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虚有哪些症状?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脾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证候,一般指脾气虚弱证,包含以脾的运化饮食水谷的功能减退,统摄血液的能力下降,以及脾所主的体,华,窍,志,液的生理活动减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状。

脾的运化水谷代表消化饮食的能力,脾虚水谷不化,就会出现胃胀食少,消化不良,腹泻。脾的统摄血液能力是防止血脉内的血液溢出,脾虚后血液不被统摄,易发生皮下出血,紫癜崩漏。诸如脾的体华窍志液中的“体”《内经》说“脾主肌肉”(在体属肉),人体的肌肉为脾所主,是因为饮食的营养经脾胃运化吸收,人体肌肉就充实有力,脾虚后饮食水谷吸收不足,就会出现肌肉松懈,身体乏力,所以脾虚并不特指某一种疾病,只要符合脾的生理功能虚弱就可参照脾虚进行辨证论治。

脾病者,善饥,肉痿,身重,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黄帝内经》

★脾虚的成因

  •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营养的支持,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和大部分维生素亦是来源于日常的食物中,中医将这些营养物质统称为“水谷精微”,精微物质是脾胃运化食物,同时脾将营养精微转化为气血,通过升发精气的作用布散于脏腑周身,以滋润脏腑,维持人体日常的生命活动。
  • 虽然心是血液推动的主宰,脾却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人从出生后就要通过饮食来提供营养,脾是运化饮食的主要脏腑,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
  • 脾胃犹如一台磨米机,脾将精华部位就给身体,胃将糟粕粪便传送到肠道并排出体外,与饮食息息相关的脾胃,在全程参与从口腔到肠道的饮食传送,所以《内经》说大地的五谷通于脾胃,“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口水)”。
  • 饮食的不节制最容易损伤脾胃,过饱过饥,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生冷坚硬等食物,易损伤脾胃的功能,气是功能的称谓,脾功能减弱就是脾气虚,脾气虚是脾虚的基本证候。
  • 例如冰箱拿来的冷饮,冰镇的啤酒,辛辣重口味的烧烤,偶尔吃一次问题不大,如果经常食用难免增加胃肠负担,给脾胃带来伤害,,而且一旦脾虚形成后,就很难治愈,
  • 有些人在婴幼儿时期存在喂养不当,一次性吃的过多,食物积滞在脾胃无法消化,就出现了腹胀,腹泻,口腔异味,舌苔厚腻的脾虚症状,经过治疗即便是恢复了,如果再有吃多点或者吃些油腻生冷食物的情况,还会出现脾虚症状,个别脾虚患儿可持续到成年,由此可见,脾虚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的问题。
  • 中医认为思维和记忆离不开脾胃精微运化气血的支持,好的体质才有积极的情绪和强大的记忆,反之,如果过多的无意义的思虑,易导致气的运动结滞,气结滞后影响脾胃的推动消化食物的能力,亦可损伤脾胃之气,引发脾虚问题。

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金《脾胃论》

★脾虚的症状

  • 脾胃的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脾虚后引起的症状较多,我将脾虚的症状总结为两个方面,仅供读者参考。
  • ①脾虚的基本症状:所谓基本症状就是脾虚后,脾胃无法运化饮食引起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脾所主的形体肌肉,口唇唾液,情绪等病证出现。
  • 脾虚的饮食方面以不爱吃饭,吃多腹胀为主,伴有胃脘不适,大便溏泄,口淡无味,舌淡苔腻脉弱。
  • 形体方面由于肌肉营养不足,表现为体乏无力,周身困重,肌肉松懈,严重者萎软无力。
  •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虚气血不足时常有口唇色淡,面色萎黄,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头晕等。

故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明《景岳全书》

  • ②脾虚的继发症状:脾虚的继发症状是指因脾虚导致的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脾虚进一步加重出现的复杂病证,其核心的病理基础仍然是脾胃虚弱的问题。虽然都是由脾虚引发,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理发展方向亦不相同,使得脾虚引起的疾病无法统一定论。
  • 脾气虚进一步加重引起的阳气不足,脾阳不足,阳气的温煦能力减弱,使得寒从内生,脾虚水湿不化出现寒湿表现,例如遇冷腹泻,大便溏薄,手足不温,下肢浮肿,寒湿侵犯腰部引起腰部冷痛,侵犯女子胞宫出现痛经,经期腹泻。
  • 脾虚不能升发精微营养于全身,可出现代谢紊乱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疾病确定脾虚时,必须具备脾虚的基本症状或者脾阳不足的临床表现。

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故全赖于脾,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故治血者,必治脾为主——清《血证论》

  • 脾还具有统摄血液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但并非所有的出血均是脾虚问题,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过“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血本营气,不宜损也”,动血指的是人体的出血症状,他认为引起出血最常见的是原因是血热和脾虚,血热是实证,脾虚是虚证,病证本质不同,治疗思路也不一样。例如我之前遇到的一位过敏性紫癜的患者,皮下出血点颜色较淡,且反复发作,我判断是脾虚不能统摄血液所引发,其根本原因是这位患者伴有食少,腹泻,手足不温的脾阳虚表现,经过调理脾胃的治疗后病证很快就得到很好的缓解。

宜少毋食多,宜饥毋食饱,宜迟毋食速,宜热毋食冷,宜零毋食顿,宜软毋食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也——《冯氏锦囊》

★总结

脾虚问题是一个广义证候,临床上,单纯的脾虚证很少见,而因脾虚继发的脾虚湿滞,脾虚食积,脾阳不足,脾肾两虚等复杂问题却比较多见,脾胃负责日常饮食的消化工作,饮食方面是保养脾胃的关键,饮食多样但不过量,适当运动但不劳累,调节情绪但不执着,复杂情况请专业医生诊治,相信,脾虚问题会得到有效控制。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常见脾病辩证及方剂
脾病辨证法
中医说:脾与湿
心肝脾胃肾,你肯定不知道脾的作用,脾“坏”了又会怎样?
史上最全脾虚症状大总结!理清你的脾虚是哪一种,对症选方才有效
中医脾病辨证之精华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