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回顾宁波七十年城市发展历程!为我的大宁波点赞

民国时期,宁波城市由宁波老城区、江北和江东三个城区组成。1949年5月宁波城市解放时,解放军对这个概念是非常清楚的。190年华东野战军的《麓水报》在报道相关新闻时写道:“5月24日下午4点钟 ,一九五团就已经完全占领了江北市区”;当天晚上,部队“进入宁波城”。显然,这里所说的“宁波城”就是指宁波老城区。

1949年6月5日,浙江省第二专区成立,11月改名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专区。宁波专区的行政管理机构“宁波专员公署”是浙江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办公地点设在宁波老城区县前街61号,管辖着鄞县、慈溪、余姚、镇海、奉化、象山等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宁波专员公署逐渐瘫痪。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岁月中,先后出现了宁波军事管制委员会、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等管理机构。1970年,宁波专区改名为宁波地区。1978年宁波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宁波地区行政公署。

1949年6月2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下辖海曙、镇明、江东、江北四个区,海曙镇明两区都以宁波老城区为基础。这样,在1949年下半年,几乎同时设立了两个以“宁波”为名的行政建制,一个是管辖整个宁波区域的“宁波专区”,另一个是作为宁波城市的“宁波市”,其空间范围依然是三个城区,即老城区、江北和江东。

自1949年至1982年,宁波城市的名称经历了几次变化,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被改名为宁波市人民委员会、宁波市革命委员会等;其行政区域却基本保持在老三区,江东、江北两个城区几无变化,宁波老城区或单独设立为一个区,或被分为两个区。不过,在狂热的“大跃进”时期,宁波城市曾有过一次异常亢奋的扩张。我们知道,“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从多方面冲击着国家结构体系”,在行政建制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高度集体化的“人民公社”取代传统的“乡”;二是大量设市,而且市的空间范围急剧扩张。在此背景下,1958年11月,镇海县被撤销,所辖区域被并入宁波市;1959年1月,鄞县被撤销,所辖区域被并入宁波市。这样,宁波市的行政区域就包括了镇海县和鄞县的全部。

1960年,原先属于宁波老三区的镇明、海曙、江东、江北4个街道办事处被改为3个人民公社,分别为海曙公社、江东公社和江北公社。城市和乡村的区分,在“人民公社”的名义下被消灭了。宁波市因此管辖着6个直属镇、24个人民公社(其中有3个城市公社)。这是宁波城市在空间范围上首次突破三江口区域,跨越式地延伸到滨海地带,几乎囊括了整个宁波平原。不过,这种跨越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念的支配下的产物。由于陷于严重危机之中的国民经济难以支撑庞大的城市,所以,仅仅过了两年,宁波城市的首次扩张就宣告失败。1961年,恢复鄞县建制。1963年,恢复镇海县建制。这样,宁波城市退缩到原先的三江口区域,恢复到“大跃进”之前的空间范围。

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波地区的建制,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先属于宁波地区行政公署管辖的鄞县、慈溪、余姚、奉化、象山、宁海等六县全部划归新成立的宁波市管辖。由于1983年之前的宁波市已经管辖了镇海县,这样,1983年新成立的宁波市辖7县5区,分别是鄞县、慈溪县、余姚县、镇海县、奉化县、象山县、宁海县和海曙区、镇明区江东区、江北区、郊区,其中海曙区、镇明区、江东区、江北区是城区。也就是说,“宁波市”这个概念的内涵,在1983年前后是完全不同的。1949年到1982年的“宁波市”,实际上处于宁波专区的管辖之下;宁波市的行政范围是以老城区、江北、江东三城区为核心。而从1983年开始的“宁波市”,实际上已经等同于原先的宁波专区,指的是整个宁波区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将其称为“宁波大市。

新的宁波市于1983年设立后,辖区内的行政区划处在不断调整之中。1984年,从镇海县中划出镇海城关、俞范、新碶三镇,新设滨海区,区政府设在镇海城关镇。1985年,撤销镇海县,设立镇海区,并调整行政区划,即以甬江为界,甬江北侧为镇海区,南侧为滨海区。1987年,滨海区改名为北仑区,区政府移驻新碶镇。这样,“宁波市区的组成也由老三区发展为后来的五个区(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区),形成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波城市格局。”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大,在新的空间视野中,老三区在人们的心目中实际上成了一个统一的老市区,它与镇海区、北仑区遥相呼应,共同构成宁波城市。1986年完成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写道:“宁波市区形成由老市区、镇海发展区、北仑开发区三大片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宁波城市因此由内河城市向海港城市转变。与此同时,宁波市的重要性不断突显;1984年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6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成为计划单列市;1988年被批准为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限的城市;1994年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2002年,鄞县被撤销,新设鄞州区,隶属于宁波市。早在1994年,鄞县就决定在石碶一钟公庙的广阔田野上兴建一个全新的城区——“鄞县中心区”。2002年,随着鄞县转变为鄞州区,这个新城区也就被更名为“鄞州新城区”。从2003年开始,鄞州区区级行政机关陆续迁到新城区,这里因此成为鄞州的行政中心。自2006年起,在鄞州行政中心南侧,开始兴建“宁波南部商务区”。这样,一个全新的城区拔地而起,并且成为宁波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鄞县由县改区,宁波城市也就包括了整个宁波平原,并向依山、临江、滨海的国际化港口大城市演进。

镇海由县改区、北仑区的设立、鄞县改为鄞州区,这一切都反映了宁波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急剧扩张的内在需求,同时也表明自1844年开始出现的宁波城市三区鼎立的格局被破。除了传统的宁波老三区外,北仑新区、鄞州中心城区、镇海新城都迅速兴起。由于整个宁波区域的行政中心依然位于宁波老城区,这无法满足宁波城市急剧扩张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宁波东部新城于2005年破土兴建。2014年,宁波市政府迁至东部新城。从此,自唐代开始一直设立在宁波老城区的宁波区域行政中心就转移到了一个全新的城区上。

在宁波城市空间格局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原先的几个城区已经成为一体,而新的城区又不断出现,这样,“城区”的概念无法充分地描述新的宁波城市。于是,在新旧世纪之交,出现了“片”的概念。《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00)提出,宁波城市的空间格局以三江片(包括老市区、科技产业园区、鄞县中心区、邱隘)为核心,镇海片(包括镇海、江南新区)、北仑片(包括北仑、大榭岛)为次核心。2006年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则将这种空间格局概括为“一主两副,双心三带”。其中的“一主”指三江片;“两副”指北仑片和镇海片;“双心”指三江口中心和东部新城中心;“三带”即指依余姚江、奉化江、甬江形成的三条滨江生活带;由“一主两副,双心三带”构成的宁波城市,则被称为“中心城区。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江东区,并将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鄞州区管辖;撤销奉化市,设立奉化区。这样,在宁波市目前管辖的区域中,有海曙、江北、北仑、镇海、鄞州、奉化六个区。每个区都可分为城区、郊区和农村三个部分。有的区甚至有多个城区。具体而言,海曙区的城区就是宁波老城区;江北区的城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江北老城区,另一个是新建中的姚江新区;北仑区已经建成了一个城区,正在建设一个滨海新城;镇海区主要有两个城区,一个是位于甬江口的镇海老城区,另一个是兴起之中的镇海新城;鄞州区的主要城区有三个,分别是江东老城区、鄞州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奉化区的城区则是老城区。因此,目前的宁波城市就是由分散在六个区上的众多城区组成的。每个城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充满了活力。所以,我们可以说,今天的宁波城市已经进入了多片争辉的时代。宁波城市从“三区鼎立”向“多片争辉”过渡,这个过渡始于1983年设立新的宁波市,2014年宁波市政府迁入东部新城则是其完成的标志。宁波城市从“三区鼎立”向“多片争辉”的转变过程,在地图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出现更多的新城区。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83年至今,“宁波”只是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而作为城区的“宁波”已经不存在了。

1949年之后,宁波城市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宁波的城市建设也在迅速发展,下面列举几项对宁波城市空间布局有较大影响的建设成就。

公交车。1956年,宁波城市开通了公共汽车。最早开通的公交车线路的起点站是宁波老城区永宁桥的汽车站,终点站是庄桥火车站。

火车站。民国时期,由于未能建成跨越余姚江的大桥,所以杭甬铁路止于江北,终点站即设在这里。1959年,余姚江铁路桥(又名青林渡桥)建成,从庄桥到宁波老城区南门的火车线路开通,新建的宁波火车站(又称火车南站,即今宁波火车站)投入使用。

自来水。民国时期,宁波城曾兴办过自来水厂,但最终倒闭。1956年,江东水厂建成览表同时铺设了地下自来水管网,宁波市的自来水事业由此开始。

液化气和管道煤气。1977年,宁波城区建成液化气供应站。1979年,液化气进入普通市民家庭。1995年12月,管道液化气在部分居民家中首次通气点火。

桥梁。反映在地图上的最为显著的建设成就是桥梁。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之前,宁波城市的桥梁建设速度很慢,主要建设成就有新江桥的改建和解放桥的新建。我们知道,新江桥自1863年建成后,一直是浮桥。1970年,新江桥由浮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孔双曲拱桥。此外,1972年建成了跨越余姚江的解放桥。不过,解放桥刚建成时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为固定桥,南段是利用新江桥原浮桥移建的浮桥。直到1980年,才开工修建新的解放桥,次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解放桥。1978年之后,宁波城市桥梁建设的速度日益加快。不断出现在三江(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上的各种桥梁,既是宁波城市发展的结果,又是连接各城区的纽带。这些桥梁不仅丰富了地图的内容,还成了判定地图绘制年代的重要依据。

进入21世纪,宁波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4年开通运营的地铁一号线,在宁波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宁波的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样,在宁波城市的地图上,首次出现了地铁线路和地铁站。这些正在不断延伸的地铁线路,就像是强劲的动脉,使整个城市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总结宁波市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从821年子城建立到1844年正式开埠,宁波古城在三江口屹立了一千多年;从1844年开埠到1983年建立宁波市,宁波城市“三区鼎立”的格局延续了一百多年;从1983年至今,在短短的30多年间,宁波城市就进入了“多片争辉”的时代。这个发展轨迹有力地表明,从近代开始,宁波城市一直以加速度的方式不断向前推进,而且势头越来越迅猛。根据这样的发展潮流,将来的整个宁波平原终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繁荣的国际港口名城和东方文明之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读宁波:大数据初解宁波城市空间体系现状 丨城市数据派首发
宁波小传
宁波行政区划当代史,宁海由台州来,绍兴曾属宁波
浙江省的区划调整,11个地级市之一,宁波市为何有10个区县?
宁波市的区划调整,全国第一港口城市,为何有10个区县?
杨菊庭——宁波档案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