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村落简介

郑宅村隶属于浦江县郑宅镇,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全村5700余人,为浦江郑姓的主要聚居地。自北宋以来,郑氏族人同居、共财、聚食达1500年之久。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为江南第一家,人称郑义门

 

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的故事  

说起郑义门,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而始建于北宋时间的“郑氏宗祠”,明朝有过一次大规模修缮,是“江南第一家”景区的核心景点。郑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为春秋战国时期郑桓公的后代,北宋年间郑氏后裔郑淮为避战乱,迁来浦江居住。郑宅郑氏世代孝义治家,尊师重教,崇尚勤俭,诚实守信;痛恨虚情假意,以孝悌为荣,其家族子弟恪守祖训,从南宋到明代中叶,历宋、元、明三代,在360多年中十五世一直同居共食,和睦相处,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时称义门郑氏,故名“郑义门”。浦江郑氏家族如此义居,屡受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1385)明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

   “江南第一家”有九座牌坊,规模巨大,气势宏伟。

  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用材都不一样,有的用木头,有的用石头,有的用砖。这九座牌坊最早分散在郑宅镇各个村落,后经规划,将镇上颇为典型的牌坊集中在古镇入口处。九座牌坊也暗含郑氏义门九世同居之意,分别写着“江南第一家”、“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九世同居”。每个牌坊都有一个故事,最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取义成仁”牌坊所讲述的兄弟争死的故事。

  宋朝,郑氏有郑德珪和郑德璋两兄弟。弟弟郑德璋是武官,性格豪爽、刚正不阿,难免得罪势利小人,终于被污陷判了死罪,要被押到到扬州问斩。哥哥郑德珪当年是龙游县丞,得知此事,赶紧收拾行装往扬州赶,准备代弟弟去死。弟弟郑德璋到达扬州时,发现哥哥已经冤死在狱中,非常伤心。负骨归葬后,弟弟郑德璋为哥哥整整守墓3年。

  哥哥郑德珪过世时才41岁,正值壮年。他抛开一切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弟弟的生命,体现了兄弟之间的“义”。弟弟郑德璋从此以后下决心要治好这个家。他给家族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建立了乡亲邻里之间的联防武装,确保了人们生活安定;二是为教育下一代,开办了学校———东明精舍。

“江南第一家”原仅指郑氏宗祠,建筑结构透着浓郁的明清风格,共有五进六十四间房,布局恢弘开阔,为当年族人的活动中心。或许是用料的缘故,多年来祠内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郑氏宗祠里有各种牌匾、对联,厅堂里摆着塑像,墙上刻画着各种图案,生动再现了郑氏家族的生活场景……边走边看,仿佛置身当年那个繁盛的大家族中。

  这么大一个家族,为何能如此运作有序?这还多亏了《郑氏家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是郑家的家训,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成为明代典章蓝本。现在,郑氏后裔将这些家训刻在木牌上,竖立在郑氏宗祠里。家规中有郑氏族人日常行为规范、为官做人准则,详尽有趣。比如关于“廉洁”的:凡出去做官的子孙,一旦发现贪赃枉法,就被宗族除名,死后牌位也被扔出祠堂。这种“削谱黜宗”的惩罚,很严苛也很管用。宋元明清,郑氏173人做官,最高做到了礼部尚书。

  据说现在的郑义门是边门,当年郑氏家族希望族中有人高中状元,再开正门。正门临白麟溪而开,确实与众不同,雕龙画凤,十分华丽,上写“郑氏祠堂”四个大字,只可惜一直以来郑氏未有人高中状元,为官都为皇帝钦点,因此此门至今未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姓人都应该了解的郑氏家族!
歷史文化古跡——浙江浦江鄭義門古建築群(二)【圖文】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
曾经三千人同吃同住的“江南第一家”,为何沦落到门可罗雀
探访《江南第一家》
大火驱散“义门郑”历代封官近千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