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发现了中文和英文之间最大的差异!

中文多用动词,而英文多用名词。我把这一“中英语言的巨大差异”归纳为:

动静之别

我们来举个例子,中文中有句谚语,叫做:

吃一堑,长一智

这句话公认译得最好的版本,出自钱钟书先生之手:

钱钟书先生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我们来对比一下,在中文中。“吃”、“长”,那都是非常强势的动词,但为什么说这句话译得好呢?就是钱老把握住了英文的精髓:喜静不喜动

你看:

fall(掉落), pit(坑), gain(获得), wit(智慧) 都是名词,你会觉得非常舒服:形式对仗,朗朗上口。

如果这句话你按照咱们中国人“喜动”的思维去翻译,很有可能变成这样:

You learn a lesson after suffering a loss.

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语法问题,意思也能传递出来,但其实是翻得比较“中式”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强调“动作”了:learn是个强势的动词,after后面也使用了动名词suffering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经常看到某机构门上有这么几个字:

你看,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强势动词”的思维。

再让我们看一下老外的地道英文版本:

admittance --“进入”,authorization--“授权”,这些都是名词。这个表达方式很明显是偏重用名词的。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中文切换到的英文的时候,我们要“由动入静”;从英文倒翻回中的时候,要“由静入动”。

咱们经常说表达英语的时候,要脱离“中式思维”,运用“英语思维”,那么什么叫做“中式思维”,什么又是“英语思维”?上述这种“动”和“静”的关系,恐怕就是最好的具体化的解释吧。

但是,有一点我必须强调,我们说英语是“静”的,并不是说在英文中“不用动词”,而是“能用弱动词,就不用强动词”。比如:

他饱受拖延症之苦。

(“拖延症”的英文叫做:procrastination)

一般同学看到这个句子,可能就会翻译成:

He suffers a lot from procrastination.

(中枪木有?) 

这句子首先我承认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英语的精髓刚才说过了,“喜静不喜动”,咱们得把句子里的“强势动词”--suffer改成“弱势动词”,比如be动词:

He is a victim of procrastination.

是不是立马觉得这个句子好很多?

最后,我给大家出道题,请大家翻译下面这句话:

他拒绝了我的条件,这让我感到非常没面子。

请大家把你的版本留言回复在下面,我看看谁最能吃透今天这节课的精髓。我将于今晚 22:00 左右把我的版本回复并在留言区置顶,大家不要忘记晚上再到这里看一眼,巩固一下这个知识点。

下面这个社群

每天都训练这样的

中英切换

👇

侃侃
英语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0%的人都在用''I think I can''t...''到底哪里错了?
<公开课>为什么你词汇量7000,却说不出一句地道的表达?
中文思维和英文思维其实区别不大
【见习厨师说】〈奢侈品文本翻译〉之关注中英文差异,摆脱原文枷锁
写不好英语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翻译--中英文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