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铎临兰亭
userphoto

2024.02.14 河北

关注

    明.陆深记:“文敏临张长史中帖,笔法操纵,骨气深稳,且不用本家一笔,故可宝也。闻公尝背临十三家书,取覆视之,无毫发不肖似。此公所以名世也。”盛赞赵孟頫临帖之精准,背临名家书,竟能达到与原作全然重合。

    无独有偶,钱谦益称王铎:“秘阁诸帖,布类繁杂,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力应,复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收录了103人的420篇作品,可以背临其中任意一字,而“不失毫发”,王铎对前人的研究之深。

   我曾经想过,如果 赵孟頫、王铎,这两位书法天才生在同时,王者遇王者,将会有怎样的交流。可惜萧条异代,他们相隔三百多年。   二人于书法都是取法广博,集晋唐书法之大成,尤其对《圣教序》、《兰亭序》钻研甚深。赵孟頫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元·赵访称“: 公(指赵松雪)初学书时,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兰亭序》亦然。”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徐邦达曾见过多卷赵孟頫临写的《兰亭序》,称:“松雪翁酷爱兰亭序,其过目及临摹者,不知凡几,比缩临本尤美妙无匹。”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赵孟頫57岁时得到一件《宋拓定武兰亭》,爱不释手,乃携帖登州北上。行程月余,他于舟中反复品读、日日临习《定武兰亭》,颇有心得,欣然写下《兰亭十三跋:“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第五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第七跋)字里行间流露出得宝的喜悦,也表达了他的书学思想。

王铎也曾数跋《兰亭序》,他曾拥有一件褚摹《兰亭序》的宋拓本,后于李化熙处见到真迹、跋曰:“山东五弦李君得善书《兰亭》,纸故墨劳,似数百年物,或以为双钩廓填,予观之曰:其不然乎,斯褚登善之为乎?临昭陵原书,世不易有也。予迹江南北,几遍天下,惟此与颍州为第一腕,所书飞越无心,别有仙趣,若一母之子而孪焉,超定武刻、汴中本而上之。”在《临薛绍彭摹兰亭》卷后,王铎跋曰:“余酷爱兰亭本,摹之半生,极力揣摩,瞠乎其后。嗟乎!一艺之难精且如此,况竭力于大著作大经济,更有进于此者乎?”

   赵孟頫临《兰亭序》流传最少有十二件,对后世影响颇深。王铎临《兰亭序》传至今日者,有四件作品:1.为杨蜀亭《临兰亭序并律诗册》,书于天启乙丑(1625)仲冬十三日。2.为黄元功临《临定武兰亭卷》,书于崇祯辛未(1631)十一月初六日。3.《临褚遂良兰亭序卷》,崇祯九年(1636)八月书。前题云:“王羲之兰亭前序,褚遂良奉敕摹绢本。”4.《临薛绍彭摹兰亭卷》,崇祯十年(1637)夏书,绢本。

   这其中为杨蜀亭《临兰亭序并律诗册》,在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收录时考释有误。刘正成以为后面的七律九首是王铎自作,其实是抄录的赵孟頫诗。这是一件王铎对标文敏,明争暗较作品。

  刘正成评道:“临兰亭序部分,不难看出,王铎对原帖早已是烂熟于心的,不过在下笔之际,并未在字形上特别用心,而是较多地带进了自己的书写习惯……”。然而,我们稍加留意,即可察觉,这件作品开篇的字,既不以原帖字形为准,也根本不符合王铎自己的书写习惯。尤其第一页,“永、和、九”三字笔画固然有力,但略显僵硬,如初学者恭恭敬敬的笔迹。“岁”字笔画收放、比例完全不同原帖,更不是他常用的纵势。“在、癸、暮、春、激”捺画角度昂扬,也有生拙且鼓努之态。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王铎精熟无碍的神笔在此有些磕磕绊绊呢?可不可以有这样一个猜想,所谓临《兰亭序》,并非流传下来古拓本,而是赵孟頫的临作。王铎造访蜀亭先生(杨蜀亭,字安通,曾为丹徒县令),蜀亭“快谈”之间,提起赵孟頫书法,并出示自己收藏的赵孟頫书作,惹得王铎技痒,才“拈得花绢,辄书卒章”。王铎本有逞才使气的毛病,再加几分酒意,于是想处处与赵孟頫做对,如同赛诗一般,故意拈险韵,用拗句。赵孟頫书法避难趋易、避险就夷,王铎本来就恶平好异、弃坦尚奇,当时又有与古人争胜之意,于是想处处与赵孟俯反道而行,用力过猛,以致于有些字并不是随手应心,而失之勉强。

   十一年后,崇祯九年(1636),王铎跋《临兰亭序》云:“《兰亭》褚、薛、虞最胜,得其仙气,皆绢本。颍州玉刻大类褚河南笔趣,赵文敏、米元章皆自家居多,文敏缩小《兰亭》则其优者。”认为赵孟頫临《兰亭序》是以自己的意趣为主,其中小字好些,并无特别高的评价。

  又近十年, 顺治四年(1647)丁亥,五十六岁的王铎跋赵孟頫《洛神赋》云:“此卷观数日,鸾飞蛟舞,得二王神机者,文敏一人耳。鲜于枢、巎巎、危素皆不及,信是至宝。”认为赵孟頫是能“得二王神机”,推崇备至。

次年,王铎又题此卷:“出自秘府,金匮始得见此。光怪夺目,真沉泗之鼎,复现人间”。王铎以“光怪”为最高审美理想,此题有引赵孟頫以为异代知音之意。

董其昌、傅山也是在暮年,重新发现赵孟頫书法之妙,但他们在早年都不太欣赏这位用笔精能但“专用平顺”(包世臣语)的前辈。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并称“三狂人”,早年也未必真心服膺赵孟頫,他的眼光在晋唐,唐后能人其法眼者,或许只有米芾一人而已。所以这件为蜀亭先生临《兰亭序》,开始时用笔生拙,结体拘束,并非他在落款时自谦的“恨腕中鬼不能驱”,而是有意与赵孟俯唱反调,而成的造作。王铎曾自道:“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琅华馆帖》(张翱刻本)之《仿古帖》后)这是可信的,不然不会练就他“如灯取影”的神笔,但毕竟在他流传下来的众多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他亦步亦趋完全重现原作面目的临摹件。或许他作为练习从不示人罢了。他还自称:“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琼蕊庐帖》后)这也是可信的,不过,这里的“智”、“情”、“欲”是指旧有的主观意识,克服这些,不免理性参与。这就造成的作品中有“极力造作”的成分。这件《临兰亭序》,开始时的表现,也是他以理性“驱智”的结果。

   然而造作毕竟是造作,渐渐的,王铎还是流露出自己的本色,笔下带入了他的书写习惯。赵孟頫、王铎,这两位都是以精熟著称于书史,不同的是赵孟頫精熟的底色是清爽轻快,而王铎精熟的内核是古茂沉着,赵孟頫流利中时姿媚,王铎劲健而辛辣。

         (赵孟頫临兰亭)

        (王铎临兰亭序)

      从“列坐其次”开始,王铎用笔越来越自然,也逐渐放弃了与原作故作违反的结体,但在行气的上,还是多有不能顺畅之处。如“风和畅仰”、“寄所托放浪形骸”、“殊静躁不同”、“于所遇暂”、“随事迁感慨”,就像在一首歌曲中出现的不和谐的节奏。直到最后一段,王铎才进入直觉的书写状态,他不再与原作对立时,好想也与自己和解了。变化多端不见刻意经营、奇正相生而无懈可击,这才是真正的王铎。

    后段录赵孟頫七律诗九首,常理可推测不是默写,应该还是蜀亭先生所藏的赵孟俯原作在旁。写到兴起,王铎直接运用《圣教序》法,比前段《临兰亭序》更加酣畅快捷,惊才绝艳的笔墨在花绢上游走,载歌载舞,而不失扛鼎笔力,真使人羡煞。

   我一直猜测,当时王铎案上有一件赵孟頫所临《兰亭序》并自书诗作,当然不是凭空想象。只有对比他在同年三个月前的《为景圭先生临圣教序》,就可以发现,这件以《圣教序》为基调的作品中,用笔少了一些顿挫多了一些流利,有些字试着混在赵孟頫作品中,也并不违和。似乎开始有意与赵孟頫反道而行的王铎,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不少感染,他的点画也随之带出几分婉丽滋润。尤其落款部分,不但点画锋棱泯灭,连结体的敧侧峻拔也同时不见,如果单抽出这一页另半,几乎已看不出是王铎所为。

   王士祯曾评赵孟頫:“如花月松风娟娟濯濯,披襟留连,不能自已。”(《艺苑卮言.赵子昂雜帖》)移来评这几行字,王铎也当之无愧。反过来,包世臣评赵孟頫:“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翁振翼评赵孟頫:“至赵松雪,避难趋易,避险就夷,避生就熟,古法尽矣。”(《论书近言》)这些给赵孟頫的差评,因为这几行字,转发给王铎,他又怎好意思推辞?当王铎进一步受到赵孟頫感染,笔下生出“票影”时,也沾濡了赵的浅显平白,如同醇醪兑水一般。

   赵孟頫身为贵胄,让元世祖忽必烈叹为神仙中人,一生磨砺不多,可以始终保持书生本色,其书法也如静水微澜,在不经意间徜徉着一种优雅与精致,终生一以贯之。王铎出身寒门,抱负远大而命途多舛,由狷介固守到随波逐流,最终颓然自放,其书法也是惨淡经营,悲欣间作,仿佛在不断地寻找自己而不知所措。《为蜀亭先生临兰亭序并七律九首》一册竟像他一生的缩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用字辨析与研究:“于”字和“於”字
四大名家临《兰亭序》,你最喜欢谁的?网友:唐伯虎的最风流
书法目录18
书法故事 (五十一至六十章)
历代书法大家临《兰亭序》,你最喜欢哪个版本?
章汝奭:书法没有情感,就没有一切 | 大米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