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导得了《大人物》,玩得了《古董局中局》,他一定是冬天在东北舔过铁的狠人

《心理罪》《白夜追凶》揭露罪案背后的现实,新剧《古董局中局》讲述珍宝背后的故事。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陈娟



五百比约定的时间到得早,刚一落座就开聊,省去了初次见面的寒暄。他身上有着“江湖人”的豪爽,说起话来语速很快,时常带点东北人的幽默。就像他自己所说,“天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和他聊天,完全不用担心冷场,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像倒豆子一样从他嘴里流出,有时说到兴起,他会扯着你的袖子,两眼放光。


作为一名已经成名的新导演,五百成功的路径是特殊的。他从后期剪辑入行,一路从跟机员、摄影助理、摄影做到导演、编剧、制片人,剧组的重要环节他几乎都参与过;他拍过婚礼、葬礼、公司聚会,后来投入网络的怀抱,从短片到微电影,再到网络剧,一路摸爬滚打,走到了这个行业的前端。


“现在回头看,完全是我的经历把我推到了这个地方。”五百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从小学美术,给了他画面感知力;擅长讲故事,成就了他的叙事天分;而大学组乐队,让他对节奏很敏感。“这些原本并不在意的东西,推着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五百也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而在时代的推动与眷顾下,他的才华和经历又恰逢其时。这位明快、直率的“80后”,一直清醒地往前冲,几乎每一步都踏在点上。如今,在经历了悬疑犯罪剧《心理罪》《白夜追凶》,以及漫改剧《画江湖之不良人》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文物、传奇和揭秘,导演了一部《古董局中局》。


鉴宝,亦鉴人


《古董局中局》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讲述了北京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许愿(夏雨饰演),因日本访客木户加奈的突然到来,被卷进了几十年前的“佛头案”( 武则天明堂佛头在民国时曾流落日本)中。在这一过程中,许愿邂逅了一个又一个古董谜局。


△《古董局中局》剧照。这部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通过古董讲述其背后的人性与欲望。


小说共有4册,原著作者马伯庸,电视剧改编的是第一册。早在2014年,《古董局中局》的电视剧改编权就已和承制方壹加传媒谈妥,在之后的3年时间里,编剧团队潜心研究古董和风水、玄学等相关文化,跟考古界专家、收藏家们交流学习,最终完成36集的电视剧剧本。


2017年4月,五百拿到《古董局中局》剧本,读着读着就被其中的悬疑色彩所吸引。当时正好一个原定要启动的项目被搁置,他便接手了这部剧。“古董这个类型(的剧),过去的影视作品展现不多,这就具有一定的题材稀缺性。”五百看重的,一是古董中承载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二是佛头案的悬疑性。


此前,五百几乎对古董一无所知,为了更好地拍戏,他专门找一些考古界专家聊天,走访古董行和专业机构,学习一些古董的基本常识和行规。但古董与鉴宝毕竟太专业,难免会枯燥,五百便加重了悬疑的分量。


在剧中,许愿是用传统方式鉴宝,“用眼望,用身体去感受,去嗅、去闻、去摸、去触”。其中一场戏,一对父女弄坏了一枚汉代出土的官印,被商人碰瓷,许愿直接用一根丝线“悬丝诊脉”检验,手法既新奇又炫酷。而另一主角药不然(乔振宇饰演)是从英国回来的,用先进的仪器去鉴宝。两人一西一中,常常暗中较劲。


《古董局中局》播出后,有人称赞“剧情烧脑,一环接一环”;也有人不解剧中华丽而夸张的视觉风格,比如两位女主角的服饰,艳丽、奇特,尤其是加奈小姐的荧光绿丝袜,“感觉故事发生在民国,又好像发生在现代”。


这都是五百特意设定的,他将之称为“新复古主义”。“无论人物、故事情节,还是服装、化妆、道具、置景、灯光,都是在遵循90年代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审美喜爱的元素。其实,也想用年轻人接受且喜欢的新方式传承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但这些都是外在形式,我真正拍的是人和人性,想要每个人能从剧中看到自己。”五百说,《古董局中局》既是鉴宝,也是鉴人——古董背后人的欲望、挣扎和选择。


从编故事的人到职业讲故事


在五百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本身就像《古董局中局》中的色调一样,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年代”,音乐、影视、服饰等各种新鲜的东西纷纷涌进来,“那时我十多岁,完全就是一个迎风奔跑的少年,对周遭的环境、味道、色彩都很敏感”。


少年时代的五百就是出了名的“编故事的人”。他打小不服管,对周遭充满怀疑,只相信自己所见、所经历——他曾真的在冬天舔铁柱子,舌头因此受伤。当时,班里同学都乐意和他一起编故事,在老师那里蒙混过关。有时路遇劫匪,有时撞车,有时救人,五花八门。但他从未想过将来投身影视行业,做一个“职业讲故事”的人。


2001年,五百考入吉林艺术学院,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平面设计专业。大学期间,他迷上了音乐,“觉得是自己一生要从事的事业”。他和同学组乐队,白天练歌,晚上到当地一个酒吧里演出。直到有一天,他眼睁睁看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学钢琴,音乐完全零基础,却在一个暑假期间突飞猛进,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演奏者,“真的是天赋,我反思自己,觉得音乐这条路走不通”。



大学毕业后,五百没找到工作。他说服母亲,要来3000块钱,报了一个后期剪辑的学习班,这才“误打误撞”进了影视的门。因为剪辑作品优秀,他留在了老师的公司里,给一些片子做后期。“大都是一些宣传片和假药、假化肥广告,做得多了就觉得无意义,而且没有公德心。”五百便想着做前期,正好碰到长春电影厂一个剧组缺摄影跟机员,他经人介绍进了组。


回忆起第一次进组见摄影师的情形,五百感觉像是发生在昨天。当时是在一个破旧的宾馆,他爬上二楼,推开201的门,朝南的房间,阳光“唰”地一下洒进来,师傅过来和他打招呼,“你好,你好”,握手的那一瞬间,他有种极强烈的感觉:我这辈子肯定跟这事儿有关了。


“进了组,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学。”五百说。当时剧本不多,摄影、灯光、道具……每个组只有一本,他想看剧本,就穿了一件马甲,上面有个大兜,帮摄影师傅装剧本。时间久了,师傅也不要回去,每天晚上收工,他就站在宾馆走廊的灯光下看剧本。第二天再拍戏,演员怎么走位、机位在哪儿,他都一清二楚。等到跟第二部戏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摄影助理,之后成了摄影。


2006年,五百离开剧组,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始自己拍片。当时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刚刚兴起,他从短片故事拍起,卖给这些网站,渐渐在东北有了名气。


2011年9月,崔永元开启“新锐导演计划”。在好友王伟(后来执导《白夜追凶》)的劝说下, 五百拍了作品《电影!电影!》投稿。这部短片讲述了一个剧组正在拍摄一桩绑架案,道具枪被调换,最终绑匪被枪击中的故事,成功入围。紧接着,他又拍了《新年葬礼》。“很多观众都说看不明白,新年挺喜庆,干吗要拍一个葬礼呢。那时候我拍这个东西,不是拍给观众看,说白了我就拍给圈里看,我就想看看我在行业里到底什么水平。”此片一出,惊艳现场,入围“新锐导演计划”30强。


五百就这样一部一部导下去,并逐渐被人认识。 2012年,他拍摄了一部张译主演的悬疑警匪题材微电影《刷车》。这完全是一部凭直觉拍的片,没想到播出后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轮微电影点播热潮,短时间内突破上百万点击量,并获得了多项微电影奖项,他由此被封为“鬼才导演”。


也是那一年,五百决定来北京“闯一闯”。随后几年,伴随着网络剧行业的集中爆发,他一步步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心理罪》《灭罪师》《画江湖之不良人》《白夜追凶》等作品的成功,让他的名气迅速蹿升,“五百”二字几乎成了网络剧品质的保障。


△《心理罪》剧照。2017年爆款网络剧,五百通过导演这部剧在业内迅速走红。


网剧精准化、精品化


《环球人物》:你一直在网络平台上创作,见证着网剧从无到有的过程,如何看待这一事物?


五百:网剧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如今它正在改变并引领着我们的观影模式。互联网一介入,无数种可能性已经存在了,只是时间问题,说白了只是硬件设备的问题。我很早就知道网剧是我永远不能放弃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在网上。


《环球人物》:网剧与传统的电视剧、电影有何不同?


五百:网剧和电视剧、电影是有本质区别的。第一,网剧的基本载体都是手机或者iPad这些移动端,拍摄时可能景别会不一样;第二,网剧选择的自由度更高,看你拍得好就看,不好就关掉了,然后去看其他东西,在影院看电影或许你就得忍耐;第三,因为受众原因,网剧在题材的拓展性上可能更广。但在创作层面,它们没太大区别,目标都是精致化,不然观众还是会走掉。


网剧的未来,我认为一是题材精准化,宅男向的、宅女向的,妇女向的,或者是专门给儿童看的、专门给青少年看的;二是内容精品化,观众看一个剧,不光看故事,还要从剧里摄取一定量的知识和信息;另外,未来会往真正成熟剧的方向走,比如好莱坞式10集以内的短剧集。



《环球人物》:你说过要做中国特色的影视工业体系,你的初衷是什么?


五百:我对好莱坞的工业化很感兴趣,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把它转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流程。中国所谓的“导演中心制”,常常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导演身上,而正规影视是排除不掉工业属性的,只要是工业属性就一定得是制片人制。影视剧是由几百人一起完成的,不像绘画、音乐那样是单体传达。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包括前期拍摄、预告片、海报、营销等。


所以我想建立一个系统,不让导演那么孤立。如果导演的精力都放在晚上要不要找某人吃顿饭,做一些本不该他做的东西,是很耽误创作的。没有良好的体系,中国影视想往更高层面发展是不可能的。


《环球人物》:你的网剧大都是爆款,作为导演,如何平衡艺术性与商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五百: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平衡。影视作品本身就具有商业化属性,你不可能把它屏蔽掉。老百姓吃饱了会挑食,观众看饱了也是会挑的。所以,你要时刻考虑观众想看什么,不能只是站在艺术的角度去抨击。说白了,我们是服务于观众的,做出来的东西,观众要是不喜欢看,我们就失败了。


我现在拍的东西不能完全表达自己,大概只有20%藏在里面。但说不准将来我可能会回头去拍文艺片,完全表达自己,不管有没有观众喜欢,不管观众能不能看懂。可能每一个导演心底都会有一个纯粹的电影梦吧。



 更·多·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对国产剧绝望,2018年还有这10部网剧来救命
《白夜追凶》之后,又一部超爽国产悬疑剧,一夜连刷12集
一场好局,是不是好剧还要打个问号
四位主角平均年龄36岁,你敢相信,这是国产剧??
2018年最新观剧指南
《隐秘的角落》背后故事,导演兼职配乐,推落悬崖戏吓坏岳父岳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