、苦难、眼泪和鲜血。他没有做错什么,尽管他善良、聪明和受过良好的教养,但他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如果刘协生在太平盛世很可能是一个明君,但最终什么也没有,甚至还不如一个平民百姓虽然清贫但可以心灵平静的过完一生。终于他死了,带着一个时代一同离去,对于他来说这倒真的是一种解脱。

故事没有结束。

这个叫做山阳国的撮尔小国没有消失,一直传位四代。一直到309年,西晋年间的永嘉之乱被胡人,就是号称自己是刘邦后人的前赵匈奴人刘渊所杀。

想来也真是可笑。

这依然不是结束,根据日本的古籍《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纪》记载,第四代山阳王的弟弟刘阿知在匈奴人肆虐之时举家为了躲避战乱漂洋过海,来到日本。被当时倭奴国王封为东汉使主,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据说今天日本的奈良县妙见山有阿知宫,就是其后人祭祀这位献帝后人的地方。

刘协,这个历经磨难的末代皇帝,虽在乱世中飘摇但仍心怀悲悯以其医术护佑一方百姓,也许这,就是所谓不失赤子之心。在多少当年不可一世的豪强世家都灰飞烟灭的时候,他的后人还能够于行将被屠戮之际漂洋过海,在遥远的东方保留一丝血脉,这也许就是造化在怜悯这个生而不幸的孩子。

 02、蜀汉的后诸葛亮时代

但是无论如何,诸葛亮死了,作为蜀汉实际拥有最高权利的人,在蜀国有着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驾鹤西去。面对诸葛亮突然死去,留下的巨大的执政权利的真空,蜀国政坛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动荡。由于诸葛亮临终前对于蜀国朝政进行了严密的布控,姜维作为武将继续进行北伐中原的行动,虽然说动作和效果已经越来越小,北伐成功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在朝廷中,诸葛亮授意蒋琬作为其政治领袖的接班人,而蜀国第二代丞相蒋琬也非常忠实的执行了诸葛亮既定的政策,那就是继续依靠荆州帮的势力,打压本地派的力量。后主刘禅,经历了被诸葛亮压得死死的初登基的几年时间,终于熬死了诸葛亮,想着自己可算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番。这个时候,蒋琬执政以后,对于刘禅的钳制和操纵更有甚者。刘禅对于诸葛亮以及其留下的并且依然拥有非常强大势力的执政集团,具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种抵触情绪之强烈,在诸葛亮死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上显露无疑。

当诸葛亮的棺椁运抵成都,蜀国上下一片悲愤之情,面对国内汹涌的舆情,而后主刘禅却下令禁止官员奔丧。《三国志.谯周传》中有记载“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这段史书的记载很明确的告诉我们,闻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主刘禅并没有像《三国演技》描写的那样“出城二十里相迎,并且放生痛哭”,在其禁止百官前去吊唁的命令之下,只有谯周一人因为跑得快赶去看了最后一眼丞相,并且最终只有谯周孤零零一个人参加了诸葛亮的葬礼。更有甚者,在后来刘禅不但不许群臣为诸葛亮吊孝,而且,朝臣和民间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后主刘禅也以不合礼仪为由加以拒绝。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

      《三国志.诸葛亮传》

在这样的执政背景下,刘禅注定不能与以蒋琬为首的执政集团和睦相处,于是刘禅便转而依靠宦官黄皓,希望用宦官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百官对自己的压力。这样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之时,引入宦官作为第三股势力的情况在汉朝三百年的历史中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现在又再一次在老刘家的蜀汉帝国里重演,也算是继承了大汉朝政治斗争的光荣传统了。于是,在黄皓以及其宦官势力的积极运作下,蜀汉朝政被弄得乌烟瘴气,连诸葛亮钦定的掌握军权的最高统帅姜维在成都都带不下去,只能被排挤到天水去戍边。

诸葛亮的死,是三国时代乃至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它同时也引发了三国时代一连串重大事件的连锁反应。

在曹魏这边,诸葛亮的死讯传来,魏明帝曹睿也是松了一口气。蜀汉这边彻底消停了,再也不会隔上几年就来那么一次了,但是该赏的一定要赏。于是,曹睿派出了钦差大臣辛毗来到渭河西岸,宣读自己的亲笔诏书。

  “诏曰:大将军、征西大都督司马懿力挽狂澜,驱退蜀寇,毙其酋首诸葛亮,居功至伟,着晋位为太尉,增邑三千户,并立刻单身返京面圣,朝廷另有大任托付。钦此!”司马懿经过此战,升任曹魏帝国的太尉,这个官职是所谓的三公之一,也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掌握全国的兵马。通过一系列战役,司马懿终于一步一步的走上了魏国军界的最高平台,成为这个国家拥有呼风唤雨之能量的人。

   另外一件重大的事件是,汉献帝刘协在诸葛亮死后不久,也传来了死讯。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心念着恢复汉室彻底无望,暴毙而亡。

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是曹睿派来的钦差大臣辛毗带给他的。

  司马懿悚然一惊:“山……山阳公故亡了?”

  这个消息的爆炸程度一点儿不亚于诸葛亮殒命五丈原的消息,辛毗扫眼看了看四周,凑过来向他附耳说道:“洛阳城里传言说,山阳公是在得知蜀相诸葛亮身殁的消息之后不久死的,应该是自杀的。”

  司马懿似乎可以理解刘协的绝望,诸葛亮死了,大汉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所谓哀莫大于心死,了断也许是终结痛苦最好的方法。这个曾经在名义上“君临天下”了二十多年的傀儡天子,落得如此下场,让司马懿也心生一股酸楚,也许刘协若不是生在这个乱世,不失为一位守成的明君。

  “这刘协可真蠢,就算诸葛亮能带领大军杀进洛阳,还会让他来坐天子么?诸葛亮终究只会效忠他的主公刘禅登上天子之位的。”辛毗眼唇鼓舌一番,一脸讪笑。

  “唔,大人真是高见”

   司马懿虽然嘴上这么应承着,但是他心里却是对刘协多了几分钦佩之情。刘协一心要恢复汉室不假,但他却有着一种宏大的家国情怀,哪怕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大业无法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但只要刘氏一族中任何一人能够完成大业,也终归比落在其他外人的手中更好,说不定刘协还在暗暗地等待机会再一次禅位给刘禅。如今希望破灭,黯然辞世,也算是不愧对刘氏的列祖列宗了。司马懿心想,刘协之贤明远胜曹丕,想曹丕哪怕大魏终将大权旁落,也不愿将权柄授予宗室。黄初年间曹丕大兴牢狱将曹植、曹冲等人致死,皇亲国戚牵涉其中的更是不计其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宗师凋敝,在曹睿年间竟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境地,只能一再的依靠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外姓大臣,最终导致了大权旁落的境地,可惜可叹。

04、雄才大略和荒淫无度集与一身的魏明帝

司马懿在挫败蜀汉六次北伐,耗死诸葛亮的这一年,已经56岁了,搁现在就已经到了退居二线的时候了。而魏明帝曹睿23岁才登基,六年后的今天现在也不过29,还没有到而立之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曹睿都不会死在司马懿的前头。此时的司马懿虽然心中充满了万丈的豪情,,但此时真的一心就只想在自己退休前多积攒些功绩,得以光宗耀祖,对于他来说家族的强盛和源远流长更重要。再一个可能就是由于曹睿对自己还是有所怀疑,以此向皇帝表忠心,让皇帝放心。篡夺曹家的天下,司马懿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对于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的梦。

毁掉三国时代神一样的诸葛丞相的功业,让蜀汉在恐惧中走向末路,当然也是司马懿如此这般的快感之一。所以,也许是出于争取更大功勋的欲望,也许是职责所在,在已经走上了太尉的新的领导岗位之后,司马懿向魏明帝曹睿建言,趁现在蜀国国内空虚大举伐蜀,一劳永逸的解决蜀地这个最大的威胁。

但是,对于这样的合理化建议,曹睿的回答竟然是断然拒绝。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深刻的影响曹魏的统治者魏明帝曹睿。

魏明帝曹睿23岁登基,从一登基整个曹魏帝国就没有一天消停过,作为一国之君的闲适与纵情声色他是一天都没有体验过。从青龙二年即位之初的东南方向孙权前来扫秋风,到后来的孟达造反,然后就是西边蜀汉诸葛亮北伐一共来了六回,一直到青龙二年诸葛亮累死才算彻底消停了。曹睿作为曹魏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早已没有了第一代君主曹操兴复汉室和吞食天下的左右为难,甚至也没有其父逼献帝退位所承担的天下人的责难,他一继位就已经是曹魏帝国名正言顺的国君,既没有一统天下的沉重责任感,也没有始作俑者的负罪感。但是在他执政的前六年中,帝国的四境不得安宁,曹睿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为了稳定军心,有时还要御驾亲征,这个一国之君当得真是比劳模还要辛苦。

终于能过几天消停日子了,这个司马懿竟然又要建议打仗,一定要坚决将他这样工作狂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

于是,一心要抓紧时间过几天放荡日子的曹睿,立刻就将其荒淫无度和沉湎享乐的一面表现出来,登基初年被外部危机压制的骄横奢侈的本性被彻底的释放出来。诸葛亮的死,让原本持续存在的军事压力骤然减轻,原本还有一些明君风范的曹睿一改往日勤勉国政,下令大兴土木,修筑宫殿。

在兴建楼堂馆所方面,曹睿比其父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到了一种病态成瘾的地步。洛阳的崇华殿失火烧毁以后,曹睿下令不仅要重建崇华殿,而且还在其旁边建了许昌宫、洛阳宫、昭阳太极殿等一系列宫殿。甚至突发奇想,把洛阳旁边的邙山铲平,在上面盖大殿,遥望黄河。似乎老天爷对这种不顾民间疾苦大兴土木的做法也感到愤怒,第二年又是一场大火把刚盖好的崇华殿以及周边的宫殿群烧了个干净。曹睿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是反思自己劳民伤财的行为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而是再次下令,在原址上重建,而且更为奢华,规格更高。

魏明帝曹睿沉湎于狩猎游乐,在洛阳修建皇家专用的狩猎场,狩猎场中的麋鹿太多,冲出猎场,啃食庄稼。但是民众眼看着庄稼被啃食干净也不敢动这些麋鹿,因为朝廷有令不能猎杀皇家猎场的麋鹿,否则以杀人论处。曹睿喜欢南方的珍宝古玩,就像他老爸曹丕当年一样,用北方的战马向东吴换取南方的奇珍异宝。江南并不出产战马,战马对于东吴来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孙权面对着这样赚钱的买卖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曹睿用大量的优良的战马换来了珠玑、翡翠、玳瑁等。

曹睿不但在大手大脚乱花钱方面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在荒淫无度方面也是载入了史册。《魏略》中记载,魏明帝下令将百姓的妻子配给戍边的战士,并把其中有姿色的女子填充后宫。曹睿时期,后宫佳丽数千人,并且给这些皇宫小老婆比照朝廷百官给予相应的官位和俸禄。后宫女人们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方面,远比那些辛辛苦苦操劳国事和刀口上舔血的男人们高得多,妇女的社会地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曹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权主义者”。

前面说过,魏文帝曹丕娶三国时期第一美人甄洛为后,后来甄洛年老色衰,魏文帝又宠幸郭女王,废甄后,立郭后。在郭后的挑拨之下,将甄后赐死。“披发覆面,以糠塞口”,死状甚惨。

魏明帝曹睿登基后,听说了自己生母的悲惨遭遇,逼迫自己名义上的母亲郭太后自杀,并且也是“披发覆面,以糠塞口”。

冤冤相报,有时候造化就会把你安排进一个残忍的轮回。

就在魏明帝曹睿站在一个被侮辱被伤害的孩子的角度,怨恨郭太后与自己的生母争宠,同时也怨恨自己的父亲不顾结发夫妻之恩而将母亲赐死的时候。曹睿也因为宠爱另外一个郭姓女子而将自己的原配毛皇后废掉然后赐死,简直是曹丕所作所为的翻版。

而且似乎比其父曹丕更加过分,更加令人齿冷。

魏明帝曹睿与新欢郭夫人喝酒取乐,郭夫人好心建议要不要把毛皇后叫来一起喝酒,曹睿拒绝还说千万不要告诉毛皇后。结果毛皇后不知怎么就知道了,第二天问曹丕,昨天喝酒喝的开心么。曹睿当时就羞愧难当,就像是偷东西的孩子当场被人抓住那样窘迫。恼羞成怒,当下就下令把当天伺候的下人全部杀死,过了几天可能还是觉得太没面子,又下令将毛太后赐死。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点儿争风吃醋,但是曹睿的小心眼儿碰上嫉妒心奇强的毛太后,这后果就无法挽回了。

曹魏皇室,已经进入了一个残忍的轮回。

在历史上这种后宫充斥美女,荒淫无度的皇帝反而子嗣稀少。魏明帝曹睿就是这样,自己嫔妃无数却只有一个女儿,还没成年就夭折了。眼看着越来越不行了,就从宗室中抱来了两个儿子,一个封为齐王,叫曹芳,另外一个秦王叫曹询。由于越来越荒淫无度,曹睿在景初三年的时候就已经一病不起,并且临危让司马懿和曹爽一起顾命辅佐小皇帝曹芳,死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岁。曹家三代君王,一个比一个短命,三个人都没活过一个司马懿,这也是导致最终司马家代曹家的重要原因。

05、帝国的北方 

相对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皇室的爱恨情仇,北方游牧民族不断的侵扰对于曹睿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麻烦。

其实北方的困扰是历史问题,由来已久。

首先是匈奴。202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被曹操大败,面子上挂不住,竟然给气死了。袁绍一死,他的三个儿子为了抢地盘打成一团,曹操正好趁机去收拾袁绍这三个不争气的儿子,顺便统一北方。趁着曹操去河北,呼厨泉单于终于逮住机会出来抢一票,曹操早有安排,马超和庞德二将将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又抽了个七荤八素,呼厨泉再次臣服。曹操眼见着南匈奴一次次的反叛,确实已经丧失了耐心,决心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的问题,省的三天两头的给自己添堵。于是就趁着呼厨泉来请罪的时候将其扣押,同时将匈奴分割成五部,并且内迁至中原,严加看管。至此,南匈奴彻底灭亡。

另外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势力是乌桓。

在匈奴之前华夏的北方曾有一个烜赫一时的民族东胡,匈奴的一代圣主冒顿单于击败东胡成为北方草原的主人。东胡的残部作鸟兽散,逃入鲜卑山的一支成为后来的鲜卑人,逃入乌桓山的一支成为后来的乌桓人。后来就是正处在巅峰期的匈奴人被更为凶猛的霍去病打的满头包,分裂成南北匈奴,北匈奴一路跑到俄罗斯草原。

此时乌桓在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以踏顿为单于的部落,趁着匈奴分裂,趁势占领了匈奴退出的北方草原,袁绍其时正被曹操逼得快没路走了,就与踏顿联合对付曹操。跨民族组建的反曹联盟一仗还没打,袁绍就因为官渡之战输了老本给气死了。建安十年,曹操斩袁绍的儿子袁谭于南皮,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被曹操打的无处可躲,只好跑到乌桓的地盘寻求政治避难。想着曹操不会纵兵千里讨伐乌桓辽西,这两个人就做了带路党,经常带着乌桓侵扰幽州、并州一带的边界。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辽西的威胁,并且除恶务尽将袁绍的残余势力彻底清剿掉,曹操亲帅大军于建安十二年出兵辽西。乌桓打家劫舍的好日子还没过几天,突然就听说了曹操千里奔袭柳城来讨伐乌桓的消息,乌桓的首领踏顿早有耳闻,于是踏顿早早就埋伏下重兵。曹操本来打算出塞走海边讨伐柳城,但是天下大雨,道路艰险,而且乌桓重兵把守。在田畴的带领下,辟出一条小路,北出人迹罕至的卢龙塞,一路开山填谷,直取柳城。一直到曹操大军距离柳城只有二百里的时候,踏顿才发现曹操的大军已经从身后向自己扑来。踏顿慌忙之下,率领大军回军守备柳城。曹操丢下主力和辎重,率领八百精锐虎豹骑占据了乌桓回军驰援的必经之路的白狼山。踏顿得知消息后精锐尽出将曹操团团围住。大将张辽自告奋勇冲下山斩杀踏顿,曹操大喜,将自己的大红战袍披在张辽的身上,勉励其奋勇杀敌。张辽敏锐的寻找战机,率虎豹骑在包围的如铁桶般乌桓铁骑中撕开一道口子,直取踏顿。乌桓首领踏顿眼看着自己铁桶一般的骑兵包围竟然被硬生生的隔成两半,还没来得及下令迎战,一团烈火般的张辽忽然就出现在面前,犹如神兵天降一般。踏顿留在脑海里最后一个画面就是张辽急速砍来的刀,一道致命的黑影。

张辽一马踏乌桓,电光火石之间手起刀落于阵中将踏顿斩杀,乌桓铁骑军心大乱,一败涂地。曹操此次对风头正劲的乌桓的奇袭,堪称当年霍去病率八百精锐深入漠北斩杀匈奴左贤王之战的翻版。张辽此战中表现的霸气十足,是其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战绩。这种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法,在后世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斩首行动。

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

《三国志》

曹操东征乌桓,得胜而还,踌躇满志。

 听说了曹操在白狼山一战杀踏顿平乌桓的事情后,如丧家之犬般的袁尚和袁熙再一次踏上了亡命天涯的道路,投奔辽东的公孙康。公孙康面对这两个倒霉孩子,二话没说,杀了然后把首级献给曹操,表示恭顺。辽东的公孙康可不是《三国演义》里那个武力渣渣形容猥琐的出场次数少到如果你不仔细看都看不到这个名字的小角色,公孙康号称辽东之王,势力范围曾经达到朝鲜半岛,这个辽东的故事因为跟司马懿有关系,所以在后面还会讲到。

闻听曹操干净利索的解决了乌桓,鲜卑王轲比能立刻表示臣服曹操。

破匈奴,战官渡,平北方,凌乌桓,服鲜卑。此刻的曹操,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的巅峰,站在了整个远东的巅峰。

就像当年对于黄巾军的战俘一样,对于俘虏的乌桓人,曹操没有采用一般将领对待战俘的处理方法将他们杀掉或者充为奴隶,而是将他们建制不散的编入自己的军队中,在以后的征战中成为曹魏坚强的乌桓铁骑。曹操这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做法显示了其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胸襟和胆魄,在曹操的眼中没有门第、阶级甚至种族的界限,只要你能为我所用我就要让你发挥出你的能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踏顿领导下白狼山一战中似乎不堪一战的乌桓战士,在后来的十几年间在曹操的调教下,纵横南北,真正发挥出他们鬼神一般的真正的战斗力,成为敌人为之胆寒的铁骑部队。

曹操一战换来了十五年魏国北方的安宁,也就是说,柯比能老实了十五年。

鲜卑的柯比能是闻讯臣服,与匈奴和乌桓有着本质的区别,匈奴和乌桓被曹操彻底打残,族人离开祖先生活的北方草原内迁,而鲜卑因为柯比能的识时务没有经受过曹魏实质的打击,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这十几年时间里,鲜卑各部落逐渐南进、西进,占领了原先匈奴和乌桓占据的东北和北方的草原。势力范围从鲜卑山向西一直到达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凉城至山西大同一线。按照地区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东部鲜卑、北部鲜卑和西部鲜卑,总人口数二百余万人。东部鲜卑后来发展成为慕容氏、段氏、宇文氏;北部鲜卑主要是指拓跋;西部鲜卑主要由河西秃发氏、陇右乞伏氏以及青、甘吐谷浑组成。

由于鲜卑部落争取了一个好态度,在建安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势力日益壮大。到了魏明帝曹睿时代,鲜卑发生了分裂,对于魏国也是时降时叛,成为魏国北部最大的隐患,势力最大的两个部落是柯比能和步度根部。

怎么办,打么?

虽然说曹睿在沉湎声色和纵情享乐的时候让人恨得牙根痒痒,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曹睿在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方面确实很有一套。曹睿发现他遇到了诸葛亮在面对司马懿时相同的困扰,曹魏集结大军而来时,柯比能的部落就一阵风似的逃到草原深处,反正游牧部落机动性强又不存在粮草的问题。曹魏大军刚一撤,柯比能就率人前来骚扰,简直像苍蝇一样打不着赶不走。新兴的轲比能部落已经成为曹魏东部的重大隐患,甚至曾经杀了并州的刺史,这就不属于骚扰了,基本上已经到了叛乱的程度了。于是,曹睿下定决心要打掉鲜卑嚣张的气焰。但是轲比能部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斗模式实在是让人抓狂,睿曾经派重兵前去剿灭柯必能,但是柯必能出色地发挥了草原民族的机动性,从来不与曹军主力硬碰硬。只是不断用轻骑快马滋扰劫掠,见到大军就跑,见到小股部队就吃掉,打又打不着,躲又躲不掉。让曹军十分头疼。

东汉末年曹魏与异族的战争三十多次,大多数是以胜利告终,但有一平一败,而这一平一败全都是对鲜卑柯比能的战事,也就是说对于教训周边游牧民族相当有心得的曹魏军队,面对鲜卑人的时候确实办法不多。

面对这样的局面,既然明着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使阴招了。于是在终于熬死了诸葛亮,西南方向终于消停了的第二年,青龙三年。

腾出手的魏明帝曹睿授意幽州刺史王雄蓄养死士,命其接近柯比能,成功将其刺杀。由于游牧民族基本上是松散的军事同盟结构,没有明确的政治体制,因此失去一个领袖往往就是致命打击。被汉武帝赶到欧洲的北匈奴,虐遍欧洲无敌手,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就因为领袖阿提拉被罗马派人刺杀了,结果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彻底崩溃了。所以,柯比能突然死亡,鲜卑人的部落联盟土崩瓦解,鲜卑部落重新回归到一盘散沙的局面,有一些甚至还归附了魏国。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这是曹植《白马篇》里的两句诗,用这句话来总结曹魏时期中原政权对于游牧民族的战绩我觉得并没有多少言过其辞的溢美。对比大汉的早期刘邦被匈奴堵在白登山,走夫人路线才捡回一条命;大唐盛世,唐军被吐蕃把长安城都打下来了,最后靠着混乱的血缘关系跟周边异族沾亲带故,才靠着这些叔叔大爷们的力量将吐蕃赶走,确实挺丢人。

曹魏基本上每次都以少与对手的兵力主动出击,平乌桓灭鲜卑。要知道曹魏的现实情况是它并不是一个像汉唐那样大一统的帝国,它只是半壁江山,西南的蜀汉和东南的东吴时刻虎视眈眈的要准备出击咬魏国一口,这是绝对意义上的四战之国。一个疏忽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强烈忧患意识,造成了魏军极强的战斗力。除了战斗力强悍之外,魏军组建了虎豹军这样装备精良打发彪悍的精悍步骑,用以在僵持阶段或者出奇之时取得胜利,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最早的特种部队。作为中原政权,魏军不光有强悍的步兵,还从西域购买良马组建了强悍的骑兵兵团,在与游牧民族大兵团的对攻中不落下风。不惟如此,魏军还装配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霹雳车,堪称世界最早的大炮,以及仿效诸葛连弩而造的连弩炮,威力巨大。作风彪悍,骑兵军团以及装备先进武器的魏军,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三国最终归于魏国不可谓没有道理。

青龙三年,北方草原最大的鲜卑部落轲比能部由于其领袖的突然死亡,各部陷入混乱的纷争之中。距离草原民族出现下一个英雄,带领他们纵马驰骋中原还有将近三百年的时间,但是至少现在,曹魏帝国的北方边境安静了。这个时候司马懿正在辽阔的渭北平原上安营扎寨,刚刚把蜀汉神一样的统帅诸葛亮熬死,并且接受了魏明帝曹叡亲笔诏书加封的太尉之职,风头一时无两,豪情万丈的望向洛阳巍峨的皇城。

在帝国北部灭匈奴、平鲜卑的伟大战争虽然司马懿基本上没怎么参与,但是没关系,很快他就要再次成为帝国的最高统帅走上历史的舞台开始他的表演了,因为这个时候,辽东正在酝酿一场大风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丕篡汉和司马篡魏,都是夺别人家江山,为何一个默认一个被骂惨
三国两大冷知识,一个比一个“上头”,尤其第二个诸葛亮都算不到
永远的鲜卑8
刘禅为啥能被司马氏善待?匈奴人为啥会打着他的旗号反叛西晋?
揭秘三国时代魏蜀吴各国之间的派系斗争,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闲话三国《曹操的两个错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