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脚底的养生太大众,脚面您知道多少(附视频讲解)

昨天一篇中说到,脚跟的筋没事要拉一拉,拉长一寸,长寿一年,虽然有点夸大,不过对身体的好处确实不少。我看有些朋友从其他地方也知道有此方法,那就说明是普及的。脚跟昨天说过了,那么今天来说一下脚面,手心手背都是肉,脚跟脚面都重要。

脚底被熟知是因为经常被提及,脚底有很多穴位,很多反射区,这个那个的,说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脚面为什么说的少,不是不重要,也算是一种跟风吧,你说脚底我也说脚底,都说脚底了,脚面就显得不重要了。其实都很重要

脚背有什么穴位

1、脚背穴位:大敦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2、脚背穴位:太冲穴

定位方法: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3、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

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4、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

但也有很多人“未老先衰”,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年轻,但微循环瘀堵却很严重了。

经络堵塞是造成机体运作下降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俗称的“微循环”。

微循环处于身体的外端和远端,这些地方先形成瘀、堵,再慢慢向里蔓延,一般每年会瘀堵1%。

人到了50岁的时候,微循环瘀堵大概会达到50%以上,这时候人体将开始快速走向衰老。

有些人能活到100多岁,是因为他们的微循环系统能够保持畅通;

如何打通经络,防止未老先衰、健康长寿呢?老中医教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拉足背

足背拉一拉,健康又长寿。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随手转发,小编谢您

拉抻脚背可以运动肝、胆、脾、胃4条经络,起到疏泄肝胆、调养脾胃的作用。

足背部支脉从脚外侧的(足临泣)分出横向穿越脚背至大趾端(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还有胃经三条经脉至足趾端,其中胃下口支脉下经脚背进入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进入足大趾内铡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具体做法很简单,只要尽力绷紧脚面,像跳芭蕾一样,把脚背绷直,十趾尽力下压,大脚趾尤其要特别用力,因为大脚趾上有脾、胃、肝、胆四经汇集。

拉足抻足运动时如果仔细体会,能够感觉到脚外侧经络痛感从脚趾牵扯到足三里。

如果脾胃有不适或经络郁结,中趾和二趾会出现痉挛样疼痛感。

脚内侧脾经上的公孙穴及延伸向上一段会有胀痛感,只要忍住酸胀痛感,持续用力下抻足背,下压脚趾,比经络按摩还有功效。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随手转发,小编谢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寿秘诀:睡前脚背拉一拉,轻松活到98!舒经活血,胜走万步
老中医妙学,这一个动作,打通4条经络!
老中医绝学:睡前足背拉一拉,活到98,比按摩更有效!
每天足背拉一拉,活到九十八!
经络健身(抻足背运动肝胆脾胃)
经常做背筋,平息肝胆和胃口,调节胃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