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谈生死,这6位医护说得透彻!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扫墓祭祖,出游踏青,一年中大概只有三天,我们被允许想起、思考和谈论死亡,清明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话题,也许没有人比他们触碰的更近,体会的更深了,对于每天都在与生命打交道的医护人员,谈论“生死”,于他们而言,很轻,又很重。


 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


多少次面对死亡

才能成为一名神外大夫


@神经外科主任·钟春龙·从医25年

这些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电影、电视剧,都喜欢用神经外科大夫作为主角,也许是因为神外医生确实比其他人要酷一些。

 

很酷的神经外科主任钟春龙干了25年的医生,见过的生死非常多,也许很多人觉得医生是冷漠的,但他说这是一种必要的冷静。


生死之间,

隔着一个ICU


@ICU医生·叶玮·监护室工作10年

在ICU干了10年,他见过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人情冷暖,6个月的120挂职经历,更让他近距离接触了死亡发生的现场。

他写了100多张三卡,每一张三卡,都是一个人一生的回顾。

他说,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我跟我的朋友说,

我中大奖了


@同病种义工·陈培衡·10年肿瘤患者

08年确诊肺癌,

在女儿的婚礼上,平时爱打扮的她把自己没穿过的新衣服都打包好送给了亲戚,因为“不知道还有没有穿的机会”。

第一期治疗做完,她又去逛了百货商店,“感觉自己还有希望,好好活下去。”

她选择了成为同病种义工,去鼓励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绝望的人,她说,这是我选择的生命的宽度。


生孩子这件事,

我们三代人都从鬼门关走了一回


@特诊部主任·韩捷·从医34年

最近热门的纪录片《生门》道出了女性生产过程中的痛与险。迎接生命的到来就像一扇门,打开便是生,打不开便是死。

母亲因为分娩大出血过世,她自己产后亦两度休克,却因为从医的敏感救回了自己。当了30多年医生的她看病很慢,总要仔仔细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习惯,她说,有一些意外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医生,就是想把工作做到意外之前。




还有很多孩子抱着遗憾

走向另一个结局


@马来西亚籍医生·杨永康·首位成功捐髓骨髓干细胞的外籍志愿者

他说,他很幸运,因为骨髓里那一丁点儿的造血干细胞,带给一位不幸的小朋友新的生命,和他们一家人生活的希望。然而,在他知道的更多的故事里,还有许多配型没有成功的孩子,最终被死神带走。

他说,如果可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送到抢救室的人,

可能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


@急诊护士长·杨杏静·护龄12年

抢救室的护士,都是看到断肢流血面不改色的女汉子们,见惯了突发的生死一线,也目睹过许多的人情冷暖,也许来不及感慨,但仍然会为抢救室里的生死离别扼腕许久。

她说,在抢救室干久了,生死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因为见惯生死,

才更加敬畏生命。

愿你,且行且珍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抢救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
生死竞速ICU
零点几秒插管 深静脉盲穿刺 他们扼住了ICU的生死时速
深夜医院--写在首个中国医师节
惊魂夜连载10:黑白无常身世之谜
生死之外,皆是小事,关于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那些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