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振宁百岁演讲让我想起值得尊敬的他们,最小的90岁最大的106岁|宇称|物理学家|物理学|相对论|爱...

一、打破常规认知的宇称不守恒

近日,杨振宁先生在即将迎来自己百岁生日之际发表了一场演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怀‬念了自己与邓稼先的一段往‬事,引无数人落泪。

有些朋友可能知道,杨振宁与李政道两位先生因“宇称不守恒”定律,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宇称不守恒,这是一个让许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说熟悉,是因为在中学时代我们就学过“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对“守恒”这个词并不陌生。

而“宇称”听起来就生涩多了,宇称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它不守恒?为什么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立刻就颁给了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当然,我一个文科生很难用理科的学识来解释清楚,但也许我用文学的表述方式正好能让不懂物理学的朋友们略微明白一点这个定律在整个科学界的重要性。

首先,在明白“宇称不守恒”之前我们先要知道科学界一直的共识是“宇称不变性”,简单来说就是没人怀疑宇称是守恒的。

就像人类一直以来都认为宇宙应该是对称且守恒的一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左就有右,有正就有负,大到宫殿楼宇的设计,小到我们穿的鞋,戴的眼镜,万事万物都能看到对称的影子。

所以,对称一直以来是科学家们认识世界的一座基石,在物理学界找出任何一种守恒,都会有一种连续对称性等着它‬们,用一个非常简洁的语言来描述就是:

物理学里的连续对称性和守恒定律一一对应

这就是著名的诺特定理。

爱因斯坦曾称提出“诺特定理”的埃米·诺特为数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人,如果没有对称性的存在,爱因斯坦也就不可能发现相对论

因而守恒与对称就成了科学家们的信仰,这个认知也一路帮助物理学家们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犹如信仰一般存在的宇称守恒久而久之也把大家给框死了。

直到有一天,从战火中的中国走出来了两位年轻人,杨振宁和李政道。

他们用“宇称不守恒”说明了在一个物理过程中的宇称对称被破坏了。该理论推翻了物理学界长久以来信仰的“宇称守恒定律”。

由于宇称不守恒定律的重大突破性太过明显,诺贝尔奖评委毫不犹豫地在来年的评选中直接向两位物理学家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杨振宁关注多一点的人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说“宇称不守恒”为杨振宁赢得了物理学界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可能很多人也都会认为这个理论就是杨振宁最大的成就了。

然而,这并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杨先生最大的贡献叫杨-米尔斯理论。

二、建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框架的杨-米尔斯理论

可能听到“杨-米尔斯理论”有人就更懵圈了。杨-米尔斯理论是啥?上学的时候物理老师没讲过呀。

那就请允许我一个文科生用极其有限的理解再为像我一样的物理小白们形容一下“杨-米尔斯理论”在科学界的地位吧。

即便再是物理小白,大多数人也应该都知道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而麦克斯韦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这些理论都是物理学的地基。

而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许多科学家们合力‬研究出了量子力学,这也与前面的三大理论是一样的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从粒子,场,作用力的角度来解释这个世界。

而杨-米尔斯理论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和现代规范场论的重要基础,简单来说就是后来粒子物理界的框架性理论。因而这个开创性工作的意义也绝不是“宇称不守恒”所能相提并论的成就。

可以说这个理论也是距离我们现在最近的一座物理学高峰,这座高峰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便是杨振宁。

所以,杨振宁在整个物理学界的学术地位绝对是名垂青史的存在,不仅仅属于要上教科书的级别,还是在教科书的众多物理学家中的顶级。

好了,此处为分割线。

在解释完“宇称不守恒”与“杨-米尔斯理论”后请允许我再次强调一下,这仅仅是一名文科生在有限的知识和智力下,力所能及的理解而己,如表述有误请专业人士一定在评论区指正,以免给大家带来误导!

下面介绍一部杨振宁先生从何而来的纪录片《九零后》

三、杨振宁和西南联大的他们

第一次知道《九零后》这个片名,难免会被“误导”,以为是一部青春片,而看完本片后我才明白所谓的“九零后”是关于一批如今已年过90,出生于1920年‬前后,当年西南联大学子们的纪录片。

该片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 ,99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100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

100岁的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2021年6月17日逝世)

102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yǐ)

106岁的《让子弹飞》原著作‬者,作家马识途

年龄最小的是张道一,今年90岁

16位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演员表上写的都是本人‬的名字‬!

这些人,都曾在硝烟中抱紧书籍躲空袭,都曾在铁皮屋顶下听课,也曾在蚊虫叮咬的睡眠中怀揣理想。

而当年的这些联大学子们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在镜头前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依然保持着明亮的赤子之心和永不息的热血。

影片以翻译家杨苡先生(翻译代表作《呼啸山庄》)的访谈开场,她回忆起与巴金的友谊和对其二哥的少女暗恋心思时‬依旧那么的可爱。

在杨先生之后,翻译家巫宁坤(翻译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作家马识途(代表作《夜谭十记》,姜文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翻译家许渊冲(译著《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相继讲起他们在那个至暗时刻的记忆。

巫宁坤说起校园被炸毁时哽咽不成声,停顿了许久之后他说,一个唱女高音的女生跳上台去唱起了《松花江上》.....

此时‬荧幕前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最可爱的当属许渊冲老爷子的各种“吐槽”,他和杨振宁对彼时大一文学课几位老师分期执教的看法完全相反——前者觉得很有用,后者认为太乱了,文理科思维的差异呈现得‬太过有趣。

所以,也请理科的读者们不要笑话我对“宇称不守恒”与“杨-米尔斯理论”浅薄理解。

当听到许渊冲老先生骄傲地说“文科是我,理科杨振宁,工科王希季,第一个让人造卫星上天的中国人啊!”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1937年,日军侵华,南开大学遭受空袭,清华、北大也危在旦夕。三校南迁,在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一时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一段传奇历史由此展开。

以他们的回忆为主线,串联起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的历史场景,回忆彼时,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仍然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年代,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当镜头扫过杨苡书桌上那些老照片,听他们提起的那些璀璨的名字,只能感叹100岁又有何妨?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100岁的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王希季先生说的:“我就是想做一个人杰。”

是的,无论多少年以后,我们依旧都会怀念这辈‬人杰楷模,怀念那‬灿若星辰的他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诺贝尔奖难以衡量其贡献,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到底多厉害?
杨振宁迎来100岁生日!他在科学界的地位有多高?
爱因斯坦都没实现大统一理论,完成75%的杨振宁有多伟大?
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到底有多厉害?专家一席话让人心惊!
为什么物理学中极为重要的杨-米尔斯理论远没有相对论出名?
能和杨振宁生活在同一时代,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