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椎管狭窄是怎么回事儿(一)

张先生是我的邻居,七十多岁,人依然精明干练,有着老北京人的爽直痛快。

一天下班,张先生站在家门口等我,见着我老远就笑着说:“终于等着您了!”。

我说好久没见者您浇花了。

张先生说:嗨!住院了,又走不动了。上个月腰又疼起来了,这左腿跟灌了铅似的,走几步就走不动了。

我说:您的腰椎管狭窄又犯了?

“可不是!到医院就留着住院了。拍了核磁共振,还是椎管狭窄。大夫说先输液,如果不管事儿就手术。这都一个月了,还是走不远,想请您拿个意见。”

我仔细看了张先生的片子,跟2年前差别不大,腰椎间盘膨出,小关节增生,腰椎左侧侧隐窝狭窄,但狭窄的并不严重。

我说:您最近又累着了吧?、

“嗨!”张先生说“最近接了个活儿,推不掉,忙了个把月。”

我说:不要紧,先吃药,局部热敷,先不考虑手术。观察2-4周看看。

“好嘞!就等您这句话呢!找您就是增强我的信心。”

2个月后张先生在小区溜达。他看见我笑着说:“亏着听您的话了,现在走半小时也没问题,好着呢。”

我笑着说:您悠着点儿,别再累着。

张老爷子患的是腰椎管狭窄,这是骨科典型的老年慢性疾病,起病慢,发展也慢,就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要很多年累积,即使拍CT或核磁共振看到有明显狭窄,患者也不一定就有症状。

国外发现65岁以上人群90%-100%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韧带肥厚、椎关节骨关节炎或增生。70岁以上的人群中,存在椎管狭窄的高达80%。60岁以上没有任何腰腿痛的健康人中,核磁检查时发现21%的人有椎管狭窄。可见,狭窄不一定就有症状。所以我们称这种没有症状的为椎管变窄,而不称狭窄。

我们的脊椎是由一块一块的椎骨构成的。椎骨前面是椎体,呈圆柱状,起着承担躯干负荷的重任。椎体间镶嵌的椎间盘,起着缓冲分散压力的作用。椎体后由椎板围成一个圆孔,称为椎孔。椎骨叠摞起来,后面的椎孔就形成了一个管道,就叫椎管。椎管主要是容纳和保护脊髓,是神经的通道。

脊髓是我们大脑神经延伸出来支配身体的主干。椎体后面左右各有一对关节突,与上下椎骨之间形成椎关节。相邻的椎骨之间有椎间孔,是脊髓分离出的神经出入的通道。

我们所说的椎管一般包括中央椎管(脊髓的通道)、神经根管(也称侧隐窝,神经根通道)、椎间孔(神经根出入口)等三部分。

这些部位都可因各种因素导致变窄,像椎间盘突出、膨出,椎间盘退变导致椎体间高度变低,椎关节骨关节炎、增生,韧带变厚、腰椎不稳定、滑脱等。

脊椎不但有支撑作用,还有运动功能。椎间盘与同节段的两个椎关节形成“三关节复合体”以同步协调运动。虽然每个节段运动能力有限,但多个椎骨联合活动可产生较大范围的动作。

三关节复合体起到三点稳定的作用。但任何一点的退变都可能对其他两点产生影响。比如椎间盘退变导致椎体间稳定性下降,脊柱活动时椎关节会受到过度的牵拉或挤压,造成关节囊松弛、关节软骨损伤。

这种松弛导致的不稳定会形成动态狭窄,即随着脊柱的屈伸动作椎管会明显地变宽、变窄。

当椎间盘高度减低、关节半脱位会导致腰椎滑脱。腰椎滑脱是腰椎的作为整体的稳定性下降。

当腰椎的稳定性降低后,人体会启动自主求稳的机制。在椎体的前后缘会有骨赘增生,有的骨赘相互连接像搭了桥。骨赘就像焊接的焊点,其目的就是限制椎体的过度活动。椎关节软骨退变后也形成骨赘,使关节僵硬、疼痛,从而限制关节的活动。椎板之间有黄韧带,弹性非常好,当不稳定发生后,黄韧带会逐渐丧失弹性并变得肥厚以抵抗过度活动。这些保护机制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脊髓和神经的正常功能,造成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是个骨性的管道,非常坚硬,不像血管能够收缩舒张。突出、膨出的椎间盘从前向后挤,增生的关节从两边往中间挤,黄韧带从后往前挤,椎管因此变得狭窄,脊髓和神经的活动空间非常小,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

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有一个独特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患者坐着、躺着时什么症状都没有,跟好人一样,就是不能站立和行走,站一会儿或走一会儿,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到小腿就会出现酸沉、疼痛、麻木、无力,像灌了铅似的,必须找地坐一会儿或蹲一会儿,有的人会弯腰捶腿,只要几分钟,腿痛的症状就会缓解,又可以接着站和走了。但站和走一段时间又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骑自行车就跟正常人一样,骑个十里八里的都没问题。去超市买东西,直着腰推车走一会儿就走不动了,但弯着腰推车就好多了,我们也称“购物车征”。患者上楼就好些,下楼就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弯腰、抬腿、下蹲都挺好,腰背、下肢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压痛点,神经功能基本都正常,跟装病似的。患者家属常狐疑地问“大夫,他有问题吗?”

现在一般有两种假说解释这种症状,神经受压和血管受压。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退变,椎间隙变窄,腰椎滑脱、椎关节骨赘增生及韧带肥厚都会挤压神经根,导致神经缺血、微循环受阻、肿胀,神经营养减少,炎性物质排出不畅,继发神经功能减退。但这只能解释神经症状。

血管受压假说认为上述狭窄会引起间断性神经供血障碍。当患者坐着或躺着时,腰椎管变宽,供应神经的血流通畅,患者没有问题。站立、行走时脊椎竖直,腰椎管就会变窄,此时供应神经的血流受阻,神经开始缺血,当达到一定程度神经就会因缺血缺氧出现酸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弯腰或坐着时椎管又变宽了,血流又通畅了,神经缺血逐渐改善,症状就消失了。这有点儿像高速公路,正常是4条行车道,一狭窄就变2条了。平时车不多还成,一遇到早晚高峰就运行不畅了。坐着、躺着就是不拥堵的时候,站立、行走就是早晚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拿治疗学之骨伤颈椎病(转载)
脊柱专题
与腰椎管狭窄症进行的一场战役
对腰椎管狭窄的重新认识与治疗思路
脊柱区系统解剖学MRI读片
手术案例(一)脊柱融合手术编码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