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心理学?假的!发掘构建真正的心理学,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userphoto

2023.03.16 山东

关注
“中庸学”祝兔年吉祥
送您幸福安康!
做中国心理服务的引领者

中庸学

传普通人听得懂的理论

教人人都学得会的技能

选素质高专业强的执业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服务

助人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116原创文章

============================

一百多年前,西方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PSYCHOLOGY”,日本人把它翻译为“心理学”,而中国人,则把它翻译为“心灵学”。最终,中国官方采用了日本人的翻译,使用了“心理学”这一名称。从此,中国人都想当然地以为,西方的PSYCHOLOGY”就是“心理学”,心理学就是西方人发明的。

要知道,在中国文字记载中,“心理”这一概念最早可见于著名诗人晋代陶渊明的诗句中,时间是公元401年,比西方希腊文中最早的PSYCHOLOGY”一词的出现,早了整整1150年!比英文中PSYCHOLOGY”一词的出现,早了整整1400多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反倒是许多中国人,总是在没来由地贬低谩骂中国文化的愚昧落后,唯恐避之而不及。

事实上,西方的PSYCHOLOGY”,本意是“灵魂学”,后来演化为“精神学”,研究的是精神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与中国文化中的“心理”根本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中国文化中的“心理”,当然也包含着“精神”,但又绝对不仅仅是“精神”这么简单。

事实上,“心理”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概念,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在西方文字中,根本就没有可以与“心理”相匹配的单词!

一百多年前,由于当时中国的学者们几乎完全丧失了文化自信,以“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的迷信和崇拜心态,卑微地用西方的“PSYCHOLOGY”来定义和解释中国文化中的“心理”。于是乎,中国文化中的“心理”,就变成了西方“PSYCHOLOGY”的专用名词,而它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则被中国人彻底地抛弃。于是乎,就有了中国心理学者关于“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心理学”这一颠倒历史黑白的奇葩的“学术”探索。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学者们错误地借用了日本文字中的“心理”来翻译西方的“精神”学,若干年后,又反回头来以“西方精神学”为蓝本,试图寻找中国文化中有没有与之类似的“心理学”。本质上,这实际上就是用“西方精神学”来解释中国文化中的“心理”,然后再以“西方精神学”为蓝本,削足适履,把中国文化中的“心理”概念彻底西方化。在逻辑上,这是典型的以洋释中、以今推古;在严谨性上,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驴唇不对马嘴;在文化立场上,实际就是试图将中国文化中的“心理”概念西方化!

所以,“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心理学”这一研究课题,既是中国人的耻辱,更是中国心理学界的耻辱,是历史的悲哀!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来,中国少数学者的文化自信开始觉醒,开始思考和探索中国文化中“心理”与西方的“PSYCHOLOGY”的差异,于是以申荷永等为代表的心理学者们提出,西方的“PSYCHOLOGY”翻译为“脑理学”更为合适。

众所周知,陶渊明的诗以通俗易懂闻名于世。因此,陶渊明的诗中出现“心理”这一概念,足以表明,他所生活的年代,中国老百姓对于“心理”这一概念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试想,如果没有对“心理”全面深刻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何来“心理”一说?这足以证明,至少是在陶渊明生活的年代,中国已经有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系统的心理学啦!

既然至少是在公元4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有了系统的心理学,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却都不知道心理学的存在呢?

其实,《易经》中早就明确解释了其中的原因,那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正因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而之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则完全是因为中国文化一直遵循整体化思维,致使心理学一直都没能被构建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或学科。

整体化思维,既成就了中国文化,也束缚了中国文化。缺乏西方的学科式思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软肋之一,已经严重束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样的道理,西方文化最大的软肋,则是执着于学科式思维,而缺乏整体式思维。因此中西文化的结合,优势互补,也就成为必然,为中国心理学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也作好了学术上的准备。

因此,借鉴西方的PSYCHOLOGY”,构建中国心理学,也就成为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

如今,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中庸学及其中国式督导,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在开启人类心理学的新篇章!正在等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加入进来,加以完善提高!

那么,什么是中庸学?什么是中国式督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太极拳的心理学内涵 - 太极拳文献 - 太极博客_广州太极拳协会_炽强博客_广州太极...
压弹:应激心理学的新概念
学霸同时备考AP 物理、微积分、化学、统计、心理经验分享,都是精华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心理学的使命与挑战
【专栏】关于阴影的概念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