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上学校”呼之欲出,怎样与实体学校相融合,才能释放教与学的潜能?丨头条

 

技术改变教育,“云上学校”呼之欲出

疫情期间,很多孩子无法到实体学校学习而选择线上学习,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脱离工厂式的集中学习环境,使用线上学习的方式。

同时不断创新的技术正在引导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并进一步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时空结构,改变了学习资源的分布形态,也让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这样一来,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学习方式会越来越普遍,“云上学校”呼之欲出。

在这种情景下,如何让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实体空间、学习虚拟空间、多维交互空间的高度融合呢?如何让个人终端、云学习平台、无线网络、新媒体技术、系统资源实现无缝对接呢?

具体来讲,会出现以下几个困难:

  • 如何让线上学生有如同在真实学习情景下的体验感?

  • 如何链接海量学习资源,使学生有机会实现无边界学习?

  • 如何让线上线下学生有机会开展即时交互的合作互助学习?

  • 如何方便的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使教与学不断进步?

  • 使用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解决线上学习善始而不能善终的现象?

  • 如何让更丰富的创新学习方式被系统兼容并得以实施?

“云上学校”的研究策略与技术

2020年初,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教育4.0全球框架”,对高质量的学习进行了重新定义:呼吁全球教育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八个关键转变。

必须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技能”。并且,提出创新学习的五种关键策略:游戏化、体验式、与计算机相关、具身化、多元化。

教育的明天必须走向主动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走向内在驱动的学习,换句话说,走向真正的“以学习为中心”,我们的学习空间就必须要重新设计了。

为此,蒲公英教育智库投入“云上学校”的研究,从策略和技术方面,来一一破解这些困难。

  • 建立虚拟平台

在虚拟空间中搭建学校模型,以沙盘模型的形式,远程端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进入”学校,同步学校的课堂与资源,了解学校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3D建模,学生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参观自己的校园,就像真正走在校园里一样。熟悉的操场、熟悉的教学楼、熟悉的走廊,甚至可以找到自己的教室。

  • 嫁接常态课堂

我们可以给进入学校的每个人一个定制身份,学生、教师、家长、游客,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后获得相应的权限和功能。

  • 嫁接互动区

走进教室,就像真正在学校里一样,和熟悉的小伙伴、熟悉的老师一起,参与到课程的学习。

在云上教室里,设置了互动社区,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提问、解答;提交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资料;发布任务、并完成任务。

  • 自主课堂平台

当然,还有提供给学生的自主课程平台,可以回顾所有的课堂实录,还可以看到老师们上传的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录像视频。

  • 链接公共资源

同时,云上学校还可以铺开一张地图,链接世界各个博物馆或艺术馆的官方地址,甚至还有一些博物馆开放了VR看展。

  • 场馆空间

又或者是云上学校体育馆,可以随时查看学校最近的体育活动,不在实体学校学习的孩子也能同步开展自己的运动,并上传至云上体育馆,和在校的孩子们一起比拼。

当博物馆、美术馆、企业、村落、公园、社区……都成为教学场景,老师、家长、程序员、作家、演员、艺术家……也就都成为了教学者。

我们可以有更多的讲解教学、主题辨论、游览观光、一起自习、小组会议……课堂形式的丰富,也刺激着孩子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

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据为孩子定制他专属的训练课程或计划,帮助他个人能力的提高。我们发给每个孩子一块智能手表,它将记录每一个孩子的运动数据和身体数据,帮助孩子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也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 心愿池

在云上学校最中心的地方,建一个心愿池。学生可以通过心愿池发起任务,自由组队协作、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发起班级项目、跨班级项目、跨年级项目等多元主体活动。

  • 学生自学习中心

在云上学校,还可以成立一个学生自学习中心,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上传各学科、各项目的学习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获取。

  • 平台金融体系

通过汇总大数据,转化一套完整的金融体系,每一个进入云上学校的人,就像进入了一个虚拟的城市, 比如,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挑战,或学生自己发起一些挑战,不同的挑战难度不同,挣得的虚拟币也不同。

学生可以有一些虚拟的消费, 还可以在线下购买学校的吉祥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团队做一些众筹活动,就像蚂蚁森林一样,在线上用虚拟币购买肥料浇灌一棵树,当这棵树成熟的时候,校园里也真实地种出这棵树。

  • 排行榜体系

在学校首页定期公布“福布斯排行榜”、学科领袖、学科贡献领袖,或者建立品牌排行榜,以鼓励那些个人和协同、互助的团队。

“云上学校”将构建未来学校的形态

“云上学校”平台,首先是一个公共资源的统合,有很多公共资源是需要付费的,那么是不是可以由一所学校统一购买,然后所有参与云上学校项目的学校,都可以免费获得资源。

其次,蒲公英教育智库也是一个大的宝藏库,我们可以把研究成果共享在平台上,每一所加入云上学校联盟的学校,也可以获取到这些资源。

再有,云上学校也是学校真实场馆的线上迁移,从技术的角度,它不是设计一个超链那么简单,可能设计到很多接口的开发和对接;特别是当学习资源是跟学下的硬件配对的时候,还要解决更多的技术问题。而这些,正是目前需要攻破的难点。

简单来说,“云上学校”将从场景模拟、混合学习、游戏化激励、资源共同体这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我们未来的学校形态。

学校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蒲公英教育智库团队这些年所经历的设计历程,从“完善基础功能”的第一代空间改造,到“解决审美问题”的第二代空间改造,再到“课程与空间环境相结合,无边界、全学习”的第三代空间改造。

这三个阶段,在形式、内容、空间融合上下功夫,从单一走向多维,其本质是“以教为中心”的学习空间设计。

“场景革命”作为第四代空间改造,本质是更新学习的操作系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是把人放在了一切的核心,运用各种手段去解决人遇到的问题。

从教育的根本出发,从“人”整全的角度,去做从价值选择到内容到空间美学到使用功能的设计。以此,让所有空间都具有“主动育人”的功能。

当学校空间展开场景再造,教育之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关系就从功能中被释放出来,也被托举起来。

传统僵化的校园结构和分区被改变,越来越多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成为多样化的学习主场,帮助学习者实现高兴趣、高创意、高频次、高维度的学习。

科学而充满审美的场景设计,对学生大脑是一场更加美好的“触碰与刻写”。场景的浓度,决定了学习的浓度。

作者 | 张传勋、王慧

来源 本文整理自作者于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演讲

责编 | 溟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来学校的概念、特征与实践
探索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融合的教育新生态
教育未来七大发展趋势
混合学习渐行渐近 ——国外K12在线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