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经科学博士:少吃为什么不能替代运动?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健康君说

今天这篇文章摘自湛庐文化出品的健康新书《锻炼改造大脑》,作者温蒂·铃木博士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位健康状况不佳、人际关系贫乏、一心埋头工作的“书呆子”,转变为健康、自信、幸福的“人生赢家”。

在她的励志故事中间,既穿插有严谨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也有极具启发性的身心关系新认知,更有铃木博士亲自设计的“4分钟快速健脑”法,让你可以和她一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大脑,让思维更敏锐、记忆力更强、工作更专注、情绪更积极。 

今天我们也向参与文末福利活动的热心读者送出此书,希望大家在炎热的夏日中,依旧能拥有敏捷的思维和健康的身体,在此感谢湛庐文化出品


作者简介

温蒂·铃木(Wendy Suzuki)世界知名的神经科学家、纽约大学终身教授,她掌管着一个交互研究实验室,并荣获过多项研究大奖,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托兰研究奖(Troland Research Award),还曾两度登上TED舞台。


比利·菲茨帕特里克(Billie Fitzpatrick),科学作家,与许多科学家合著过多部作品,其中不乏《纽约时报》畅销书。尤其擅长身心健康、神经科学、营养、饮食与健康等写作领域。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感觉作为一个胖子似乎就等于宣告了没有市场。谁都不愿意变胖,但却很难管住嘴巴和肚子。那么,你为什么会对吃如此上瘾、如此执着呢?


科学家们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种奖赏系统,而这个系统会导致我们对食物、药物等上瘾,同时,它也是我们无法控制自己食欲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对这个“奖赏系统”有所了解,我们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总管不住嘴巴。

 

有时,被鼓励不是一件好事,比如爱吃这个事

麦吉尔大学的詹姆斯·奥尔兹和彼得· 米尔纳发现,大脑中存在奖赏系统,这一系统会导致成瘾。如果在大鼠的腹侧被盖区植入电击,并允许它们通过按压杠杆使电击通电,它们会为了获得大脑刺激着魔似地进行按压,1小时内的按压次数高达7000次。


正是这项实验最早发现了对奖赏和愉悦具有重要作用的脑区——腹侧被盖区,它位于大脑中间,能够制造出对奖赏或愉悦体验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腹侧被盖区中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会投射到奖赏回路中的两个重要区域:伏隔核与部分前额叶皮层。


一般来讲,我们的饥饿感和饱腹感通常会受到下丘脑的控制,当身体需要食物摄入时,下丘脑释放食欲素,当我们吃饱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则会发出饱腹信号。


但是,大脑还会通过另一条通路控制食欲,那就是奖赏系统。高糖和高脂肪含量的食物会迷惑大脑的奖赏回路,迅速分泌让我们产生快乐的多巴胺,并激励你此后不断重复这一特定饮食习惯。


奖赏系统让我们的生理性饥饿变成享乐性饥饿,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饿,却依然想吃东西的原因。


然而,奖赏系统的这种激励作用,不仅让你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它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药物以及对甜食也会上瘾。

 

过分依赖,不管在哪,看来都不是一件好事

人们对药物上瘾的原因也依赖于大脑的奖赏系统。


例如,可卡因直接作用于产生多巴胺的脑区伏隔核,以阻挡正常的多巴胺再吸收,导致比通常情况多很多的多巴胺漂浮在大脑中。正是伏隔核中高浓度的多巴胺造成了可卡因能给人带来兴奋与快感的假象。正常的大脑不习惯这么高剂量的多巴胺,因此你会获得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感觉。


然而最近一项的研究十分令人不安,研究者让大鼠在浓缩糖水和可卡因之间做选择,大鼠竟然会更多地选择浓缩糖水而不是高剂量的可卡因。这说明在某些情况下,糖和甜味比可卡因更有诱惑力。科学家预测,现代社会的人如果继续接触大量甜食,会引起奖赏系统对糖的过分敏感,从而导致“糖成瘾”。


然而,一旦对糖或者甜食的喜爱过度,也就是我们说的“糖成瘾”,肥胖又将成为一个问题,我们的身体会变得不健康。但与人们以往认知不同的是,让我们变胖的并非是意志力太差,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钝化才是主要原因。

 

意志力差才变胖?听就好,别当真

病态肥胖可不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食物成瘾呢?


研究人员发现,和瘦鼠相比,胖鼠的内侧前脑束回路中多巴胺传递的信号变得迟钝,所以它们才会拼命进食以获得和其他老鼠一样的多巴胺分泌水平。瘦鼠只吃一点食物就能获得愉悦感,而为了获得相同的愉悦感,胖鼠必须摄取更多的食物。


这个结果是否也适用于人类呢?


俄勒冈大学的艾瑞克·斯蒂斯教授和同事对肥胖和较瘦的女性被试进行了大脑呈现研究,测量她们在品尝巧克力奶昔时的大脑反应。研究发现,相对于较瘦的被试,肥胖被试在品尝巧克力奶昔时,背侧纹状体不太活跃,这一结论同样支持了奖赏回路钝化的解释。


他们进一步推测,奖赏回路的钝化导致了人类的补偿性过量饮食,虽然大多数文化强调暴饮暴食是意志力薄弱的结果,然而摄取食物并不是我们通常所以为的自愿和有意识的行为。


不论是“糖成瘾”还是药物上瘾,如何有效地去应对,并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研究者发现,锻炼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除了锻炼,你还真的别无选择,减肥这件事也如此

由于糖成瘾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究糖的成瘾特性,包括它与药物滥用有什么关系以及如何治愈对糖成瘾症。虽然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但存在一项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是:研究锻炼在抑制药物成瘾行为方面的作用。


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参与团体运动的青少年或经常锻炼的青少年比不太爱运动的青少年抽烟及使用非法药物的可能性更小。


更令人激动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可以在跑轮和摄入兴奋剂之间做出选择的大鼠,比那些没有机会使用跑轮的大鼠会更少使用药物,这说明锻炼可以作为药物的有效替代物。


虽然啮齿类动物的锻炼程度或高中生的运动量显然不会产生与药物作用下相同的多巴胺水平,但它产生了足够的快感以抗衡药物的使用效果。如果锻炼对“糖成瘾”有同样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推测锻炼减肥的意义不仅限于体重和体型的改变,它还作用于我们的奖赏回路,对成瘾做出本质上的改变。


总之,要想管住嘴,你还真得下一番功夫,因为你的“对手”对你极其熟悉,而且有时它还会制造假象给你愉悦感,让你放松警惕。


如果不想坐以待毙,那就好好锻炼,这绝非天方夜谭,《锻炼改造大脑》的作者温蒂·铃木博士就用亲身经历告诉了你,这到底多有效!


——————我是送书福利的分割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戒色经验第二十期】国外研究彻底驳斥适度无害论!
**百科知识:大脑的共同进化
运动和药物一样会令人上瘾,但会对健康、情绪、关系起到疗愈作用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欲罢不能——成瘾(上)
它撑起了市值千亿的互联网帝国,也可能摧毁你的正常生活
《扫毒2》袭来,毒品改变了我们的大脑,才是戒毒之难的主要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