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南“一线城市”!城内悬崖挂着金丝楠木雕凿的悬棺,遗骸都没门牙

在电视里,古人都是会轻功的,飞檐走壁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所以,当电视里出现悬棺时,大家更是见怪不怪了,反正古人会飞。

而当我们21世纪的现代生活里出现悬棺时,大家还是会不免惊叹和好奇。


卡着悬棺的“一线城市”


在云南省内有一个被称为“一线城市”的小县城里,还真“卡着”许多悬棺,它就是云南昭通的盐津县。


而这里的“一线”其实说的是盐津县的形状。

县城的两旁是悬崖峭壁,一条河流从中穿过,即使最宽的地方也不足30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30余米,从上往下看的时候,就犹如一条线一样。


而峭壁上的悬棺,则给这座小县城增添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曾被干部大规模破坏

据说以前这里的悬棺更多,直到1951年,一个南下到豆沙关任职的干部王兴明,出于好奇就命令通讯员爬上崖壁一探究竟。

而当时围观的群众也很多,他们就抛下了很多棺木让老百姓一同参观。

这是人们第一次如此接近悬棺,却也成了最大的一次破坏。原本30多具完好的棺木,现在只剩下了10具。

令人不解的是,在技术不够发达的当时,什么人才能拥有这么大的本事呢?


僰人悬棺?


当地老人流传着一个关于会飞的白人子的传说,而这些棺木就是他们放置在悬崖上的。

根据历史专家的研究,悬棺起源于先秦时期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僰人,也叫僰人悬棺。老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人子就是僰人。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了解开谜团,2015年,专家们再次登崖对豆沙关悬棺进行了科学考察。

没有门牙都掌蛮

由于棺木曾被人为干扰过,所以棺木内的遗骸虽存在却也十分凌乱。里面的陪葬品也只剩下了少量木质品和麻织品残片,早已看不出来原先的形状。

为了避免再次破坏,专家们基本都采取拍照和取少样标本的方式研究。


测定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如果是之前所说的僰人悬棺,距今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然而,豆沙关悬棺却只有600多年的历史,处于明代。

这与僰人时代相差甚远。如果不是僰人,那又是何人在此置棺?

这时,一张照片上的遗骸引起了大伙的注意,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没有门牙结合这一重要线索,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他们就是生活在明朝时期四川一带的都掌蛮民族。

据史书记载,其族人在10岁时就要敲到门牙,而自明朝建立以来与都掌蛮的战争便贯穿了这个王朝的始终。

后被明军歼灭,幸免于难的都掌蛮只有隐姓埋名,四处流亡并和当地人融为了一体,然而一些习俗却被保留了下来,悬棺便是其中一种。


从都掌蛮的性格及风俗来看,与僰人十分相似,一些学者猜测,都掌蛮人也许就是僰人演变出来的民族。

金丝楠木雕凿的棺木

专家还发现,这些棺木都是由一整块金丝楠木雕凿而成,每个至少重达1000斤。较大的棺木长2米,宽0.5米,高0.4米。

而在当时,要在岩壁中嵌入木桩,把这么重的棺木置于木桩之上。都掌蛮人是如何做到的?


绝壁上有路可走

对此,学者们有了两种比较可靠的猜测。

第一种,悬索下柩式,就是用绳索捆住棺木,从崖顶放下,到达埋葬的理想位置。而结合豆沙关悬棺所在位置距离看,崖顶至少还有500多米,这种方式根本行不通。

第二种,搭建栈道进行放置,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最贴近豆沙关悬棺放置方法的说法。


从崖壁的裂缝来看,只要随便修正一下就是一条非常便捷的宽敞道路,只需搭建约100米左右的栈道便可轻易的将悬棺送入崖壁中。

而专家科考能如此轻松的爬上峭壁,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而这恰恰也证明,悬棺被放置在绝壁上并不是无路可走。

神秘细纹

这次的考察,也有未解开的谜团

在一具未被全部打开的棺木的照片中,在内侧的棺壁上,出现了很多的细纹,高度有20多厘米,长度接近90厘米。细纹排列十分规律,类似波纹状,但起伏有些大。


专家猜测,也许是一种人为的刻纹。但是为了保护唯一保存完好的棺木,考察队不能把盲目打开,这也最终成为了留下的未解之谜。
- end -

来源:图文综合至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昭通豆沙关的悬崖上有9具棺木,科考队打开棺木发现了一个秘密
盐津豆沙关“悬棺”里的秘密?
重庆百米高悬崖上发现金丝楠木悬棺,已有2000多年历史,价值上亿
神秘消失的僰人王国
揭秘四川十大未解之谜 你知道几个
令人匪夷所思的千古之谜,神秘的宜宾“僰人悬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