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伤寒论学习之路(一)

很多人问中医从哪儿开始学,我给的答案是从古文开始,从四书五经开始,懂了古文,有了传统思维,再去看中医各种书籍,那真的是笼中捉鸡。可是学习古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从下手的,其实中医的学习是学思维,学神,可是能悟到神没有形也是空中楼阁。于是我一直想写一些琐碎的书籍简介出来,试图让大家心里有一些具体的框架。

一,伤寒杂病论的基础学习。

我所讲的中医学习是以伤寒论为本,但伤寒论其实是小众的,因为这个书一直存在江湖传说之中,千年以来若隐若现,从张仲景成书到《小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引用,到宋代林亿整理国家版,才慢慢有雏形,成无己注释后才有一线的微光,可是之后金元四大家的时代,又是消失了千年,如果不是清朝训诂之风,大量读书人注解伤寒论,到民国几个临床大家的出现,或许一切都会淹没在传说中。现代以后,从湖北的李培生到北京刘渡舟,南京的陈亦人,福建的俞长荣,山东的李克绍,再到他们的传承者郝万山,算是我们能见到最后的曙光。

1.现代部分

可以参考的几本书《伤寒论讲义》第五版,《伤寒论选读》,《伤寒论译释》陈亦人著,这三本书可能只能在老书店或者翻印的网店中有,可以这么说,这几本真的是白话文中最有分量的,能让你建立起来一套基本的六经框架。中医最简单的是临床,最难的是医理,这几本书是学院派伤寒论理论的集大成者。以这几本为基础,配合郝万山的视频会更有效果。另外作为这几本的补充,李培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的伤寒论讲稿》,《李克绍医学文集》,《金贵要略讲义》第五版,《伤寒论汇要分析》俞长荣,连建伟《金贵要略方论讲稿》,张家礼《金贵要略讲稿》,都是这个体系的补充和参考。顺带一提,刘渡舟学生整理了一本《刘渡舟伤寒论专题讲座》,难得是专门讲述脉诊的。

2.近代部分

如果古文底子好,那么以下几位近代大家的书也要家中常备,时常翻阅会让自己不断有新的感悟,看似平平无奇,可是都是他们一生的结晶。比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程郊倩的《伤寒论后条辨》,郑重光的《伤寒论条辨续著》),这几本书是跨越千年,算是一种传承和完善。吴谦的《医宗金鑒》,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论》,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钱天来的《伤寒溯源集》,王晋三的《绛雪园古方选注》,这些人算是传统伤寒论的缩影,一代代的传承着伤寒论,他们的著作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也会在内经派(金元四大家)的时代有所限制。

二,伤寒杂病论的进阶学习。

伤寒论的第一位传承和试图革新的人应该是王叔和,之后的喻嘉言,张志聪,黄元御,陈修园,徐灵胎,唐容川,曹颖甫,张锡纯都是伟大的变革者,他们的全集都可以拿来读和收藏的,这几个都是典型的用毕生精力研习伤寒论,才给后世开拓出来一条伤寒论的阳光大道。明清时代是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很多读书人不能治国平天下,便成良医,走上了经学研究的体系。

1.开辟三纲的喻嘉言,让我们看到伤寒论在千年之后再一次重新认知,如同西方宗教改革发生在中医上,其书《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是中医路上不得不读的,其徒弟舒驰远和后辈齐秉慧都留下宝贵的医学财富。而钱塘学派开启的是众人集注伤寒论的先例,算是一个转弯,他们把《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结合了起来。《张志聪医学全集》是可以整本收藏的。

2.之后的争议人物就是黄元御,这个人虽然公开狂骂太医院和前代的医者,但你不得不服他,才华横溢,骂人的文字都辞藻华丽,或者他这样的人真的不受欢迎,当时吴谦对他是极度讨厌的。他提出一气周流,气机升降,土合四象的理论,确实是中医的巨大进步,后世的黄元御有死忠粉也有死黑粉,后世很少有医家有这种待遇,死忠粉曹颖甫在很多理论上继承黄元御,成了临床大家并且达到一种新的高峰,死黑粉非戴九章和他外曾孙陆九芝莫属。他对黄元御不耻的是黄元御窃取别人的医学理论占为己有,这样的问题只能历史给出答案,我算是从黄元御开始入手中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是黄元御实战能力的具体体现,其中的很多很多方子真的是得到了张仲景的精髓,如果倪海厦药方运用是药性的加减的话,那么黄元御有很多方子是结构性完美,但偏向道家系统,霸性不够,当时起作用,但是不能改变身体的能量结构,很多过后病情容易反复,这是我的一家之言。至于后世的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我觉得不算是黄元御体系的,再有就是特殊环境下的炒作,好像这本书是整个中医的顶峰和终结者。

3.陈修园难得是正面的君子形象,子孙三代用力在注释伤寒论上,他的《伤寒论浅注》和《金貴要略浅注》是真的不浅。要是浅也不会被唐容川拿来做底本了。徐灵胎这样的人是触类旁通的天才,山医命相卜的全才,要不也想不出来《伤寒类方》这样的法子写书,之后日本的古方派也是这一路子,虽然打破六经次序,但是用起来是顺手,如果后人都能在这个体系完善,比如将尔逊的《桂枝汤类方应用研究》,或许中医可以形成另外一种体系。

4.经历了明清的积淀,清末民初的出现的人物带来的伤寒世界的最后的小高峰。唐容川和曹颖甫,在理论和实战上带来新的思路,唐容川在陈修园的基础上写的《伤寒论浅注补正》和《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算是对经学注解伤寒论最后的完善,(如果对唐容川体系有什么缺陷,那么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做了很好的阐述)。之后传统文化走入低谷,可能后来者不知道等多少年才看到这样的注解家出现,唐的《血症论》只有你读过之后才可以和他交流,因为整本书错过一句话就会错过一个见解或者用药。

5.至于张锡纯,我不愿意拔高他,我想他自有他的高度,用药大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案例也很多。其实张锡纯的目的是印证中西医理相通,中医理论并不落后。 他主张中西药并用,并且形成了一种风潮。他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其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 以这个观点他都是中西药混用, 创有阿斯匹林麻黄汤、阿斯匹林白虎汤等方剂。并且后来很多医家仿照他,确实效果出奇的好。我想张锡纯的出法点是好的,可是后世医家学会他的捷径,没有学会他的思路,把这条路子越走越窄,忘记了经方的方证对应。张锡纯和张景岳一样,擅长创造方剂,这些方剂是不是比伤寒论本身的方剂好用,应该是要打个问号的,不过他的这些方剂,可以让一些医家可以比较方便临床应用,可以这么说,张锡纯把很多经方的思路运用到他创造的方剂上,而这些方剂里面有大量的时方用药,经方和时方配伍,在疗效上确实超越了当时很多医家。

三,伤寒杂病论的补充学习。

1.因为千年以来中医不系统,伤寒杂病论在临床上积累的经验特别的少,特别是杂病方面,《千金方》系列依内经而行,《外台秘要》算是汉朝之后诸方荟萃,虽没有择其善者,但是却最大可能保留唐前诸方,这两本书的好处是你熟读仲景之后可以从里面吸取诸多营养,毕竟两书保留着汉唐医学的传统,算是难得质朴厚道之医书。

2.《金元四大家医学全集》可以作为补充备用书。金元四大家算是偏科之学,或是强调补土,或者滋阴,或者寒凉,或者攻下,这和他们的时代因素或者五运六气有关,或许宋金元之时,中原沦陷,才出现《惠民局方》和李东垣这样的补中之法,明朝独断阳盛于上才出现朱丹溪张景岳这样的滋阴大师,清朝训诂思念汉室才出现仲景之学回归。

3.宋朝之后,著书立说偏杂兼收,也就出现了张元素王好古的《汤液本草》和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把用药导向归经之说,然后用《黄帝内经》做理论依据,让医学来了一个大转弯。自此之后中医的世界变得模糊,也变的可以被各种中医黑粉肆意攻击,因为自身的不严谨,所以创出之方只是拿内经来背书。这些加上时代因素,最后温病派成了中医的主流,叶天士和吴鞠通改变了整个中医的方向。叶天士确实医学水平高,但不代表他的方向正确,其弟子或许是为了保持这块招牌,编纂他的医籍出版。后世不敢去否定叶天士,后来的吴鞠通和王孟英也成了舞台的主角。JT叔叔(谭杰中)说温病派像伪娘,就是披着伤寒论的外衣,看着美艳动人,可是等你激情上来了,才觉得做不了那事。这个比喻夸张了些,但也算伤寒派的心声吧。

4.后来横空出世的还有傅青主和陈士铎。这个突然出现在江湖的门派,你没有看过他的传承,或许隐约觉得是赵献可《医贯》延续,但是又不算是,他们既尊重伤寒论,又拓宽的内经的视野,直到今天他们很多方子用起来有效但是却很难总结出其中的原理法则,我们后世的李可老中医,很多大剂量的急救方就是伤寒论和陈士铎方子的融合,效果确实不错。所以陈士铎的《外经微言》和《石室秘录》《辩证录》都是必读的好书,《陈士铎医学全书》是必须备一本的。《傅青主女科》这本也是书架上必备的。

5.关于医案,我再推荐一些给大家参考。《蒲辅周医案》,陈潮祖的《中医治法与方剂》,《陈潮祖医案精解》,还有萧圣扬和皮沙士提出的【虚克实生,阴逆阳正】。以及台湾的《马光亚医案》。对于蒲辅周的用药法则,对比伤寒论来说,可能是另外一只极端,少用药或者不用药,伤寒论确实用药方面是大炮打蚊子的感觉,或者蒲辅周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他同样经历的台湾马光亚也是从《内经》《伤寒》一体,到最后融和温病派,然后走出自己的路子,虽然倪海厦对马光亚总是谴责,可是我觉得这和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煌经方三字经
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张锡纯的几本著作推荐
中医师承:没有围墙的“临床大学”
中西汇通---名医张锡纯
张锡纯与《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是中西医药并用第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