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念琴丨浅论中国书法中的意象思维

作者:关念琴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术语, 亘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先民的思想、意识之中。而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意象这一独特思维。

关键词

意象、意象思维、书法艺术、创作、欣赏

正文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术语, 意象符号的初始源头可追溯到中国的神话意象。郭璞《注〈山海经〉叙》中所谓“游魂灵怪, 触象而构”;所谓“圣皇原化以极变, 象物以应怪, 鉴元滞赜, 曲尽幽情”。中国文化推崇意象, 即所谓“尚象”。这是每个接受过这一文化熏染的人都不难赞同的事实。

《周易》以“观象制器”的命题来解说中国文化的起源, 而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基础推衍出自己的构字法, 书法艺术家以自己主体的审美态度去感受作为书法的造型文字。这种文字便在书家的头脑中形成了“意象”。这种“意象”已不同于书法家所看到的文字, 书法家摄录其他书体及生活中的形象, 经过书法家的分析综合于是把新的形象, 物化为书法作品, 作品便是书法家的审美意象。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意象思维。

一、中国汉字中的意象思维

汉字是迄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 其母型则是“画成其物, 随体诘屈” (许慎《说文·叙》) 的象形字, 大量资料表明造字时“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俯仰观照而构筑自己的意中之象。

例如, “犬”字就是遵循的“轮廓特征”造字法, 紧紧抓住狗的外形特征:身体瘦长, 长尾卷曲, “犬”字横过来看就能对应它的实际状态了。又如, “母”字是“女”字加两点, 表示哺育孩子的女子的乳房等等。因此造字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观物以取象, 立象以尽意。

这种以象示意的造字法, 便从本质上奠定了汉字的表意性, 使它成为一种有象可征、有意可徇、意象璧合、宛然在目的特殊代码, 汉字的这种卓异品格不仅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绝好的造型基础, 同时更给予后代书家一份性灵上的启沃, 那就是将此造字法则作为艺术法则去回溯被汉字临摹了的自然空间, 咀嚼酣然饱满的生命精神。所谓“缅怀圣达立卦造字之意, 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 (李阳冰《上采李大夫论古篆书》)

另外, 线条 (点划) 是汉字的构成元件, 它们不仅具有外在的丰富性, 而且也具有内在的机变性。孙过庭在《书谱》中用“点如高峰坠石;竖如悬针垂露, 横似千里阵云”来形象地描述书法中点划的形象。

汉字的线大多是相互穿差来形成整体化的, 所以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回互飞腾” (项穆《书法雅言》) “八面点画皆拱中心” (陈绎曾《翰林要诀》元) 的这样一个交互性的空间。所以也易于和复杂的主客观事件形成同构效应。汉字的这种以线为主的奇妙组合形式, 决定其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将这些组成文字的迹线变成了一条条贯穿于宇宙与心灵的线, 从而实现了从民族共同体的共性符号到盎现个体生命的个性符号的超越。

二、中国书法笔墨中的意象思维

书法具有特殊的笔墨意态, 即指书法的笔画, 不仅仅是墨的有形“堆砌”。而且具有一种活态, 一种深沉的生命意味。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指出:“书之为妙, 近取诸身, 假令运用未周, 尚亏工于秘奥;而波澜之际, 已浚发于灵台。必能旁通点画之情, 博究始终之理, 熔铸虫篆, 陶均草隶;体五才之并用, 仪形不极;象八音之迭起, 感会无方。” (《书谱》)

孙过庭这里说明, 书法是一种通过具有不同情态的笔墨形象的塑造而表现艺术家内在情感的艺术。当你对技巧掌握尚不圆熟的时候, 要表达隐秘的情感可能尚不如意;但是一旦领悟、掌握了书法艺术的奥妙、技巧, 那心灵的激情即能通过书法的形象而相“浚”发;书法的所有点画, 也将成为情感的“使者”, 在频发不断的从视觉通向心灵的乐点撞击中, 实现艺术的沟通与共鸣。

这里, 孙过庭虽然着意在说明书法艺术的抒情和审美功能, 却揭示了书法艺术的形式特征——书法是通过情感化的“点画” (即笔画、线条) 的创造来构筑书法艺术形象, 由此而表达艺术家情感、实现书法的艺术本体价值的。

然而笔墨的形式变化万端, 极易使人产生自然运动形式美的联想。所以从东汉开始, 书法家们赞美书法, 往往用种种自然物象及其运动形态来状拟其形式美的特征。唐代书法家张怀瓘认为, 书法艺术的笔墨形式具有状拟大自然万千气象的功能。成功的书法作品, 其笔形墨态必蕴藏丰富的自然意象美。《评书药石论》展示了这样一幅奇异玫丽的书法艺术意境图:

“大巧若拙, 明道若昧;泛览则混于愚智, 研味则骇于心神, 百灵俨其如前, 万象森其在瞩, 雷电兴灭, 光影纠纷!考无说而究情, 察无形而得相, 随变恍惚, 穷探杳冥, 金山玉林, 殷于其内, 何奇不有?何怪不储?无物之象, 藏之于蜜, 静而求之或存, 躁而索之或失, 虽明目谛察而不见, 长策审逼而不知, 岂徒倒薤?悬针、偃波、垂露而已哉!……盖粗以言诠, 而假于词说, 若精以心了, 则无寄词。”

书法所蕴含的意象令人无以寄其词。奇妙的艺术, 初看似乎平淡无奇, 但细细去品味、琢磨, 会发现精妙的书法有精心动魄的美妙景象寓于变化精微的笔墨形式之中, “百灵俨其如前, 万象森其在瞩”, 各种生命意象气象奔腾, “雷电兴灭, 光影纠纷”, 使人目不暇接。

三、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

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意象思维, 体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悟”。“悟”也就是佛家的“禅定”, 道家的“抱一”, 用意念使自己进入最佳的心态, 进入无始无终的艺术层次。古代大书家王羲之、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苏东坡、米芾等都是善于将自己对天地万物之感受“一寓于书”而体现于笔势、字势、章法之中的。

羲之爱鹅, 张旭从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 怀素从夏云奇峰, 颜真卿从屋漏痕, 黄庭坚从长年荡桨中悟笔势, 都是运用意象思维由物象联想到书法的。因而进行书法创作, 除了技法方面的基本训练之外, 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留心悟性的唤醒与培养。

四、书法欣赏过程中的意象思维

书法欣赏过程实际上就是欣赏者运用意象思维联想而游于艺的过程。

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进入书法艺术的“生态形式”。我们会看书法作品的纸质及由字体、风格构成的笔墨形式。书法作品会给我们或含蓄、或狂放、或婀娜、或粗狂、或火气、或甜媚……不同的感受这是书法作品所显现的气势韵味。

其次, 我们将进入书法艺术的文化生态形式, 它包括文字语意层、笔墨外形层和墨象层。这一层的欣赏是非书法的, 支持它的是文字的“原始语言功能”——传达思想, 表达意志。这要求书法欣赏者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书法美学知识和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最后, 是书法的“历史文化层”, 这个层次是书法艺术形式的最高层次, 它突破了书法笔墨形式的桎梏, 以书法形式与大千世界运动形式的“形式同构”为突破管道, 通过书法特殊创作、鉴赏文化心理认知模式的培养, 把大量的非书法内容灌注在书法笔线的黑色“隧道”中。运用意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联想, 把欣赏者的学问、修养、见识与书法作品统一起来引起共鸣、通感, 从而产生美的感受。要进入书法欣赏的历史文化层是困难的, 但是, 也是其乐无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韵和章法
篆刻艺术:美的本质是抽象美
胡紫桂:书法艺术的文化追加
书法视角下的汉字与拉丁文字之比较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 (16-20)
书法的基本语言及其规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