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离不开的老味道,老字号拆不掉的卤煮香

民以食为天,而我们中国人一向注重饮食文化,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城市的代表。这些美食用醇厚的历史味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说起北京的美食,最出名的莫过于烤鸭;而吃烤鸭的好地方也就那两家,一家是焖炉派的代表,“便宜坊”,它的特点是烤制不见明火,鸭膛内灌入特制老汤,形成外烤内煮之势,外脆里嫩;另一家就是小伙伴们都知道的全聚德了,全聚德的烤鸭则是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不过,相比与烤鸭这种美食,更让小编动心的便是以前那北京城街头巷尾都有卖的卤煮火烧了。

卤煮火烧这种食品起源于宫廷,后经改进,演化为卤煮小肠。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乾隆 45 年清高宗乾隆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陈府家厨张东官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药料烹制出一道荤菜供膳。乾隆十分赞赏,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此菜为“苏造肉”了。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曾任热河行宫主料御膳房做事。“苏造肉”传入民间后,又加入火烧同煮,便成为大众化的风味小吃了。

光绪年间,京东一些农户在农闲时就卖苏造肉。旧社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劳动人民吃不起,他们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加低廉的猪下水炖制。三河县陈兆恩、陈世荣父子就曾卖过苏造肉,后沿街摆摊出售卤煮小肠。到了第三代陈玉田从小随父学艺,子承父业,精益求精,把卤煮小肠做得更加地道。

陈师傅制作的卤煮小肠—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香醇厚,堪称一绝。经营上又待人和气、童叟无欺,有钱没钱到摊前都能吃上一口儿,落下了一个好人缘。久而久之,陈师傅的卤煮摊被越来越多的食客认可,并誉送雅号——小肠陈。

百年小肠陈,它不仅包含着北京浓浓的风土人情,也寄托着北京百姓的屡屡情思,还蕴含着“小肠陈”特色文化的历史渊源。来北京吃过小肠陈,才算不枉此行。感受“有说头、有品头、有看头、有想头”的百年品牌魅力。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若任何团队及个人私自转载盗用,一律追究相关责任,敬请知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卤煮相传百年,需要拿着锅和盆来等开门
中华老字号—小肠陈
卤煮小肠的药料配方
京城小吃说卤煮--李俊玲
卤煮小肠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三十六 卤煮火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