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知识
关于羲献父子书法“内擫外拓”、“古质今妍”的问题

【小知识】

具体到羲献父子书法风格的比较,历来就有所谓“内擫外拓”“古质今妍”的问题。如南朝时宋代的虞龢就说:“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与虞龢同时代的羊欣也说:“王献之……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这些理论家在这里拈出“妍妙”、“媚趣”等范畴来形容献之的书法,而以“骨势”来形容羲之的书法。后代的书家更把这种美术风格的差异归结为用笔方法的不同导致,即用笔上“内擫外拓”的不同导致了“古质今妍”的差异。那么,什么是“内擫外拓”、“古质今妍”呢?沈尹默先生总结说:

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擫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后人用内外拓来区别二王书迹,很有道理,说大王是内擫,小王则是外拓。试观大王之书,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小王之书,刚用柔显,华因实增。我现在用形象代的说法来阐明内擫外拓的意义,内擫是骨(骨气)胜之书,外拓是筋(筋力)胜之书。凡此都是指点画而言。前人往往有用金玉之质来形容笔致的,以玉比钟繇字,以金比羲之字。我们现在可以用玉质来比大王,金质来比小王,美玉贞坚,纯金和柔,精彩外敷,望而可辨,不须口说。

用沈先生的话来说,大王之书用内擫笔法,形成“刚健中正,流美而静”的风格,“宝光内蕴”;小王之书用外拓笔法,形成“刚用柔显,华因实增”的风格,“精彩外敷”。

附·王羲之书法《里人帖》

释文:“近因乡里人书,想至。知故面肿,耿耿。今差不?吾比日食意如差,而髀中故不差,以此为至患。至不可劳。力数字,令弟知问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砥临古·行草篇(四)
书坛并称多父子,果真齐名唯“二王”
天庐:妍润儒雅的王献之行书
[转载]关于米芾书法和二王评价
谁的书法第一
贵州文化老人丨从《书谱》学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