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八岁少年强奸八十岁老妇,农民对土地没感情,这才是真实的乡村

这是一篇特殊的推送,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全文约3500字,阅读约需8分钟,希望大家能耐心读完。

乌鸦曾经想过,既然有这么多电影公众号,我为啥还要去参一脚?写来写去,无非就是烂番茄、IMDB、豆瓣高分电影,一年推荐二三十部“妥妥的年度十佳”…这并不是我想干的事儿。

其实,很多读者已经发现,乌鸦想写这样的东西:源于电影,不止于电影。我希望电影是一颗小石子,丢进水里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而我想表达的不仅是那颗石子,更是那些涟漪。

说实话,很多年没看到这个片头了,如果不是因为这部扫奖无数的电影,我都以为“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早就关门大吉了。

今天,乌鸦要介绍的,是去年引起巨大反响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

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

全村167户人家,只有一个人看《新闻联播》,他就是杜深忠。

杜深忠是村里的“异类”,身体单薄、干农活不灵、打工掉过13颗牙、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文学和音乐。

在村民看来,这是典型的:会拉会唱,会耍花枪,就是不会干活。

杜深忠喜欢音乐,想买把琵琶来玩玩。

老伴说:二胡你都拉不好,还琵琶,你别在这心高妄想了。海龙大学都大二了,这还要个笔记本电脑,得多少钱?小梅十五六岁就在外面打工赚钱,供弟弟读书,你还能再让女儿出钱?你是头顶火炭不觉热。

这一天,老两口在给苹果树点花,发生了口角。

杜深忠说:咱现在这用化肥农药,都是瞎撞。每次下来的,我是哪个科学院的,我是哪里的教授,实际上都是推销化肥的推销贩子,一次一次都这种人。

老伴说:我说这果树随人的,随杜深忠,人懒,那树也懒。这不就说明了鱼找鱼虾找虾,乌噜牛找那蛤蜊咯,兵对兵将对将,下三滥才配那恶儿当。

杜深忠火了:你整天就不说那人话,你说的这是什么话…真他妈不可理喻。

这一天,又有人到村里来“杀树”了。杜深忠很看不惯:古树都被捣腾没了,都弄到城里搞绿化去了,这叫剜大腿上的肉贴脸上。

老伴又说了:人家都肥得哼哼的,你还穷得吱吱的。人家有钱的王八坐上席,你无钱的君子下流坯。

杜深忠终于还是把琵琶买了,花了690块钱。他骗老伴说只花了490块。

这事儿,最终还是被老伴发现了。老伴说:花这么多钱,六七百块钱买这么个东西。不是买墨就是买笔,不是买笔就是买本子买书…你为这个家庭想过吗?谁没有鞋?谁没有袜子?谁没有裤子?谁没有褂子?谁没有棉袄?

杜深忠说:这就是庄户娘们的素质,太低太低。人需要吃饭,精神也需要填补。我跟你说这个没用,我对牛弹琴。

老伴说:你整天讲这些素质有啥用? 穿的鞋脏袜子脏,抱着个琵琶穷酸。

终于,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杜深忠却高兴不起来。

连大带小一块算上,七千三百来斤苹果。收购价两块三毛五,也就一万五六千块钱收入。除掉七千多块钱的投入,辛苦了一年赚个七八千块钱。

用杜深忠话说:花十分代价只有三分收获。

老伴说:还不如出去打工,一年至少能赚个万把块。

杜深忠说:出去后茫然无知,啥也不懂。卖力气也就罢了,好多人还要搭上一条命。

同村就有个小伙,在贵州打工,从8米高的架子上摔下来,撞着了头,死了。

下葬那天,他孩子指着棺材问:那是俺爸爸的家吗?门口怎么这么小啊?

有老人家回道:不小,里边宽敞着呢。

杜深忠说: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工出去打工,都是被逼出去的,简直是拿人肉换猪肉吃。

时光流转,又是一年冬天了。杜深忠的琵琶还是弹不出什么曲子,老伴说:拿镢头拿锄头拿洋镐的手,还弹这个!

对于杜深忠来说,这一年也不算太糟。女儿出嫁,儿子在上大学,生活还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冬天,杜深忠对儿子说:有些人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这个土地不养人,咱这里的二亩贫瘠的土地不养人。

无独有偶,《中国在梁庄》的作者梁鸿也说过类似的话:农民爱村庄,农民想回梁庄,都是胡扯,农民不爱梁庄。没有乡村让农民去爱,只不过是因为他不得不爱,那是他唯一的归宿。农民天生热爱土地,这是一种虚妄的说法。

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2010年,她回到了家乡:河南穰县梁庄。

她用口述实录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农民生存现状的调查,这就是《中国在梁庄》

有学者这样评论:远离高谈阔论的知识分子腔,她走得远是为了走得近,她一步步走近一种更真实、有血有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看到了她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沉默和失语中,有一种东西在击打我们的心。

从古到今,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国家。追溯到三代以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来源于农村家庭。

正如梁鸿所写:如果没有故乡,没有故乡维系、展示我们逝去的岁月和曾经的生命痕迹,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奋斗、成功、失败又有什么意义呢?

看过《中国在梁庄》才发现,很多时候我对中国农村的理解过于简单片面。

比如,高速公路穿过乡村,好像是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送到了农民家门口。事实上,很多高速公路在乡村并没有出入口,“那一辆辆驶过的汽车,和农民没有任何关系”

它只是占去了乡村的土地,原本近在咫尺,吃饭就可以串门儿的村庄,现在要绕几里路才能到达。

比如,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我曾经以为,也就是一群少人照料的孩子和老人。但现实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和严重。

在《中国在梁庄》中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件:十八岁的王家少年杀害并强奸八十二岁的刘老太。

1993年,父母到新疆种地,王家少年跟着奶奶生活。两年后,奶奶过世,又被寄养在婶婶家。上了初中后,就独自一个人生活。

王家少年斯文白净,性格内向,是学校培养的尖子生。一个春天的晚上,王家少年上完晚自习,回家看了几部黄色录像。看完之后就睡觉,凌晨一点起来小便,然后跑到刘老太家,用锄头、砖头将其杀害,再实施强奸。

第二天,人们打开房门,看到这样一幕:老太太身子斜躺在床上,脚耷拉在地上,下身赤裸着。地上、床上、身上,到处是血,头旁边有块砖头,再一看,头上被砸一个大窟窿,鸡还在旁边啄来啄去觅食。

比如,农村教育问题。一个乡村教师说:最近十来年,娃们对求学明显信心不足…上大学光收费不分配,上完也没地方去…上几年大学至少得花四五万,还不如去打工。

有村民承包了校舍,养了一茬猪,白天在院里放着,晚上赶教室里。因此,有人把校门口的标语改成:梁庄猪场,教书育人。

无论是在《乡村里的中国》还是在《中国在梁庄》中,我们都能看到,一群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正走出书房,走进田野,希望用最贴近的方式,记录下中国农民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内心世界。

这部《乡村里的中国》剧组,在杓峪村住了整整373天,从村民干仗,到夫妻斗嘴,从村官的苦闷,到意外身亡的农民工…

农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活生生的展现在银幕之上。

那是高谈阔论、坐而论道的人,无法企及的世界。比如,山东人喜欢吃猪肉,杓峪村办一场婚礼,四喜丸子、煮猪肚、炒猪大肠和红烧猪肉块都必不可少。但村里却没什么人养猪,这是为什么?

因为,剧组进杓峪村时,中国猪肉价格已经连续几年下降。仅在2014年1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即达4.3%。杓峪村的猪出栏,一斤才8块钱。

比如,很多文人夸大土地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说什么“农民天生热爱土地”。但无论是在《乡村里的中国》还是《中国在梁庄》中,我们能看到,现在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一种利益关系。

土地上那点微薄的收益,让他们没法去热爱土地,而土地也没有热爱过他们。农民当然想进城,城里有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医院,更便利的生活配套,能过上更光鲜的生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果,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凭什么要求农民必须返回乡村,这样的要求是不公平的。

一直以来,中国农民的形象,被固化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灰尘满面的麻木,是呼天抢地的悲喊。另一种,是数着钞票的幸福,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

但《乡村里的中国》和《中国在梁庄》则告诉我们,真实的中国乡村,真实的中国农民,绝不可能如此简单,他们和城里人一样,他们和这个国家一样,复杂而具体。

比如,很多人认为农民愚昧无知。但杜深忠就颇有见识,书法写得极好,在我看来不比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差。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也不比很多知识分子差。

比如,很多人觉得村官都是流氓恶霸。但我在《乡村里的中国》中看到的张自恩,分明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村子的发展,为了村民的利益,为了调解那些复杂的纠纷,他耗尽了心力。

张自恩说:干一年支部书记,也就是赚了一肚子酒。从邻里纠纷到两口子打架,矛盾错综复杂。把人拉到一起,几盅白酒下去,连劝带开导,有时还得吓唬几句。这些问题,只能在酒桌子上才能摆平。

中国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中,有三个铜像,从右往左分别是:工人、农民、解放军。农民站在正中央。

但是,中国农民并没有站在国家舞台的最中央,他们站在舞台的边缘,一不留神,就会被挤下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深忠:土地不养人,我对土地一点感情都没有
《中国在梁庄》:他们心中微弱的光芒永不熄灭
令人窒息的真实|纪录电影《乡村里的中国》
翟以刚‖《杓峪,中国里的乡村》◆淄博
困在乡村:探访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主人公杜深忠(附视频)
中国的B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