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黏膜下层胃癌内镜量的诊断(隆起型&凹陷型)

作者:殷 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编者按:

回顾与分析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资料时,发现黏膜层(m)癌和黏膜下层(sm)癌之间差别非常显著,如sm中的分化型癌容易侵袭脉管,导致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其10年术后生存率为93.1%;

m中的分化型癌不容易侵袭脉管、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其10年生存率近于100%。

如果术前能正确判断EGC的浸润深度,不但对选择内镜治疗(ESD/EMR)或外科手术方式和淋巴结廓清范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会直接影响预后。



一、黏膜下层胃癌内镜量的诊断(隆起型)




隆起型黏膜下层胃癌隆起型sm概况


隆起型sm由一般型和特殊型(混合型)组成。

1、一般型
①病变中到大,
②形态不规则,
③隆起顶端有深凹陷,
④隆起表面呈不规则颗粒结节状或秃状表现,
⑤隆起中央变硬,
⑥小区域性应变硬变。有硬变存在是诊断sm的有力依据。

2、特殊型(混合型)
混合型sm癌诊断是比较困难,如IIa型边缘为IIc型、IIc型一侧为IIa型、I型顶端凹陷处伴纤维硬变等,大多向深部浸润,难与固有肌层(pm)以上的癌浸润鉴别。
另外一些病变表现为轮廓不清楚,基部为浅凹陷和覆白苔,在内镜检查送气时极易变形,与m癌鉴别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必要时借助染色和窄带成像(NBI)内镜检查来区别。

隆起型sm癌内镜形态特征


1、0-I型
根据山田的隆起病变分类法,把隆起形态基本特征划分为有蒂型和广基型。
有蒂的炎症性息肉样表现,在m癌比sm癌多见;
而有蒂的腺瘤性息肉样表现,多见sm癌。
广基型癌变大多为sm癌。

有学者认为:有蒂型和广基型多见于m癌,亚蒂型癌变多见于sm癌。隆起型的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形态演变,表示癌变由浅至深的方向浸润。
I型的sm癌表面发红,与周围黏膜色泽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如果黏膜表面附着黏液时,色泽下降;
有时伴小结节或粗大结节,基部呈点状红斑;
或伴有不规则粗大结节,病变四周环堤样改变;
或形似癌溃疡,覆白苔,容易被误诊为凹陷型早期胃癌。

·0-I型内镜量的诊断

(1)小于2cm隆起型病变,局部见欠规则颗粒,考虑是m癌。

M 癌
(2) 大于2cm无蒂、广基型病变或肿瘤表面凹陷,疑似sm癌。
SM 癌
(3) 大于3cm隆起型病变,sm癌发生率高,有时可能为进展期癌。如果胃内注入少量气体时,胃壁仍有硬化形态或肿瘤基部呈缓坡样改变,应疑似进展期癌。

进展期癌

2、0-IIa型

m癌与sm癌之间的鉴别,主要观察病变大小和表面形状,特别是不规则结节和凹陷,应引起重视。

(1) m癌的特征:
①病变小于2cm;
②黏膜表面欠光滑,但无癌性溃疡;
③凹陷表面覆白苔,但无出血等。

(2) sm癌的特征:
①多数病变大于2cm;
②黏膜表面呈分叶状、不规则颗粒、糜烂或溃疡(形成原因是癌浸润sm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表面癌黏膜轻度破坏);
③黏膜表面白苔及出血等。另外,IIa型呈蛇形肿胀,多见胃体部大弯侧黏膜,局部皱襞顶端有局限性类圆形肿胀。

根据IIa型sm癌形态特征归纳为4类:
(1) 单纯隆起型:隆起表面形似正常黏膜结构,无糜烂、小结节状隆起,周围黏膜无明显癌性浸润。
(2) 臼型:IIa型的隆起中央可见凹陷,但该处未见明显的多发性糜烂或白苔。
(3) 臼型伴糜烂:臼型的边缘处为多发性糜烂,白苔或出血等。
(4) 边缘癌浸润:IIa型隆起病变的边缘为广泛IIc型病变。

·0-IIa型内镜量的诊断

(1)表面平滑的腺腫樣隆起的较大分叶状结构,以扁平隆起为主,多见m癌。
M 癌
(2)大小不等结节改变,中央凹陷,表面黏膜糜烂、发红伴粗糙,应疑似sm癌。

SM 癌
3、0-IIa+IIc型

由“隆起+凹陷”演变而来的,隆起部分是EGC的I型或IIa型,凹陷部分是EGC的IIc型。IIa+IIc型可分为息肉型、糜烂型和深部浸润型。
IIa+IIc型(<2cm),凹陷边缘的浅隆起表面呈小结节状改变,多见m癌。
IIa+IIc型(>2cm),在凹陷边缘的浅隆起表面呈大结节状改变;或凹陷边缘的隆起部分呈环状结节,周围有黏膜皱襞集中现象;或者在平滑的周围黏膜处色泽减退,基部有薄白苔附着及凹凸不平之充血结节等,均提示sm。
隆起型癌变起源于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可作为判断癌浸润深度的依据。

有学者认为:对于病变范围大、凹陷深、白苔附着、边缘高隆起,癌浸润均为sm以上组织。也有学者认为:IIa+IIc型与BorrmannII型作为鉴别诊断的重点,应可注意观察隆起病变和凹陷病变的由来,参考各型病变的形态特征,其病变范围的BorrmannII型明显大于IIa+IIc型。

·0-IIa+IIc型内镜量的诊断
(1) 介于EGC与进展期癌之间的病变,0-IIa型与0-IIc型比较,多为sm以上癌。

SM 癌

(2) 扁平隆起成分的优势型和IIc型类似糜烂型,m癌可能较大。

M 癌

术前内镜形态诊断与术后病理的差异


1、术前内镜诊断m癌而术后病理诊断sm癌
临床上较少见,往往在隆起表面的凹陷处见糜烂,或隆起表面可见胃小区样结构,应考虑是局限性sm癌;若IIa+IIc型的凹陷处糜烂,或胃小区结构和微细颗粒样改变消失,也可提示sm癌,其范围较前者更广泛。

2、术前内镜诊断sm癌而术后病理诊断sm癌
该型临床较多见,往往在内镜形态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基本相符。

3、术前内镜诊断sm癌而术后病理诊断m癌
临床上往往因忽略I型、IIa型和IIa+IIc型的隆起表面存在胃小区样结构,凹陷内不伴有糜烂而被误诊为sm癌。当隆起型病变表面无胃小区样结构,凹陷内伴有糜烂,说明癌浸润已深。

4、术前内镜诊断进展期癌而术后病理诊断sm癌
误诊的主要原因,即较大的I型或IIa+IIc型与较小的BorrmannI型或II型在形态上极其相似,病变大小也很接近,容易误诊为进展期癌,而术后病理诊断为sm癌。


二、黏膜下层胃癌内镜量的诊断(凹陷型)
凹陷型黏膜下层胃癌
凹陷型sm概况


1、消化性溃疡癌变:
起始部位在溃疡周围黏膜内并向外浸润占50%,向溃疡基部占9.8%,向溃疡边缘和基部同时浸润占17%,离开溃疡灶向四周黏膜浸润占23%。

2、溃疡型sm癌:
一般认为,约有80%癌接近溃疡中心部位,sm癌浸润范围较广泛。因此,区别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必须综合观察凹陷基部和边缘黏膜改变,才能获取较为准确的诊断。

凹陷型sm癌内镜形态特征


1、凹陷边缘的黏膜皱襞改变

sm癌常见黏膜皱襞改变:
①肥大性棒状黏膜皱襞存在于进展期溃疡型癌的边缘;
②黏膜皱襞融合(即肥大与棒状黏膜皱襞相互融合);
③凹陷边缘呈小结节状改变。

sm癌黏膜皱襞观察的注意点:
①黏膜皱襞先端部粗细及融合;
②黏膜皱襞集中行走时,呈粗大蛇形曲折的改变;
③边缘硬化;
④集中皱襞呈抬举状。

黏膜皱襞先端部的改变是鉴别诊断癌浸润深度的重要依据:

①m癌的黏膜皱襞先端部变尖(类似钢笔尖),稍中断,边缘轮廓不鲜明;
②sm癌的黏膜皱襞先端部呈杆状样隆起,结节状隆起或桥型隆起,边缘轮廓稍鲜明;         
③固有肌层(pm)癌的黏膜皱襞先端部相互融合,边缘轮廓鲜明。黏膜皱襞融合特征如 下:

(1) 蚕食融合(H型融合):
相当于判断进展期癌的肥大型棒状黏膜皱襞,但sm癌的融合黏膜皱襞先端部变“细”或者呈蚕食样改变,必须与形态相似的良性溃疡和恶性淋巴瘤鉴别。良性陈旧性溃疡造成黏膜下层的纤维组织增生或上皮的过渡再生,表面呈棒状黏膜,但集中的黏膜皱襞为V型弯曲融合,无H型融合;而恶性淋巴瘤的边缘轮廓鲜明,无蚕食样改变,易误诊为进展期癌。但良性溃疡和恶性淋巴瘤的胃蠕动较sm癌为佳。

(2) 隆起融合:黏膜皱襞的先端部呈抬举状隆起性融合,此型的组织学多为乳头状或分化型腺癌。
(3) 环状融合:癌变四周被结节相互连接融合,形成环状融合,与凹陷边缘形成明显的界限。

2、凹陷基部改变

sm癌的凹陷基部观察,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种特点:
①凹陷内正常黏膜表现为凹陷处呈胃小区样结构,与周围边缘黏膜相似,凹陷轮廓鲜明;
②凹陷内不规则凹凸,基部表面硬化及小颗粒状改变;
③凹陷内糜烂,除了覆有白苔外,还可表现多发型糜烂或出血;
④凹陷内的胃小区结构消失。

sm癌浸润范围大小和表面形态改变


1、IIc型表面被sm癌浸润的范围超过1/3的内镜形态特征:

①纤维化:关闭型溃疡被pm癌浸润,表面呈明显的纤维化和硬化改变;而sm癌浸润的表面程度明显轻于pm癌。但sm癌的纤维化改变与良性溃疡似乎没有任何区别。
②溃疡基部:溃疡II型的基部大多是sm浸润。开放型溃疡表面覆厚白苔,但量少;而m癌的糜烂灶覆薄白苔,量较多。

2、IIc型表面被点状sm癌浸润的内镜形态特征:
在范围较大的IIc型表面为点状sm癌浸润,其形态难与良性溃疡鉴别,往往肉眼诊断为良性溃疡,结果活组织病理检查为癌。若溃疡IV型被点状sm浸润时,胃腔容易变形,往往误诊为进展期胃癌。

3、IIc型表面被sm癌浸润范围超过2/3的内镜形态特征:
sm癌的黏膜皱襞先端部呈棒状或圆形改变,先端部在溃疡基部中断,凹陷基部覆厚白苔,白苔与皱襞先端部之间僵硬,该处伴蝶形充血。病变的外侧轮廓变狭时(相当III+IIc型),虫蛀状更明显,内侧呈天鹅绒样黏膜。

·0-IIc型内镜量的诊断
凹陷型的基本形态是0-IIc型早期胃癌,0-IIc型sm深度浸润指标如下:

(1) 病变大小(大于2cm)。
(2) 凹陷表面发红(显著发红),边缘隆起和膨隆改变(黏膜下肿瘤样直立)。

SM癌
(3) 凹陷处增厚,胃壁僵硬,黏膜样无结构。

SM 癌
(4) 黏膜皱襞先端部肿大和融合。

 SM 癌
(5) 凹陷表面结构(大小不等结节)。

SM 癌
病变处仍保持黏膜样结构,多为提示m癌。

M 癌
·0-IIc型/UL(+)内镜量的诊断

0-IIc型/UL(+)病变深度诊断是很困难的,0-IIc型胃癌sm深度浸润,边缘隆起和膨隆改变,伴活动性溃疡的病变周围炎症性肿胀,胃壁僵硬伴溃疡疤痕的纤维化,凹陷表面发红溃疡和炎症性发红,鉴别是非常困难,难以提示sm癌浸润改变。
(1)胃壁局部增厚,凹陷内见大小不等结节,无结构,周围黏膜皱襞集中,提示sm深度浸润。

SM 癌

(2) 如果胃壁增厚不明显,应考虑是m癌。


M 癌
参考文献(略)

文/殷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来源/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镜专委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期胃癌内..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
早期胃癌白光合集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及举例
基层医院白光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技巧详解及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图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