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拳需做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行拳要用心,用心才能引导内气运行,内气运行的前提,神要内敛,周身关节、肌肉皆要松沉,内气才能收敛入骨,以达到心不外驰。

心气不外散。这里提到的“心”,在现时社会里叫做意念,或叫做思想。古人常用“心’’来代替意念。拳经中曾多次提到”心”,譬如:以心行气,便利从心,心为令,先在心、刻刻在心、势势存心、刻刻留心等。《黄帝内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心是元神,脑是识神,心,脑神通后合成意念或思想。

杨澄甫宗师在十要中,对意念和内气也有描述:“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通俗的说法就是行拳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劲自到。那么意行气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首先做到身松心静。心静万物静,身松百骸柔。有了松沉劲,内气才能收敛入骨,拳谱曰:腹内松净气腾然,腹松神领气敛入骨等。

太极拳是个系统工程.虚领神顶、气沉丹田、气贴脊背,是太极拳的三大标志,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夫,应该说有了这三种感觉,才算进入太极拳之门。

练拳就是找感觉,俗话说的好,心知不如身知,不仅是心里明白拳理,重要在千体悟内劲,心里要明白.身上有感觉,叫做理论联系实际.功夫才算是自己的。虚领神顶.就是使丹田之精气,过尾闾,经督脉上达泥丸宫.化为虚灵之神,放于百会穴,指挥全身,有了虚领顶劲,满身就有一种轻灵感;气沉丹田.丹田是任、督、冲三脉汇集之处.俗称气海,也是奇经八脉总源。



丹田气的养成、集聚与运行,必须在极端松柔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而丹田气的集聚与运行就产生了内劲。在推手时,如何把对方之力吞食化为无有呢?就是利用内劲,利用松沉功夫。接招时,随着吸气将彼力收敛入脊骨,或沉入涌泉。钻入地心,这样就把彼力化为无有。

松沉劲是太极功夫,沉是检验松净的唯一标准,松的越彻底.沉劲越大.有了松沉劲,才算真正的松,做到骨挺肉坠肩松沉,如果没有肘坠,那里来的肩松沉,没有肩松沉,脖子就不会伸长。也就没有虚领神顶的感觉,气就不可能沉入丹田。

因此,按照太极内功法的要求,专门放松肩、腰、胯、踝、脚等最不易放松的部位,特别是“肩…‘肘”要不断地放松。不能起势时想到松肩坠肘,行拳时就忘得一千二净。

对待“松”只能全心全意,而不能三心二意,行拳时.每招每势,要念念不忘松、软.虚.空。久练就会感到心静体松、气沉脚稳、开合自然、呼吸深长.心扉大开、超然物外,感到肩膀像铁块一样沉重,沉劲出来了,内气才能收敛入骨。“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这句话,集中体现出三个内容,即意念(心)、内气,松沉。

世间任何事物,都分阴和阳。人也分为阴和阳,人的意念{思想)属于阳,人的身体属于阴。思想指挥行动,因此意念是阳为主导。身体是阴为随从。故拳谱曰:“意气君来骨肉臣。”

行拳时要用意念,如何用意是行拳的头等大事,无论何种拳路,何种招式,必须意念领先,意念指挥着拳式的运行。

太极拳的意念是:不用力的锻炼,一羽不能加的松柔、松静。动中求静地锻炼,行拳如轻云飘浮,似猫步轻柔。意念不是外驰,而是内敛对自己神不敛气不聚,内气下沉。以保养自身内脏.舒松各部位关节,开启各部位气机。以身体极柔松为最高境界。动作轻灵圆活,似行云流水,静水慢流,摸着体感行拳架。

太极推手也是不主动进攻。以静待动,舍己从人,用四两沾粘之法。引敌落空,尽量做到不伤人也不伤己。

学太极拳要勇于示弱.不要怕人家说你软.要学会以柔克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软克硬,以慢胜快。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胜强、以软克硬.以慢胜快。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具体体现。

1、何为内气?
行拳中提到的气.决不是自然界存在的大气,也不是呼吸的清气.而是中医学认为的内气。拳经1213个字中.对气的阐述就有14处之多.可见内气在太极拳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

传统医学认为,人身有三大宝,即:精、气、神。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主导。先天之气为阳,后天之气为阴,阴阳二气和凝,轻通腠理,穿渗膜络,深入筋骨,浅入五脏,深存丹田,周流全身,百脉融通,表里精粗无处不到。练气到极处,气皆敛入脊骨,气即是劲,故劲入髓,练劲归根,劲贯周身,则功入化境,天然逸出,此种内气,也是去病除邪,强身健体的根本。

2、内气如何加强?
内气的产生与增强.决定着三种因素。即内意的引导、周身松柔、缓慢运行。要想增强内气.首先有一个正确的意。就是内敛的意,松静的意,人称生命在于运动。其实生命更离不开安静。心静天机活泼,产生灵感,开发潜能。俗称神不敛,气不聚。

按老师的说法,叫做九松十要一虚灵——九大关节要松开。十种身法要领要正确,头顶上要虚灵,要达到“骨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的体能。

太极拳特别注重腰动,命门的两旁有先天之本的左右两肾.拳谱曰:“腰是车轴.气是车轮。“由于拳势的开合。腰轴上、下、前、后、左右不停地轮动。配合呼吸的鼓荡,以诱发增强浩然之丹田气,来补充先天之肾气,以固先天之本。

腰要松,不能用力。行拳时思想要集中。以内意引导松柔。像流水一样,意念流到哪里.松就到哪里,气就到哪里。劲就到哪里,做到外静如山岳,内动如江河。更明确地说.”松静”增强内气。故道家、佛家常以静坐来补充先天之气。叫做虚静元气生。以心行气,气敛入骨,必须以神敛,松沉为前提,这样内气才能由毛、皮、肉。筋收敛到人体最深处的骨头里。

1、松是太极拳的灵魂:是养生和技击的实践功夫。如果说松柔是体,是培养知己功夫,那么知觉功夫就是用,是培养知人功夫。不管是知己功夫,还是知人功夫,皆是从松柔功夫中锻造和提炼出来的。“松”说起来容易。上身相当困难,许多年过华甲的老拳师还说自己“松”不好。有些老拳友,练拳几十年,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松的要领。多年功夫不见长进,可见松是比较困难的。

2、松与沉的关系:太极拳的松是先松心,后松体,关节脱开,肌肉舒展,筋腱放长,精神安逸,毛孔也呼吸,达到周身放松的境界。轻生松,轻就是不用力,因此,用意不用力就是打开太极拳这一宝库的金钥匙,是走向”神明“境界的前提和必经独木桥。

沉是检验松的唯一标准。所谓沉者,松软自坠之谓,松软纯净内劲不出,肌肉有坠落感,松的越彻底,沉劲就越大。太极拳的弓蹬步,不是以前踩后蹬为主。要松腰、塌胯。骨节脱开放长,以松沉为主。脚不是五趾抓地,而是以平松落地。不踩不蹬,后腿似展未展,以不用力为度。

行拳好像在空气中游泳,感觉到空气像水一样沉重。沉劲就出来了,涌泉有根,腰有主,上虚下实,气敛入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拳不专心,功夫难上身
无极桩的体悟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汪荣安论意在拳先的三层功夫详细讲解与运用
.浅谈混元太极之气
天才道 | 告诉何为真正的“内三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